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分析研究
2019-11-14帕提曼塔西伊犁师范大学
■帕提曼·塔西/伊犁师范大学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国家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这种重视也体现在教材的选编上,因为语文教材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更有责任和义务对初中生学好古诗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语文教师自己首先要熟知古诗词的分类、地位和价值,才能更好地教学生学习。
一、古诗词的分类和价值地位
对于古诗词我们都很熟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要在课堂上讲对古诗词,并且要让他们学会古诗词。引导学生领会每一首古诗词的内涵,这就需要了解其概念分类,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正确地把握教材当中所选的古诗词,从而准确讲授古诗词。
(一)古诗词的分类
部编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按照古体诗内容分为:
(1)边塞诗,例如:《使至塞上》《雁门太守行》
(2)山水田园诗,例如:《游山西村》《饮酒》
(3)怀古诗,例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赤壁》
(4)抒情诗,例如:《己亥杂诗》《行路难》
(二)古诗词的地位
诗歌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只有研究古诗词的真正含义,才能了解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并且可以体会到古诗词所处的时代,从而熟悉时代所经历的一切变化和发展。进一步掌握中华文化的精髓。教师要引领学生穿越时空,并与古人进行心的交流,领悟每一篇古诗词的内涵以及价值,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其情操。
(三)古诗词的价值
古代诗词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地位也非常重要。国家、社会、学校都越来越重视古诗词,这对学生来说有十分重要的学习意义。古代诗词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博读古今并且拓宽视野,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文学素养,还能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诗人是从生活中发现美并记录美,用特有的艺术语言进行创作,形成受欢迎的作品呈现给读者的。初中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最佳阶段,有效地发挥他们能力培养的媒介正是语文课堂,古代诗词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能让学生体会和感受美,同时学会创造美。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其中的音韵美和节奏美;并且可以通过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情景,体会诗词的美好意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意识到美的重要性;学生也可以在赏析古诗词的过程中体会诗人内心的美;古诗词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意境,跟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古诗词背后蕴含的深层意味。
(四)初中古诗词阅读的地位
部编教材中,初中古诗文共有124篇,占教材选文的 51.7%。体现了古诗文、古诗词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另外每册还安排了两次课外古诗词阅读,每次四首。学生积累诗词、传承文化的途径就是靠这些教材中的内容。他们可以在背记诗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分析和鉴赏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这种信心的建立要从娃娃抓起。初中阶段正好是从古诗词中吸取营养的有利阶段,因此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过程中,达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并继承的目的。近年来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在不断增加,初中必背篇目也增加到50 篇之多,可见古诗词在考试中的重要性。中考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目标,其中古诗词是中考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更是古诗词阅读地位以及价值的体现。
二、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是学生积累知识、丰富知识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在课堂中对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系统地讲解古诗词,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古诗和词的内容,才能有利于学生较好地学习和成长。但笔者在参看教案、教学和认真听课过程中发现却有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是教学的方式有些模式化。在听课过程中发现,部分古诗词课堂中的模式化教学较为严重。教师把准备好的内容全部讲给学生,从作者简介、背景介绍、译文和背诵,毫无遗漏。有些教师还将字词、大意,以及背诵作为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甚至还有把古诗词当作翻译题来讲解的。教师应该在熟知古诗词大意的基础上进行详解,让学生自己整体把握古诗词的内容,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用心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其次是古诗词教学内容较为零散。长期以来,教师把重点都放在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当中,认为考试的重点主要来源于这些内容,并且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古诗词的背诵上,因此表现为依然在教教材,而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用教材。这一现象又体现在古诗词中。教师并没有将其教学的内容放在教材当中,也没有放在单元设置之中,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依旧是一首独立的古诗词。这么做同样达不到教材编写的真正意图,学生也无法从真正含义上体会古诗词特有的魅力。
教学中仍然存在把成绩放在首位的现象。过去的应试教育观念对教师的影响很大,为了让学生取得好的成绩,有些老师仍然使用大量做题的方式。古诗词的教学还是以背诵、默写的方法为主,学生也只能泛泛了解古诗词内容,还能正确默写出内容。这样教师就觉得完成了这节课的目标,从而忽略了学生是否真正懂得了古诗词的大意,是否真的读懂了作者的情感。对于古诗词的考试重点,教师只看其教学的结果,不停地默写以求达到会背、会写的效果。虽然学习的结果很重要,但是学习和体验情感的过程才是重中之重。盲目的“死记硬背”并不能达到真正目的,学生也不能体会到中国古诗词所具有的艺术美感,反而给学生增加没有必要的负担,同时也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古诗词的动力和兴趣。
三、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优化的策略
根据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探究如何设计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一)准确把握教材,进行教学
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想到语文学科具有知识性和人文性。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基础,记熟教材、熟悉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以及所要讲解的知识点的分布情况。把古诗词放入教材和单元中去,在明确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将知识点放到重点教学目标之中,设定符合古诗词的教学内容。所以教师要把握教材、把握文本的前提下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学目标的价值和功效。
(二)根据单元目标,有效迁移
有些语文教师在教学生古诗词时,是从古诗词本身出发,只考虑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没有将单元重点分散到各个课文当中落实。教师应该认真阅读单元提示,整体把握单元课文,从教材出发,在总目标的指导下,结合单元目标制定课堂目标就不会出现偏离目标的现象。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不能只靠教师一个人不停地讲,更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下,才能达到学习目的,课堂教学应该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和元认知水平、认知能力等,还需要教师了解课文内容,遵循主体性原则,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师应当认真思考学生的客观条件,充分了解学生,让学生在理解、接受的基础上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四)规范教学要科学具体表述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仔细思考具体内容的叙述问题。表述能体现教师教学的观念以及方法,甚至对古诗词的真正理解。因此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应该避免笼统的、泛泛的现象发生,让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用什么方法,才能有明确的评价标准。
四、结语
初中生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对中国文化的感悟力。古诗词阅读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素养。由于各种原因,初中古诗词阅读课堂教学有些硬化和工具化,使学生稍失兴趣。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应该重视教学目标的正确设计,尽量避免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为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提供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