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科技竞赛为载体的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研究

2019-11-14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长江丛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竞赛研究生创新能力

■张 敏 王 婕/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科技竞赛的内涵

科技竞赛是“政府主办、专家主导、学生主体、社会参与”的具有“实践性,科技性,多样性,综合性,开放性,功利性”等性质的科技类竞赛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散创新思维,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实操能力,培育独立自主的科研研究能力。自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创新型国家以来,科技竞赛就因其独特的竞赛性质,以及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显著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家和高等院校的支持与重视。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连续几年开展研究生创新实践大赛。该系列大赛中涉及到智慧城市、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集成电路、能源体系、公共管理等重要领域的11项主题赛事,为研究生培育实践创新能力提供创新平台。

二、开展科技竞赛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成效

科学竞赛主要以竞赛为契机给研究生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创造,发散思维的平台,过程中经由指导教师团队的指导,团队合作等多种形式,综合全面的提升了研究生们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其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效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问题,提升创新能力

近年来随着国家发展需求的不断变化,科技潮流的不断更新,科技竞赛参赛形式越来越丰富,内容也越来越多元,比如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 ,MPAcc学生案例大赛等。但无论采用哪种表现形式,“寓教于乐”“玩与学相结合”都是各类科技竞赛所体现出来的共性特征,这一教学方法突破了以往重理论轻创新的刻板式教学,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热情,培养了创新思维。在竞赛过程中,学生会面临一个一个的困境,这些问题不仅是比赛本身所带来的,更有许多由外部因素所造成,比如团队合作,协调人际关系等,学生在处理这些问题的同时,能够促进他们更好的领会到科学的方法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促进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有效促进研究生专业知识的实践

大多数学校不重视知识的实践而仍然停留在单方面的知识灌输层面,这严重割裂了研究生们在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不利于研究生们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探索与创新。而科技竞赛这一载体,是一项在高校课堂教学外所开展的,具有延伸课堂教学性质的科技竞赛活动,其内容多与各高校开展的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且由于这一竞赛所具有的“实践性”特点,要求参赛者不仅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一门或者多门学科知识去分析,理解相关问题,更要注重动手实践。在科技竞赛中,通过参与科学竞赛,研究生不仅可以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更能让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从而走出“尽读书,尽信书”的象牙塔,切身实际的把理论与科学,技术,社会等实践相互联系起来,

(三)磨砺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

“文治总统”徐世昌曾说“凡建立功业,以立品德为始基。从来有学问而能担当大事业者,无不先从品行上立定脚跟。”可见,一个人的品行对于现今研究生治学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参与科技竞赛的过程中,研究生们需要在浩如烟海的书目中阅读大量的资料来寻求灵光的乍现。在实验过程中也需不断的分析,假设,再推翻以此来寻找到项目的最优解。为了获取最终的胜利,他们不仅可能夜以继晷,废寝忘食的追求真知,更要经受住许多突如其来的难关与挫折,而这些艰难困顿都胜似有意却无意的磨砺了研究生们的意志品行和的顽强拼搏精神。可以说科学竞赛在健全研究生人格,提高研究生受挫折能力,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上是大有裨益的。

三、依托科技竞赛平台建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的对策

(一)加强研究生科技素质教育,营造校园创新环境

学校应该主动挑起建设“校园创新新环境”的大梁,主动制定相关制度,使创新观念能与研究生们的日常学习,生活相交融,为学生日后参加科技竞赛打下创新基础,在日常活动方面,学校可以定期举办科技竞赛论坛,讲座沙龙,科技文化节等。在竞赛方面,对科技竞赛获奖的研究生给予奖学金,评选推优等奖励措施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学科课程方面,学校应柔化各专业学科的界限,开设多类跨专业跨学科的选修课程,增加学生选课的弹性,使得学生在学科交叉中开阔眼界,横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内在创新潜能。在优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对那些在创新方面表现优异,实践动手能力强,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的研究生们建立一个专门的研究生创新综合实践基地,并根据学生们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创新培养计划,开设具有针对性的创新培优班。

(二)提升研究生导师的创新能力,组建专业科技竞赛指导教师团队

一方面,在我国现行的导师制教育体系中,研究生创新与学术质量的高低与导师学术水平,创新能力,以及科技素养直接相关,优秀的研究生导师是培育好新时代所需的高质量创新型研究生人才的基础和前提,因而想要全面提升研究生科技竞赛能力,创新能力,必须首先提升导师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技素养。另一方面,在导师负责学生学术创新意识培养的同时,学校应集结校内外在不同领域具有丰富创新经验培育的老师组建成一支高创新能力,高科技素养,高度负责的研究生科技竞赛指导老师队伍,为学生提供包含竞赛项目前期准备、组建创新项目团队,论文文书写作、专利,著作权申请在内的一系列,全方位的指导。这样不仅促进了研究生更加直观的了解科技竞赛的赛程,全面,系统的提升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启迪创新思维。更能促进教师团体在不断的思维碰撞和切磋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论与方法。

(三)加强学校,产业界,社会三方良性互动,实现资源共享

研究生创新人才不仅是要有过硬的知识基础和先进的技术水平,还要能准确把握社会潮流,敏锐找清创新方向,要快速准确的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熟练的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学识,最后要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这就要求对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学校范围内的闭门造车,而应该加强学校,产业界和社会的三方合作,促成三方资源共享,在这一良性互动中,学校可以引进产业界先进的创新理念,和优秀的创新实例范本,促进教学与产业界,以及社会需求的进一步接轨,各公司也可以在为研究生提供“学徒式创新训练”,“科学研究的实训基地“等在职培训中实现人才资源共享,而学生在学校与产业界的“双管齐下”中能多方面的接触到最前沿的科学思想和科学实践研究方法,从而寻找到创新的突破口。

四、结语

研究生是加快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后备力量,随着新时代对创新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研究生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科技竞赛因其实践性,科技性,多样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质满足了国家对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条件,为研究生培养创新思维,加强实践能力提供了有效可行的平台。

猜你喜欢

竞赛研究生创新能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