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陪伴孩子成长
2019-11-14赵霞玲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新仓小学
■赵霞玲/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新仓小学
小学阶段是教育的起点,是引导孩子学会学习和思考的关键阶段,而语文教育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它教会孩子读书识字,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懂得基本道理,进而帮助孩子养成高尚情操。本文将从人教部编一年级教材下册的教学内容入手,借助课本第七单元“习惯”主题的内容,对若干课文内容加以梳理,深入剖析三个教育案例,观察孩子如何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学会生活、处事和思考,侧面反映语文课程中孩子的养成教育。
《三字经》在开篇就说:人之初,性本善。可一旦孩子慢慢长大,原本纯洁无瑕的个体总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有些是让人欣喜的,而更多的则是让人始料不及甚至是令人崩溃的。那么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诚然,一个人的出生环境关乎孩子的未来,但是学校教育的引领对孩子的养成教育更是不可或缺。
人教部编一年级教材下册共有八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除去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的识字教学,其余六个单元的教学主题侧重点分别是‘愿望,伙伴,家人,夏天,习惯和问号”。结合教材,本着“教孩子从小就该懂的事,该有的见识和该守的规则、底线”的宗旨,为孩子建立一生受益的好习惯和好教养,帮助提高孩子的情商,我借助课本第七单元“习惯”主题的编排,在教学中,将《文具的家》,《一分钟》,《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四篇课文的内容加以整合,梳理,既做到课文内容独立,又将他们各自包蕴的情感价值观融汇贯通,让孩子们在学文习字的同时,初步尝试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检验自己的言行、爱好、习惯等个人修养是否合情合理,并要让孩子们慢慢懂得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哪些事是自己该遵守的,哪些事是不能违反的,即我们常说的有可为和不可为。
一、培养孩子学会整理的好习惯
一年级孩子年纪小,总是管理不好自己的物品,对自己的文具丢三落四,这样做的严重后果是一旦写作业,不是张三没有铅笔就是李四没有橡皮,而与之相对的则是满讲桌无人问津的铅笔橡皮。在教《文具的家》一文,我结合班级现状,将讲桌上长短不一,花色各异,甚至是伤痕累累且成堆的铅笔举在手里,用充满同情的口吻在教室里帮它们寻找主人,寻找各自的家,结果惹得许多孩子善心大发,纷纷询问同桌或前后排的同学是不是不小心弄丢了铅笔,甚至还有人干脆把一些特征明显的铅笔自做主张地送到了他自认为的主人手里,同时还不忘检查或者关严自已的文具盒,这仿佛是他们在向自己的文具做郑重承诺:我会照顾好你们的!学完《文具的家》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那些曾经长期占据讲台,被孩子随意丢弃却毫无察觉的各种学具,终于被各自的主人陆续寻找回去。课堂间隙放眼一望,几乎所有人的文具盒都会摆放整齐,发现偶尔被打开的文具盒,里面的家庭成员个个体面整洁。再看看他们的书包,里面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紧紧有条。看吧,努力了一个多学期的空洞说教,竟然被对一篇课文的学习轻松化解。原来,“孺子”真的可教!
二、培养孩子分秒必争的好习惯
没有时间概念,做事拖拉,这估计是每一个一年级新生的常态。比如,课堂上该写完的生字,到放学也交不上作业本;六十分钟该完成的测试卷到下课了才完成一半;放学后同行的小伙伴已坐上回家的车,他(她)却还在教室里收拾书包……如何让孩子学会节约时间,支配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呢?教材第十六课《一分钟》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很中肯的反面实例。文中的元元同学因为贪睡短短的一分钟,使得他那天在上学途中狼狈不堪不说,还让他上学迟到足足二十分钟。这表面上的一分钟,给元元惹下了多大的麻烦呀!多睡一分钟,带来的不仅是20分钟的迟到,还有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更有赶路的辛苦和被批评的尴尬,以及深深的后悔和自责。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事先布置学生重新温习了《道德与法治》中的《小拖拉》一文,让他们回忆“拖拉鸟”因拖拉被活活冻死的悲惨下场。那么,拖拉于我们每个人又有着怎样的危害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让学生自己去学着读懂课文,教他们自己去寻找元元上学迟到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多睡了一分钟”后引出一系列麻烦所导致的。然后结合课后习题“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让他们懂得人生没有“要是……”,当事情发生以后,能得到补救的可能性极少。学到文章结尾,对照课本上的插图,看着元元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我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元元,试着说说此刻元元在后悔什么。一番提问之后,不用老师提醒,同学们自然而然地谈到了自己因为拖拉而闯下的祸:不按时吃饭肚子不舒服,不按时起床没坐上校车,不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有个小孩甚至说到拖拉的人会没有朋友陪他玩……一桩桩,一件件,无不是他们短暂的人生的真实经历。普普通通的一节课,发生在一个算不上贪睡的孩子身上的故事,居然让才上一年级的小学生知道了一分钟的宝贵,知道了做人就该分秒必争,多好啊。随后,我为孩子们补充了著名教育家班杰明与一个向往成功,渴望指点的年轻人之间关于一分钟的故事。孩子们正听得起劲,下课铃响了,我故意逗他们,现在老师打算当一回拖拉鸟,你们想想后果会怎样……这时,调皮的斯涵同学大声说:“老师,您要是再过一分钟还不下课,教室会变成厕所的!”听他这么一喊,教室里一下子炸了窝。这帮小家伙,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三、培养孩子有责任意识的习惯
在教学《动物王国开大会》和经典保留课文《小猴子下山》时,我在课前告诉学生:一个人只有肯动脑筋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聪明能干的人才会让身边的人幸福快乐。接下来,我们将走进动物王国,去看看谁是那个让人幸福的人,他(他们)是怎么做的。在读文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文中动物们神态迥异的插图:憨头憨脑的狗熊,身形伶俐的狐狸,呲牙咧嘴的大灰狼,颐指使气的老虎,仪态万方的梅花鹿,然后让学生分角色表演,逐步弄清动物们是怎样一步步让大会开起来的,并想一想大会到底怎样开才算成功。文章读完后,孩子们并没有觉得身为森林之王的老虎有多厉害,因为他总是不把该说的话一次说完。
从事小学语文教字工作接近三十年,见证了语文课本的多次改编,新教材的内容在不断推陈出新,唯独《小猴子下山》一课被编者一再保留,这其中当然不能忽略文章本身的趣味性,我想尤其值得称道的应当是文章本身所蕴含的对幼童教育警醒作用吧!文中的小猴子一次次收获又一次次失去,收获时是如此兴高采烈,以至于“非常高兴”,甚至没有对失去之前所得的丝毫惋惜,因为生性顽劣,因为年幼无知,这何尝不是眼前的冥顽顽童。文章的末尾,终因小兔子的隐匿让一直都兴奋不已的小猴陡增失落,最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我问孩子,前四幅图片中的小猴子都在张着嘴巴对我们大笑,最后一副图片中的小猴却背对着我们,有哪位同学知道他在干什么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说小猴不高兴在哭鼻子,有人说小猴知道自己错了不好意思了,有人说小猴在想问题,因为他的左手在摸头。噢,老师估计小猴在想自己哪里错了。有谁能告诉我小猴错在哪儿呢?“老师,小猴不知道自己喜欢吃什么。”“小猴不知道下山干什么。”“小猴子太贪玩。”是呀,这是一只做事总是半途而废的猴子,我们同学可不能向他学习。接着我故作好奇地追问“那你们每天都会做些什么事情呀?”顿时,教室里举起的小手如同雨后拔节的春笋。当然,每一个稚嫩的答案后,彰显的是老师对孩子“润物无声”教育。
我不是学者,亦不是教育巨匠,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近三十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渐渐领悟到,孩子除了学习,还要学会生活、处事、思考等等,而课堂能陪伴孩子成长,帮助孩子们养成好习惯,懂得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在此,我衷心地希望我们每一位孩子从小就在课堂的浸润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