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品情 德育润心
——《小松树和大松树》德育渗透例谈
2019-11-14彭宇虹江苏省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
■彭宇虹/江苏省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
本文以语文课文《小松树和大松树》为例,将该课程的讲述过程进行了细致分析,以期达到较好的教育目的。同时,也将自身在教学实践之中的反思陈述出来,从而使自身语文教学质量能够因此获得提高。
一、以“德”为基点,明课之目标
《小松树和大松树》为寓言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只小松树特别骄傲自大得意忘形,看不上长在山下大松树,并经常对其进行言语上的讽刺,在这种情况下,风伯伯向小松树讲述谦虚做人这一道理,帮助小松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本文以小松树与大松树两者之间话语讲述为基础,将小松树及大松树自身所存在的特征体现出来。同时该文也具有简单易懂的优势特点,值得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加以运用。
为更好理解文本,开展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查阅相关资料,并善于借助相关经验,深入分析《小松树和大松树》之中所蕴含的主旨,以及思想价值等,并将德育思想渗入至本节课的教学之中,从而达到德育目标,认真倾听生命之欢歌,并针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教案予以及时完善,科学制作课件。以朗读、深入解读课文的形式,指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明白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将情感与道理之间相互融合,使整个教学富有人文价值。
二、聚焦角色,品“德”之味道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不应仅仅专注于教书,而是应该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只专注于读书,而是应该学习做人之道。”在文中所描写语言偏多,这种描写方式不单单展现的是一种正向思想,也是一种的品德观与最真实的内心世界的直观表达。在文之中小松树与大松树的整个对话过程,则能够视为德育教育渗透的着手点。
(一)感受小松树的“骄傲”
从字里行间中,就能够感受到小松树的骄傲,如小松树说:“喂,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就单凭该句话,就可看出小松树心里层面骄傲程度。这一个“喂”的表述,在日常生活中,虽说不能直接判定为不礼貌,但针对生活中的长辈来讲,文中大松树可视为长辈,就显得非常不礼貌。而“你呢?”这一语言表达,则更能体现小松树没将大松树放到眼里,有嘲笑不满的意思。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小松树的话语朗读出来,利用“喂”“你呢?”这种语境的作用,感受出小松树的骄傲与得意。在不断品读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应站在自身层面,阐述出自身对小松树的看法。孩子们通常都会说得很不错,可借以实例,将自身想法表述出来,如学生陈述道:喂,给我用用你的橡皮!若我们以这种方式去借橡皮,不但难以借到,甚至会遭到拒绝。小松树的说话方式实在没有礼貌!一副高傲、自满的样子,不招人喜欢!在此过程中,老师应点出“礼貌”对于自身的重要性,如此学生便会进行思考,深刻意识到礼貌对自身的价值。为深入挖掘小松树这一角色,帮助学生体会到礼貌待人的重要性,应将渗透德育放置在“演一演”这一环节之上。
想象对学生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在本文中有诸多语言描写,但对于小松树说话过程表情却描述甚少。于是,教师应指导学生将小松树说话时表情想象出来。让学生在阅读小松树所说话语之后,想象小松树说话神情,而后依据此表演出来。表演过程中,学生应将自自融入于角色中,将小松树得意忘形的样子完美呈现出来。
(二)感受大松树的“谦虚”
在本文中,我们时常忽略大松树这一角色。若单单只是以小松树这一角色帮助学生明白做人不可过于骄傲,无礼貌未免过于浅显了,因此应倾听生命拨动心弦之声音。
因此设计问题时,可运用设问的方法,以期落实德育教育目标。小松树骄傲自满,但大松树……大松树为何不做回答呢?大松树是怎么想的呢?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单纯无邪的他们难以站在大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以“不回答”让学生感受到大松树的谦逊与宽容,相较于小松树。大松树的这种默默无闻,宽待他人的性格,更值得人去学习。
为更好地拔节生命之高度,则应深入探索大松树身上所存在的优秀品质,以引至社会中一些默默付出普通人身上,为国家的发展建设与人们的幸福生活奉献出自身力量的人们。让学生明白,应善于尊重每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尊重每一个为生活而奋斗的生命。作为一名教师,当看到每名学生绽放出的灿烂笑容,眼神中流露出神采时,我明白尊重的种子正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在此刻,我也能深切体会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真教育——即为一种心心相印的活动,只有从内心层面出发,方能深入到每一名学生的心灵之中。
三、源于文本对话,走向“德”之情感
建构主义普遍认为,孩子自身具备的一些情感体验、以及知识经验等来进行阅读的,以此为依据,构建文本解读。所以,在开展教学时,应以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以及知识经验等为重要资源。在进行第二段教学之初,我提出一项问题:小松树生活在高山上,其视线范围能够观察到什么呢?在该问题设计中,主角为小松树,但究其本质为学生生活经验的调动,一方面落实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训练,另一方面是以文本为基础,感受小松树的自满与骄傲来源。教师应以语义层面为根据。指导学生朗读,以点拨的形式,将课文与学生两者之间共同融合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等结合起来,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为更好渗透德育阅读的有效体验,在故事最后有句话“小松树听到风伯伯所说的话,羞愧地低了头。”这种较为含蓄的表达方式,如何让学生充分对其进行理解呢?在该环节中,让学生运用“小松树”说话口吻,将小松树自身所思所想以及向大松树说的话讲述出来。小松树向大松树说道:______。小松树向风伯伯说道:______。小松树向大山爷爷说道:______ ,而后引导学生将小松树的表现讲出来。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明白小松树认识到自身过错,并且改正了过错,那它就是一颗好的小松树。如此不但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使学生收获了良好的品德教育,取得了最佳的教学成果。
四、润泽课堂,让反思行之有效
要读书,不能读死书;要读真的书,不读假的书;整体而言,应借助生活因素为教学做指导,不应仅仅凭借文字作为教学指导。作为当代教师来说,应善于审视自身教学行为,思考能够改进的地方。
(1)了解学生内心世界,通过学生喜闻乐见方式,提升学生感官体验。借助图片等,燃起学生学习欲望,丰厚学生情感体验。再者,师教师与学生之间还应一同商量,以感情朗读,及动作表演的方式,将小松树得意的样子表现出来。加快情感的内化,使学生和文本之间情感能够融合为一处。
(2)借助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实际,促进情感拓展与加深,积极渗透德育品质教育。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生活经验为珍贵的教学资源。在本次学习中,不但要帮助学生感受小松树自满、自傲的较浅浅显寓意之外。还应善于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对小松树向大松树讲述的话进行想象?让学生明白知错就改的重要性,同时也应拥有大松树般宽广的胸怀。
(3)在感悟阶段,可适当添加些学生思考环节,如小松树觉得自己很高,他心理很得意,那么他的神情会是如何呢。让学生在阅读小松树所述话语后,能够对小松树神情进行想象,进而演绎。但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在进行演绎时难以抓紧演绎重点,经常是心中明白重点,但在实际情况中却难以表现出来。在实际教学中,若教师在讲述课程内容时语速较快,那么则会给小学生造成理解难度,不但会抑制学生的倾听能力进步,甚至还会对学生未来发展起到一定阻碍。并且,本次课堂教学还会存有遗憾,但在此阶段,自身也会学到不少东西,所以在之后的语文教育中,应该以多钻研、多学习的方式,来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综上所述,德育的渗透要像“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采取渗透的方法优化德育,要重视道德移情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发展学生完美的人格,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