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助学背景下的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研究

2019-11-14/

长江丛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贫困生高校学生

■ /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口号,并强调相关政府部门应将扶贫帮扶工作落到实处,不断完善精准资助育人体系,为就学困难的高校大学生提供资助,以此达到“个人有技能、人人有工作”的理想成果。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了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学生资助中存在的缺陷,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而达到脱贫攻坚的目标。

二、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精准扶贫”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平衡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它能有效促进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组成部分,该项工作任务明确指出“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由上文可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教育扶贫工作重点,这种针对高校贫困学生所开展的资助是值得被认可和鼓励的,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民办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正面临着从“量”到“质”的转型,从而实现对高校学生的精准资助。通常我们所说的学生资助是指找准学生资助对象,通过一定的资助形式,让其达到标准水平。简而言之,这种资助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贫困差距,促进我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三、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现状与问题

(一)识别过程不科学

找准资助对象是开展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首要步骤。通常识别高校贫困生的方式是开展年度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该项工作的内容大致是组织班级对贫困生进行公开识别,但是相关数据调查显示表明,该种识别方式仍欠缺科学性。首先,评审人员的主观臆断,并不能体现评选工作的代表性与客观性;第二,学生间的私人感情会对结果造成很大影响;最后,贫困生个人主观意识也是影响贫困生身份识别精准性的一大因素,很多贫困学生碍于不好意思、自卑等个人原因,而不好意思主动申请。总而言之,这种识别贫困生的方式缺乏科学性,资助对象不精准,会直接导致政府发放的救助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二)管理机制不完善

精准助学的具体实施需要依靠一定管理机制,并且现阶段民办高校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资助体系,但是由于众多影响因素,资助体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缺陷,资助效果并不明显。例如学校给出了一定的励志奖学金名额,很多学生想争取奖励,却想偷奸耍滑,不劳而获,于是选择托关系走后门。而那些真正刻苦学习、积极向上的学生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奖励。这种现象是高校学生资助管理机制不完善造成的。

(三)帮扶措施不到位

由于识别资助对象存在一定科学性以及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因此帮扶措施不到位。资助措施指的是为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提供资助,当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当前民办高校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存在一定局限性,这种资助措施的不到位不利于解决贫困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

(四)育人效果不明显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学校应适当调整教学资源,以此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这种育人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教育优势,但在实际过程中,这种教育方式很难体现出资助工作的价值所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在实施经济资助的同时,若缺乏对学生思想的指导,资助工作与育人工作均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精准助学背景下的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策略

(一)准确识别需要资助学生

针对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的资助问题,我们采取了一些系列解决措施。首先,要实现精准识别,制定科学、合理的识别计划,并根据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对计划进行适当调整,严格认定程序,对申请学生进行多方面筛选;其次,在辅导员的带领之下,组织班上未参选的学生对申请学生进行民主选举,对工作主体进行合理定位与识别,确保选评的公正性与公平性;最后,通过推动资助信息化建设,借助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在校园数据库中查找相关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仔细研究,对每个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将资助金发放到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手里,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国家的温暖。

(二)建立健全、精准的资助机制

高校资助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健全、精准的资助机制,资助机制主要是救助工作的流程和标准,根据贫困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其实施对应层次的资助,帮助其胜利完成学业。其次,建立健全的资助机制还应构建相关的贫困生认定综合评价体系,以贷款与助学金的形式向贫困学生实施救助,并结合勤工助学、生活补助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辅助资助。例如,高校可以将就餐卡作为一种救助方式,为贫困学生提供一定金额的就餐卡,将伙食费直接存入学生饭卡中,体现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关怀。这种方式也是建立健全、精准的资助机制的一种办法。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多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关心与照顾,并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心理辅导。

(三)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

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十分注重校企合作,这种发展型的育人体系有利于学生与学校的共同成长与进步。当前高校资助模式主要指奖、贷、补、助、免,这种学校与政府的协助资助,有利于育人体系的持续发展。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以班级、学校为单位组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教会学生通过劳动来得到收获,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贫困学生一定的积极补偿。企业与高校还可签订贫困生培养协议,这不仅为贫困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且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源泉。简言之,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能实现企业与高校的共同发展。

(四)完善精准资助监督投诉机制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并不能一蹴而就,这项工作长期并艰苦。为了使得资助工作水平得到不断提升,我们还应该不断完善精准资助监督投诉机制,让学生和社会乃至政府对资助工作进行评价与监督。同时高校对受资助学生的后期监管工作也是监督投诉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在后期监督与管理过程中,若受资助对象遭到投诉,那么相关监督单位应对该资助对象进行调查,最后对投诉事件进行处理。这种严格的监督模式能体现资助工作的公正性与公开性,并促进资助金得到有效利用。

(五)鼓励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到资助工作中

针对救助内容单一的问题,相关单位采取鼓励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到资助工作中的措施,实现资助的多元化发展。很多贫困学生除了经济上存在困难以外,他们的自卑、焦虑、孤僻等情绪也是属于救助的一个部分,因此,就必须鼓励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到资助工作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感恩教育,帮助学生实现人生价值。

五、结语

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之下,现代民办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需及时转变工作方式,革新工作理念,调整工作模式,精准选评扶贫对象,同时以“公正、公开、公平”的态度区别贫困学生身份,为这些弱势群体提供适当的帮助,为其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位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感受到来自国家的关怀。综上所述,本文对当前精准助学背景下的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展开了研究,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教育公平。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贫困生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饮食习惯、BMI的关系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陕西全省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南明区离休干部党支部慰问嘉润学校贫困学生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澳门爱心人士吴少芬、释会明等赴兴仁县看望贫困学生
莫与贫困生“抢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