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开展未成年人信息素养教育探究
2019-11-14孙品燕荆州市图书馆
■孙品燕/荆州市图书馆
21世纪的青少年已经进入了全新的“网络生活”,网络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都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网络的虚拟化导致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垃圾信息、不健康信息甚至是非法信息,公共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重要的社会教育基地,如何教育并引导未成年人正确的使用网络,并从中学习适应信息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信息素养能力。
一、信息素养基本概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概念的酝酿始于美国图书馆检索技能的演变,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也有将信息素养叫作信息文化的,它包括文化层面(知识方面)、信息意识(意识方面)、信息技能(信息技术及能力)三个层面内容。联合国《布拉格宣言》指出:信息素养是人们有效参与信息社会的一个先决条件,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人权。因此,我们认为信息素养是一种适应信息社会生存发展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未成年人信息素养教育主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通过信息素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逐步培养自主的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能力,以及自觉的信息意识,养成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和协作学习的良好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就是引导未成年读者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来解决遇到的各类问题,特别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所学知识相结合,从而让读者把技术作为获取知识和加工信息,解决问题的工具。
二、开展未成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生活中越来越接近“互联网思维”,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8.29亿,网民职业结构来看,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比达到25.4%,2017年未成年人(10-17岁为主)互联网触网率达到98.1%,且首次触网年龄低龄化趋势明显。但从网民学历结构来看,高中(含中专、技校)以下学历高达81.4%,对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意识水平都有待提升,不具备对未成年人信息素养培养能力。《报告》还显示,10-14岁未成年手机APP数量平均在44个,15-19岁高达59个,截止2018年12月,游戏类应用数量排名第一约138万款,占比30.7%。有68132万网民使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将近40000万网民浏览网络直播、微博,其中学生群体又占有很大一部分,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加之我国并未对浏览内容进行分区或分级,未成年人容易受不良网络内容的侵害。图书馆作为知识的传播和传授机构开展信息素养教育迫在眉睫。
此外,我们所处在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而且是信息“碎片化”时代(TMI, Too Much Ifrormation),信 息疲劳、信息焦虑以及信息过剩、信息过载等,是我们遇到最大的难题。未成年人信息甄选能力有限,将过长的时间和经历浪费在过程中,甚至容易出现信息迷航。因此,开展未成年人信息素养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我国未成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对未成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不够深入
我国对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起步晚,发展速度也较为缓慢。笔者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对“信息素养教育”进行检索发现,我国最早对信息素养教育进行研究始于21世纪初,信息素养教育的文章共903篇,从发表的年度来看主要集中在2016年前后,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学校图书馆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方面。在查询结果中输入“公共图书馆”仅查询到102篇文章,主要研究公共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如何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等基础性研究内容。关于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就更少了。
我国对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应用推动缓慢。1998年,美国学校图书馆协会与美国教育交流技术协会发布了《学生学习的信息素养标准》,主要强调学生的独立学习与社会责任感。明确了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具备的与信息相关的能力,为开展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框架。2000年,继美国中小学信息素养标准出台后,美国的大学与图书馆协会发布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并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的延续,从而将信息素养标准延伸和扩展到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在世界各大洲得到认可和应用,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我国在颁布了《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之后,信息化教育开始在中小学开展并逐渐普及,个别示范性重点高中开设了专门的信息检索课程,但大部分还是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实践作为学习的重点,缺乏对学生信息意识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并未将只是和技能渗透到所学课程中,处于信息素养教育的初级阶段。
(二)我国对未成年人信息素养教育重视不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布拉格宣言“走向信息素养社会”的发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机构开始重视信息素养教育,国际教育组织、各国政府、地方政府和教育机构大力推行和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纷纷出台了相关的信息素养标准和行动纲领。美国是最早研究信息素养的国家,也是最早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国家。美国政府各类相关组织高度重视信息素养教育,美国促进科学协会制定了《美国2061计划》,将信息科学纳入科学教育体系中。美国图书馆协会同时也成立了“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明确了信息素养对于学生的能力发展、终身学习和成为积极公民的重要性,并且针对正式或非正式的学习环境设计了一个或多个信息素养发展模型,明确了继续教育和教师发展的内涵。我国从信息素养研究的学科分布文章来看,较为分散,主要是图书馆情报与数字图书馆、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而这些研究领域都主要侧重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对于信息素养研究不成体系。我国对于未成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国家宏观方面没有形成一个针对正式或非正式学习环境下的可操作性的标准。我国的专家、学者在借鉴国外信息素养标准的基础上,也制定了一些针对中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和针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量化指标体系或者评估模型,但都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
(三)我国对信息素养教育认识的缺失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一直处于不断变化和更新中,人们容易将“信息载体”作为“信息”的主要内容来研究,认为信息的表现“载体”就是“信息”,从而导致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便是信息载体的技术,因而,忽略了信息意识教育、淡化了信息的价值教育、丢掉了信息的内容教育,而仅仅保留了针对信息载体形式的技术教育。我们所忽略的、淡化的以及丢掉的正是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
四、公共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应关注的问题
(一)更新服务理念
信息素养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机构的任务。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的重要机构,同时也是终身学习主要场所,信息素养教育是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保障。而信息技术是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公共图书馆一直都是新技术和新科技的应用和推广者,可以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现代化的信息设备以及宽松的创客空间构建信息素养教育合作平台——教师、家庭、图书馆互动的课堂之外第二空间,为未成年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氛围和绿色网络学习空间,未成年读者在馆员和教师的协同指导下利用各类资源进行在线学习、网络研修、网上分组讨论交流,进行协同学习,培养相互之间的协作意识。同时图书馆还可以积极开展基于网络化的学习空间特色活动,以游戏化闯关的方式引培养未成年读者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创建学习,根据自己的需求发现、获取并正确处理信息的意识。此外,图书馆还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读者开展以实践为主面向应用的信息工具认知。
(二)高度重视
图书馆界在美国学生信息素养标准的制定和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在机构设置和教育体制随别于美国,但图书馆界作为重要的情报机构,应积极配合和推动未成年人信息素养标准的出台,明确不同阶段信息素养教育培养目标,例如初中小学读者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目标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的培养,了解信息工具的种类并具有使用信息工具获取需要信息的意识,根据信息的来源辨别信息真伪;初高中读者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侧重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运用所学信息知识掌握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交流与信息创新的能力。
随着,政府职能转移的进一步深入,图书馆学会(协会)作为行业组织应积极推动非正式学习环境下的未成年人信息素养教育可操作性的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出台和实施,并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图书馆评估工作的一样重要内容,使得公共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真正落地实处。
(三)全面提升馆员信息素养
馆员作为图书馆开展业务、提供服务的核心要素,馆员的信息素养关乎公共图书馆开展未成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的成败。制定馆员信息素养培养计划,加强馆员综合素养培育,全面提升馆员素质。开展馆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和信息意识(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利用线下线上培训方式对馆员进行定期专项培训。开展信息化领导能力培训,提升管理意识和服务能力。鼓励和引导馆员利用馆藏资源依托公共图书馆共享资源平台,开展与学校教育教学相融合的信息素养教育创新服务项目,破解学校信息化应用中的难题。为激发和促进馆员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素养教育案例的推广的积极性和主动行,组织开展创新服务案例或项目的评选活动,具有示范意义的成果可在公共图书馆领域推广并纳入考评体系,作为年度评选优秀和职称评聘的重要参考。
未成年人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除了提供一个良好的泛在化的信息素养环境、提高馆员信息素养外,图书馆应将信息素养的内容融汇到提供的各项服务中,与所学所应用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