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问题探析
2019-11-14姜卓茂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姜卓茂/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众化发展。2017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913所,高职专科院校1388所,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3779万人。如此大的一个在学规模体量,这个群体的安全稳定对国家对社会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在2019年全国学校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陈宝生部长强调,安全稳定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随着近10年来的规模扩张的影响进一步深入,高职院校软硬件不协调凸显,学生安全管理工作集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扎实开展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结合,把学生安全管理工作问题降到最低,为高职院校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稳定保障。
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社会安全稳定的基础,也是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提高服务质量的起点,也是加强和改进工作,内涵发展的着手点和着力点,更是检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参照。高职院校重视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具有安全管理意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也肩负着培养他们安全、自律、自卫、自救的能力和素质,并切实为他们提供和谐稳定的成长环境。
(1)安全稳定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基本条件。安稳是压倒一切的首要前提,是各项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基础性的指标,是基本底线。学生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对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安全稳定的重中之重。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有保障,是高职院校能够积聚时间和精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发展、凝练特色的前提条件。学生安全管理有保障,是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增长技能,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
(2)安全稳定是高职院校提升竞争力的基本要求。与本科院校的办学环境和条件不同,高职院校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高职院校提出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就是为了赢得生源竞争战。从近几年的招生录取情况来看,接近80%的高考学生都达到高职录取分数线,学生在选择就读学校的过程中会充分考虑学校的软实力、办学理念、安全管理人性化等方面的因素。倒逼高职院校围绕学生的核心诉求做文章,安全是一切利益诉求的基本要求。
(3)安全稳定是高职院校提升美誉度的前提条件。在信息时代,资讯的传播非常迅速,每一所学校发生的引起公众关注的事件,很快就会传遍国内外。极端信息是公众媒体关注的重点,通过一些吸引眼球的新闻信息提升阅读量,是各类媒体的终极追求。不管是校内的师生群体还是社会舆论,负面信息的关注度和传播速度最为迅速。安全管理工作事故都是负面事件,会快速在高校、社会中传播,经过发酵,对学校的声誉造成较大影响。学校的美誉度受到影响,对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二、高职院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困难和问题
(1)校园外围环境的复杂性。根据经验,关于学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在校外的占较大比例,主要集中在校园附近的公共广场、商场、饭店、酒店、普通的饮食店,这些商业环境为安全管理事故发生提供了酝酿的过程和载体。学校附近商业、餐饮服务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学生在与这些群体的交往过程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在学校附近游荡的社会青年,会通过多种途径,千方百计的与在校的学生有所关联,这也是滋生安全管理问题的重要源头。
(2)网络环境的复杂性。高职院校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非常强,网络是他们生活、情感、学习的重要依托,很多学生都感慨,离开了网络,很多事情都不懂该如何下手了。网络信息量非常大,对学校安全工作的教育和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网络世界充斥着打擦边球的负能量信息,有些自我控制能力一般、社会阅历相对较浅的学生往往比较容易被俘获,容易陷入其中,比如网贷、网络诈骗,对刚刚正式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他们很难分辨其中的利害关系,他们的责任感还没有完全建立。
(3)学生家长的高期盼低理解支持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困扰。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事情,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通力协助,有效控制和解决问题。部分家长的不科学、不成熟的观念对高职院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造成较大的困扰,他们认为,大学阶段的教育不是义务教育,那就要体现服务的属性,对高职院校管理工作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导致部分学校、老师管理起学生来瞻前顾后,执行安全管理规定打了折扣,为安全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潜在风险。
(4)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呈现的部分特点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较大的挑战。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偏弱,综合素质一般,在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一定程度偏离学校教育管理的目标,学生缺课、不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的活动,学生沉迷于网络普遍存在。在这样的时间和空间里,学校的管理工作相对薄弱,主要是预防和教育,有效制止安全管理问题发生的手段和办法不多。
三、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措施
(1)加强研判,深刻认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内涵。要加强学习,深入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所涵盖的全部要素和内容以及可能存在问题,做到时刻心中有数,不同的环境、季节、重要敏感时段、外部环境的变化等可能会导致什么问题的发生,该如何进行有效介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不麻痹大意,不放松警惕,时刻牢记安全工作无小事。要认识和把握安全管理工作的运行规律,建立应急预案,注重实践效果,在应用中要注意有效控制,避免事态的扩大和消极发展,规范科学的进行控制,把损害和影响降到最低。
(2)加强制度建设。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一旦发生安全管理工作事故或事件,其产生的伤害和负面影响是重大的、不可逆转的,甚至可能会演变成为社会问题。安全管理工作事件或事故的低发性、偶发性很容易让人放松警惕,待事情发生后才手忙脚乱的去应对和处置。所以,一定要在制度上做文章,把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责内容、操作程序、责任落实、情况跟踪、反馈日常化,把工作规范起来,坚决杜塞管理漏洞,进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学科学性。
(3)加强制度保障。要坚决执行制度,梳理工作流程,简化、明晰化操作过程。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跟踪,通过考核和奖励引导师生执行制度,对不执行制度要求的师生员工进行处罚。要对制度的适应性进行评估,根据新的形势、新的政策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审视制度的适切性,要适时进行调整和修改,体现制度文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以及实用性,使得建立的制度更有生命力。
(4)加强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相对比较复杂,做好这项工作,要发挥管理主体和客体以及关联的第三方的工作。要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学生干部队伍,发挥他们在校园、宿舍、班级发现苗头性的问题的作用,及早有效的介入。要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辅导员队伍,通过对辅导员队伍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实操演练,提高他们在安全管理工作方面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为安全管理工作制度执行,为学生安全管理意识的提升做基础性的工作。建设一支专业的安全管理工作队伍,优化学校安全保卫部门人员的学历、履历、能力结构。
(5)加强改革和创新。要不断的审视学生安全管理工作中形势、问题、工作实际,不断总结取得的成效和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的加以分析和研究,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效应对新状况和新问题,在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上有新办法,增添新的活力,真正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对学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最有效的控制。
高职院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形势严峻,责任重大,我们要提高认识,提高警惕,扎实做基础性的工作,认真思考把握规律,细致的应对实际困难和问题,科学规范的执行既定工作程序,加强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控制,加强改革创新,努力为学校的安全有序,为全体师生创造和谐稳定、安全文明的美好校园做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