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视频时政新闻传播的转换及思考
2019-11-14顾裕铭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卫健局
■顾裕铭/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卫健局
如今,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微视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与此同时,各种微视频软件也流行起来。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以微视频的形式报道时政新闻。相比于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来说,微视频更立体、更随性、更简洁,尤其是能方便人们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灵活选择时政新闻。
一、微视频时政新闻的传播现状
现如今,微视频时政新闻的传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且已经成为各大主流媒体报道新闻的主要方式。从整体上看,微视频的使用率在不断升高。无论是在平常时政新闻的报道中,还是在重大事件的时政新闻报道中,微视频都发挥出了显著的应用效果。而且微视频时政新闻的播放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以央视网为例,2018年小央视网板块相继推出了《从深圳到雄安》、《初心》《习近平和青年们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天》等微视频时政新闻,播放量非常高。其中《初心》、《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天》等微视频时政新闻的播放量已经超过10亿人次。另外,微视频时政新闻形式也在朝着多元化、丰富化的方向发展。有比较简单的现场报道,也有融合音乐、动画的时政新闻。与此同时,央视网也在引领微视频时政新闻的发展,不断尝试从情感、政治、思想等方面入手,强化微视频质量。此外,微视频的内容也更加丰富。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家,微视频时政新闻都有所涉猎。总之,微视频时政新闻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媒体应当继续推进微视频时政新闻传播的创新与发展。
二、微视频时政新闻的特点
(一)时效性强
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微视频时政新闻的传播更加迅速、观看更加简便。如通过微信朋友圈、短视频应用软件等,都可以观看、分享、转发微视频时政新闻。如《初心》这一视频,在24内其播放量迅速突破 4亿,且引发了全网的跟帖、热转。可以说,微视频时政新闻的时效性非常强。
(二)形式丰富
在新媒体时代,微视频时政新闻也在不断创新、发展,新闻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比如“轻剪辑”形式,主要就是将时政新闻的图片、视频、文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比较生动、有趣的微视频。“特别策划”形式,主要就是将事件的发展历程结合在一起,使人们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事件等。如《感受大国总理范儿!李克强答记者问十大“强音”》就属于“轻剪辑”,全程糅合了图片、文字、视频,能直观地展现出李克强总理的睿智、沉稳。而且这种微视频时政新闻也更具有感染力。
(三)时长短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已经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在新闻视频观看之上。而微视频正能弥补传统时政新闻的不足之处,实现时政新闻的碎片化。大部分的微视频时政新闻时长都比较短,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观看需求。比如《习近平和人民在一起》,新闻时长仅为2分51秒;《家国天下》的时长更短,只有1分35秒;《时代之问 博鳌作答》时长为2分57;时长比较长的微视频时政新闻如《红色气质》,时长为9分05秒。从中能够看出,微视频时政新闻的时长基本都在十分钟以内,有些甚至在两分钟以下。 人们在等车、吃饭时,都可以迅速完成微视频时政新闻的观看。由此可见,微视频时政新闻的时长非常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
三、微视频时政新闻传播的转换
(一)转换传播渠道
微视频时政新闻的传播渠道对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影响非常大。所以,在新媒体时代,党媒及其它媒体应共同合作,构建资源共享渠道,并建立多元化的新闻传播渠道,从而加快微视频时政新闻的传播,并实现微视频时政新闻的组织创新、业态创新。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扩大微视频时政新闻的影响力、覆盖面。
在各种社交平台不断增多的背景下,可以将报纸、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网络等整合在一起,构建出全面、互通的传播渠道。比如在2018年两会期间,人民网、腾讯、歌华有线联合在一起,共同推出人民视频客户端,并整合了两会报道的资源,与党媒合作,发布了大量的微视频时政新闻。另外,在两会期间,新华社还推出了微视频系列报道,使得各大移动平台竞相推荐。据有关数据统计,截止到当时的3月13日,这一系列的微视频报道浏览总量达到1.2亿。显然,这种聚合性的传播渠道远比传统分散性的传播渠道更加有效。因此,若要进一步推动微视频时政新闻的发展,就应灵活转换微视频时政新闻的传播渠道。
(二)转换传播内容
在新媒体时代,微视频时政新闻内容应当更加灵活、丰富。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微视频的优势,促进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与发展。
首先,应当注重碎片化信息的加工,使微视频主体更加鲜明。比如微视频时政新闻《中国一分钟》,主要就是以中国发展为主题,从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中国的发展成就。据有关数据统计,在该微视频上线10小时后,其播放量突破了三千万。需要注意的是若要实现这一目标,媒体就应充分利用剪辑技术,进行碎片化信息的二次加工,并通过文字、图片、声音等提升微视频的感染力、亲和力。其次,注重故事线讲述。提升微视频时政新闻的故事性,更能吸引观众。比如《摆脱贫困》,就是通过讲述总书记的扶贫故事,来体现总书记心系群众领袖形象的。《我是代表委员》则是通过讲述主人公的故事,展示出了人民代表为人民服务的无私精神。可以说,通过这种方式能有效改变传统时政新闻古板、严肃的风格,拉近新闻与人们的距离,从而有效提高微视频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最后,微视频时政新闻要接地气。为了满足不同阶层的观众需求,时政新闻还应尽量生活化。比如《朋友习近平》,通过生活实例、朴实的语言,使得整个报道更有温度,更生活化。总之,为了提高微视频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应积极运用新思想、新技术,从观众需求角度出发,转换其传播内容。
(三)重视观众互动
在传统的时政新闻传播中,观众与媒体根本无法互动。但在新媒体时代,社交平台的迅速发展为媒体与观众的互动提供了可能。所以,在微视频时政新闻传播中,应开辟出与观众交互的渠道,从而提升用户黏度,增强时政新闻传播效果。
首先,在微视频时政新闻的传播中,应当注意人们在社交平台上的发声,并促使人们激活社交圈,从而实现微视频时政新闻传播的裂变。其次,要增强时政新闻的正能量,不能太过于追求快餐式阅读。这样才能固定用户。再者,在微视频时政新闻的制作中,应提前研究报道内容,并做好录播方案设计。这样既可以实时报道,也可以实现微视频时政新闻的保存、查阅,从而增强新闻的立体播放效果。最后,应充分利用各种社交平台,创建人们讨论平台。比如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都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号,并增加了评论功能。在两会期间,人民网在微博上还发布了大量的微视频时政新闻,并参与了各种话题的讨论。这样能有效增加媒体与受众的互动,强化时政新闻传播效果。
综上所述,微视频时政新闻的流行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但微视频时政新闻的传播渠道、内容等仍不够成熟。所以,在新媒体时代,若要扩大微视频时政新闻的覆盖面,增强微视频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党媒及各大主流媒体应积极合作,积极推进微视频时政新闻传播渠道、内容等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