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2019-11-14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沈 菊/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是知识本位,容易导致所学知识与实践脱节,学生需要较长时间适应实际工作场景。而能力本位是以真实工作任务分析为出发点,分析任职岗位所需要的核心能力,以此来确定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置,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思想是确保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
一、高职社工专业现有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由于社工行业是一门发展中的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以此,以学科本位为基础,容易导致与行业以及岗位脱节,导致培养的人才与行业需求存在距离。
通过对社工相关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社工专业学生与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工专业价值理念以及专业认同度不高,导致一线社工流失率较高。(2)文书能力较为欠缺,对于项目申报书,文案资料撰写等能力明显不足。(3)所学知识在实践中难以灵活运用,出现一定的脱节。(4)行政管理方面能力较为欠缺,导致发展潜力不足。(5)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有待提高,较难独立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开发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高职社工专业课程体系,实现就业与岗位之间的无缝对接,就成为当前高职社工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重点。
二、深入调研行业发展,以行业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进行课程开发
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是指在社区、社会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中从事社区建设、社会服务、社会组织发展等的专业人员。本次主要调研对象为社工行业相关用人单位和已毕业并在社工相关行业任职的学生。主要对社工行业相关的的政府部门,社会服务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单位开展调研,通过问卷及访谈的方式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人才需求情况等,机构主要岗位设置,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对学生基本素养及核心技能的具体要求,所需的知识结构,职业资格考试等。另一方面调研社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走向,在从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困难,以及毕业生对于社工专业核心能力的认识和反馈。从而提出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基本素养及核心能力的调整思路。
(一)社会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对于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我们参考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对于各个单位社工招聘信息进行分析,二是对于用人单位相关岗位负责人的访谈结果,三是参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版)》的最新岗位设置中关于社工岗位的描述,四是对于社工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结果。
一线社工主要工作任务如下:(1)根据机构工作任务,调查、分析社会服务需求情况,直接参与服务项目的策划和具体开展。(2)综合运用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方法为案主开展服务,帮助面临公共困境或需求的群体搭建同辈支持体系,进行社区走访与调研,分析社区需求,制定并开展社区服务,培养社会组织等。(3)撰写服务过程记录资料,包括服务策划书,服务过程材料,服务总结等文书。(4)开展专业反思、服务成效等评估工作。
行政社工主要工作任务如下:负责整体项目设计及项目书的撰写工作,项目活动的策划与执行,项目整体的管理与协调,项目总结及评估,利益相关方关系维护与协调。
(二)社工岗位核心能力
通过对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以及各方调研材料的总结,我们认为社工岗位核心能力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工作伦理思辨能力,这是从事社工行业工作的基础;(2)发掘与分析社会问题及发现需求的能力;(3)助人的专业知识、技巧和具体方法;(4)社工文案书写能力;(5)行政与管理的能力;(6)资源整合能力,根据案主需求,对案主身边、社区周边的资源,通过有效的争取和合并,以为案主增能所用。
三、能力本位社工专业课程设置
(一)明确基于能力本位的社工专业课程设置原则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不同的是,它非常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社工专业毕业生,从事一线工作的占大多数。因为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必须突出课程的实践性,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
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上,以理论够用为度,增强课程的实践性,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类课程的学时比例,由于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的助人职业,因此,对于学生的价值观,理念等有较高要求,要注重学生伦理思辨方面的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对于社工专业的认同度。
社工专业课程开发要立足于学生及就业岗位,以提升学生就业适应能力为导向,兼顾理论与实践,突显职业性,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职业能力体系,把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转化为课程设置的目标。课程的开发要有灵活性,因为社工行业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中,要有前瞻性和保持课程的先进性和适应性。
(二)能力本位社工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尤其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综合考虑岗位要求,也岗位能力为准绳,构建社工专业课程体系。
1、合理定位并突出关键能力的培养
对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进行分解,综合专业教师,社工岗位专家,用人单位,毕业生等经验,分析社工从业人员的职业核心能力,并且根据这些职业核心能力开设相对应的课程体系,让我们所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社工相关岗位群的能力要求。
2、科学设计专业课程结构
梳理课程结构,构建多层次的课程体系。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和专业教育课程模块合配理搭。通识教育课程以全人教育为导向,主要培养学生的公民基本素养与基本能力,以及文学、艺术、科技、历史、哲学、社会等领域的人文社会共通素养,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包括公共基础课与核心通识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模块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满足职业需求为目标,以岗位群的基本素养与专业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包括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以及实习实践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应用社会科学学科的一般能力;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社会工作专业的能力;专业方向课程培养细分岗位群的岗位胜任能力。
3、全面重视课程实施及评价
课程设置必须通过有效的课程实施来实现,这也是课程开发最终是否能达到目标的关键环节及有力保障,具体来说,在课程实施中,应该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教学理念,完善实习实训条件,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课程的实施和反馈,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教学实施强调真实性和实战性,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式根据教学需要实施调整。
改革课程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且落脚点在于学生对于专业关键能力的掌握上,除了传统知识考核之外,应关注关键能力考核标准。全面提升对于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