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社团化模式 促进高职学生管理工作
2019-11-14潍坊职业学院
■冯 强/潍坊职业学院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对教学的正常开展、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非常重要。所以,高职院校应加大学生管理力度,并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合理的管理手段。而社团化管理模式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方法。高职院校可尝试应用这种管理模式,强化学生管理工作成效。
一、高校学生社团化模式的应用现状
高校学生社团是一种打破学科、年龄界限的管理方式,主要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划分标准,使学生自愿组成不同的学习组织。这种学习组织就称为社团。从本质上来说,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参加的,且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可以说,借助社团化管理模式进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更能提高学生管理效率。就目前来看,虽然大多数高校采用了社团化管理模式,但从整体上来看,高校社团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并不好,其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社团管理体制不完善,社会活动缺乏层次不高、社团发展的物质基础不稳固,社团普通团员地位缺失等问题。即便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管理模式非常符合时代发展,尤其是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所以,高校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优化措施不断提高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二、借助社团化模式促进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健全管理制度
只有健全学生社团管理制度,才能约束社团成员行为,保证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但是社团管理制度的制定应当依据学生社团建设情况。
首先,在管理制度中,应当健全一套完善的、有序的、规范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部门能各司其职,共同促进社团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社团应当有别于学生会的机构设置。同时,还可结合社团特色,建设特色的部门。比如在挑战者协会的建立中,设置创设部、户外活动部。其次,为了保证管理制度能够有效落实,高职院校还应进行制度执行的监督。对此,可选择高职院校社团联合会进行社团监督。对于执行力不足的社团,还应对其进行适当地惩罚。再者,各大社团在建立管理制度时可统一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岗位责任制、会议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从而保证各项社团管理工作的规范开展。这样才能提升每个社团成员的责任心,实现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的透明化、规范化、有序化。
(二)优化学生社团管理机制
若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作用,高职院校就应不断优化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对此,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学生社团发展。现如今,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深入,高校社团的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随着学生主体意识、权力意识的觉醒,学生社团也越来越受到广大高校学生的青睐。所以,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学生社团,并结合学生管理工作实际,尝试将其应用于实践。其次,高校应积极改变社团管理模式。比如改变传统“保姆式”管理模式,营造出一个比较宽松的社团发展环境。比如简化社团审批流程,并积极提供多项管理服务。再者,高职院校应加大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对此,高职院校各机构组织应将社团管理工作纳入到学校管理工作中,并严格要求各部门做好社团审批、社团干部选拨等工作。最后,高职院校还应充分发挥社团联合会的服务职能。比如继续强化社团联合会的服务职能,使相关负责人能够切实帮助社团解决各种管理问题;突出社团联合会的监督职能,严格把关社团管理人员的更换,并确保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社团的内部管理
在应用社团化模式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高职院校应不断加强社团的内部管理,提升学生社团的管理水平。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突出社团的优势。在应用学生社团开展学生管理时,不能突出等级管理,使得成员与管理人员分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促进社团的发展。比如多开展社团活动,加强成员之间的交流,淡化学生社团的“政治性”。同时,还应多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使全员能够和谐相处。比如建立QQ群、微信群等。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避免学生社团的“政治化。”其次,应加大社团干部的素质培养。社团干部是决定社团发展水平的关键。倘若社团干部的工作经验不足,就会影响到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还会影响到社团的建设。所以,高职院校应严格把关社团干部的选拨,并加大社团干部的素质培训。最后,大力促进社团的建设。为了切实提高社团成员之间的凝聚力,改变社团的松散状态,高职院校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社团的建设。比如某高校在各大社团内部建设了团支部,并通过举办各种社团活动,充分发挥出团支部的作用,将社团成员有效凝聚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社团的内部管理水平,保证各项社团活动的有效落实,最终使其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尝试采用部门+社团的管理模式
简单地说,就是将高职院校发展与学生社团发展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社团管理成为高校行政职能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种共赢的管理模式,对提升社团管理工作效率、高校学生管理水平非常有效。
从实际来看,若是采用叠加管理模式,那么学生社团的成立工作、审批工作、社团发展、社团活动开展都会成为叠加管理工作的重点。需要注意的是若要切实落实这项管理模式,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在高职院校行政部门介入到学生社团管理工作之中后,应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行政部门的优势,加大虚假社团的监管,进一步提升学生社团的建设质量。第二,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可以落实这一叠加管理模式。第三,在应用这一管理模式时,高职院校应给予学生社团足够的发展空间,尽量不要约束社团发展。
(五)加大学生社团发展的资源支持
高职院校除却要做好学生社团的基本管理外,还应不断加大社团发展的资源支持,从而为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首先,高职院校应做好学生社团建设的宣传工作,使教师、学生、管理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学生社团的重要性,从而为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足够的便利。其次,高职院校应加大社团建设、社团活动开展的经费投入。再者,为了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对社团发展的指导水平,高职院校可实行“双导师”制。比如选择社团所涉专业的教师及社团所挂靠院系团总支书为导师。这样在开展社团活动时,就可请专业教师进行辅导。最后,高职院校还应积极鼓励学生努力发掘身边的资源,推动社团的发展。总之,应充分利用各方优势资源,有效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尤其是要提高学生社团管理工作效率。
(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每个学生社团成员都有相同的兴趣爱好。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也是充分利用这一点使学生共同聚集在一起,实现学生学习、管理的有效结合。但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高职院校还应当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比如高职院校可开展“认识自我”的社团活动,引导社团成员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同时,还应引导学生依据自身制定有效的管理计划,从而实现自我管理。这也非常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最重要的是通过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更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借助社团化管理模式,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既能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社团活动中,也能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同时,学生社团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高职院校应积极尝试应用社团化管理模式,开展学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