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地区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心理的养成途径探索
——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9-11-14■/
■ /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不断地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普遍的提高,而心理疾病的爆发却没有减少反而出现上升的趋势。2014年12月中国青年网上“数据称中国抑郁症发病率高达5%~6%呈逐年上升趋势”的报道指出: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1%。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抑郁症发病率高达5%~6%,而且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是粤东地区的高职院校,心理辅导中心对2015和2016级学生在入学时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简称UPI)进行测试,测试的结果一类预警在13%左右,二类预警在20%左右。这个结果表明,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不理想。而在本课题组的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中,学生的积极心理状况也是有待提高,均值低于李自维和杜鹃的调查结果。因此,探索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积极心理养成的途径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将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积极心理状况,探索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积极心理养成的途径。
一、更新教育和管理理念,加强对积极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
大学阶段是人一生中心理发展和人格定位的重要时期,也是确定个体未来职业生涯方向的关键时期。积极心理素养的培养,会形成正常的认知与思维能力和责任心,能自觉按照社会规范调整和控制自己的行为。积极心理的养成,会有效地减低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也能促使积极向上的校风和学风的形成。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学校应把积极心理纳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中,给予特别的重视。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通过计划性地定期选派相关的负责人参加相关的积极心理学的培训班,特别是主要的负责人。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通过邀请积极心理学的相关专家来校开展短期培训或讲座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这样全方位涉及学生积极心理养成的管理层加强对积极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为学校学生积极心理的养成在主观方面提供了教育理念的条件。
二、改善和增加校园基础设施现状,优化学生学习、活动和生活环境
马克思认为:环境创造了人,人也创造了环境,人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协调一致的关系,实践活动是实现人和环境协调一致的基础。优美的校园环境:宿舍环境、教室环境、学生活动场所、图书馆、校道等,对学生积极心理的养成创造了现实的客观物质条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应加大力度改善和增加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学生学习、活动和生活环境。一是不断优化宿舍环境。宿舍是学生在大学三年的时间里存在最多的地方,其环境的好坏对学生积极心理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宿舍的优化,应考虑学生的人数和相应的生活需求设施以及学生的睡眠状况,当然还包括相应的宿舍管理制度。二是不断优化教室的环境。教室是学生接受教育最为主要的地方,学生置于其中时能否将听的知识和信息进行整理和吸收。三是不断优化学生活动场所。学生活动场所诸如学生活动中心、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和广场等举办各种学生活动的场所,这些场所是学生在学习和宿舍生活外进行各种兴趣爱好的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的地方。
三、针对学校学生的积极心理调查的状况,提高入学教育质量、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加强学生工作团队的培训、加大开设“幸福课堂”等选修课的次数、加强学生社团引导和管理
(一)提高入学教育质量,融入积极心理类的素质拓展项目
在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的入学教育中,忽视了对新生积极心理的状况的了解和培养,仅从传统的入学教育模式去让新生知道和了解学校和接下来要学习的专业的简单认知。新生需要转变高中的学习模式,适应陌生的学校环境和独自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活,在心理上需要学校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引导,也是积极心理培养介入的关键时期。传统的入学教育模式,缺乏积极心理学的融入。提高新生入学教育的质量,学校应做到:一是在讲座的设置上融入积极心理的培养,要专门有积极心理类的专门讲座,在其他讲座上也引导和鼓励新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的环境并迎接自己美好的大学生活。二是军训按高质量高要求的标准严格进行。军训是大学的必修课,也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纪律意识、爱国主义情感的一种亲身体验式的课程。军训按高质量高要求的标准进行,有利于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三是班级建设上融入积极心理类的素质拓展项目。大学三年的生活,班级是个基础单位。在新生的班级建设中融入积极心理类的素质拓展,让他们了解团队、团队的沟通、团队的协作,增强他们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
(二)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找到方向感
目前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分别安排在一年级和三年级各16节课程,一年级安排在第二学期,三年级安排在第一学期。从学生的积极心理培养来看,这样的设置对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而言,需要在一年级的课程安排上做出调整。一年级的新生在进行了入学后,对自我的认识不清晰和不充分以及在学业的规划上存在困惑。首先,就业指导课程应调整到一年级的第一学期,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在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上帮助学生进行充分地自我认识和自我探索,进而结合自己的专业要求进行大学三年的学业生涯规划,为三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学校在安排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上,主要采取了大班制授课、讲座型授课的方式,几个班级一起上,一两百人一起上,授课的方式方法上受到了限制,专业的不同混合上课也不利于授课老师的针对性备课,更不利于授课教师对学生自我认识和学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指导。此外,学校在就业指导课的内容上应融入积极心理培养的内容,统筹制定各专业学生在一年级和三年级的授课内容,避免现存的不同院(系)之间授课内容五花八门的现象。
(三)加强学生工作团队建设,培育学生工作者的积极心理品质
就目前的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工作团队而言,人力不足、学生工作者的倦怠心理和缺乏培训不利于学生积极心理的养成。针对这种现状,首先,应增加学生工作团队的人力,对外招聘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或吸纳有意愿和有能力符合条件从事学生工作的一线教师转岗,特别是院(系)一线的辅导员,并给予政策性的支持和鼓励。其次,应该重视对学生干部的培养,让学生干部发挥在学生工作中的表率、管理和服务的作用。学生干部是大学生的骨干和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是学生中的积极分子,是连接叙述与教师的重要桥梁,是学校良好学风、班风的带头人和繁荣校园文化的具体组织者。通过对学生干部加强培养,融入积极心理的培训,让学生干部成为学校学生工作团队的有生有力的重要力量,从而弥补学生工作团队人力的不足。第三,应重视对现有学生工作团队的培训,特别是辅导员的培训。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培训机制是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培养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辅导员队伍能否不断地适应变化着的学生思想和心理动态的关键,也是让辅导员在忙于日常工作中的一个凉亭和加油站。通过对学生工作团队有效地培训,融入积极心理学的内容,缓解学生工作者的倦怠心理,提高学生工作者的积极心理品质。第四,学校应加大力度配备心理辅导中心的专职人员,让心理辅导中心在学生积极心理培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指导各院(系)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
(四)加大开设“幸福课堂”等选修课的次数,让积极向上的幸福观在学生中普及
该课程目前在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的公共选修课中主要由本文作者主讲,每年开设一个学期30课时,采用了40——50人的小班制授课,每次课程采用了分组、视频、游戏、故事和学生分享等授课的方式,授课的主要内容包含人的本质、自我认识、生命的时间观、幸福探索、团队、沟通技巧和情绪控制等。课程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对自我进行充分认识,掌握积极心理的练习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能积极地融入到集体和组织生活中。自2012年开设至今,慢慢地形成了幸福课堂的独特授课模式,用一个游戏贯穿这个课程,最后由以“幸福”为主题的班会结束课程,受到了选修课程学生的好评,教学评价优秀。由于受到授课模式的限制,很多学生无法选到该课程。目前,与此课程相类似的选修课程较少。学校可以通过学生工作团队不断地学习和参考此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开设积极心理类的选修课程如大学生健康心理、大学生礼仪等,也可以让其他学生工作者也同时开设“幸福课堂”,从而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学习的机会,成为学生积极心理养成的一种更为有效的教育方式。
(五)加强学生社团引导和管理,培养学生惠及一生的兴趣爱好
学生社团具有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重要的社会教化功能。学校现有学生社团42个,社团成员共约4000人,可以说学生社团的参与人数是理想的,占了整个在校学生人数的近60%。校应根据现有社团的现状进行研究并归类,让不同类型特长的教师去指导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开展社团的活动,并在学校的制度和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帮助,让学生在自己兴趣爱好的领域中获得帮助和鼓励。另外,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社团活动开展时,在场地和配套的设施上给予充分地支持和保障。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曾在《心的境界与幸福的梦》一文提到:“积极心理学的未来在中国一定很美好,它能让我们认识到人性的积极,知晓幸福的含义,领悟幸福的感受,最重要的是学习到如何追求幸福的方法。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做一个幸福的人,共同建设我们幸福的大家,实现中华民族的梦想。”不断地探索大学生积极心理培养的途径,让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养成积极心理,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在走出大学校园时更好的发展自我、适应社会,这是当代大学教育工作者应该付诸的行动。作为粤东地区的高职院校,承载着为地方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除了在专业和技术上要成才,还应该具备更好地融入社会,进而服务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