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体诗唱响青春之歌
2019-11-14高昌
高 昌
读青年诗人们的诗词作品,常常想起李商隐的“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这虽是些老感叹,却的确唤起许多新味道。
旧体诗能不能为新时代歌唱?旧体诗人能不能唱响青春之歌?那一张张朝气蓬勃的笑脸,一篇篇带着虎虎生气的佳构,就是一个个无声而又有力的漂亮答案。
置身于当代诗词的美学前沿和艺术窗口,目睹了几代青年诗人的跋涉奋进,《中华诗词》杂志几任主编的感受,或许更有着一份特别的真挚和温暖。刘征先生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诗坛也是这样。希望在于青年。我们老一辈诗人做了很不平凡的工作,给诗词创造了一个繁荣的天地。但是老一代毕竟老了,要一代一代传下去,就要依靠一代一代的青年。要一代比一代高,也要依靠青年。我已经老了,将来可以预见,诗词发展会出现最重要的作品,会出现大诗人。这一些都要在青年中间出现,雏凤清于老凤声啊。”杨金亭先生寄语青年诗人:“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切入生活,用自己的声音为人民歌唱。”郑伯农先生则说:“希望大家潜心创作,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桃李无言,蹊径自开。当代诗词史的一个个生动细节,其实也正是这样一代代薪火相传、心心相递着的。我们盼望着也注视着,旧体诗作者的队伍越来越长、越来越壮大,也越来越青春靓丽,而对青年诗人们的美好期待,也就更加迫切和热烈了。
青春是短暂的,虽然难免稚嫩,或许偶尔生涩,但是美好的诗情是永存心底、永不消失的。当代诗词出现了很多新生态,面临很多新问题,也提供了不少的新机遇。现在互联网技术发达,诗词常识的普及十分广泛和便捷,一些技术性手段的突破也非常迅猛。滚滚红尘会在现代人尤其年轻人的心上涂抹很多东西,斑驳迷离,五花八门,但是最珍贵的,还是纯真二字。能否保持这份青春的活力?能否保持这份赤子之心?诗词界也有不少的假诗伪诗,有各种诱惑,有各种所谓聪明人,有各种炒作出来的诗坛笑话。我不想板着面孔和青年诗友们说什么老套的教条,但还是想真挚的和朋友们谈一谈心,交一交心。雨竹相谙三五竿,雪松与矗万千丈。纵然红尘多变幻,那份纯真不能丢。任何时候,真挚透明的声音,都会寻找到同一频率和节奏的共鸣。
阅读青年诗人的诗词,获得很多美好的体验。如果说一点不足,我感觉部分诗人的作品尽管格律谨严,措辞古雅,但是取材角度还是偏窄,符号化的意象和类型化的情感多了一些,给人拼凑词句、空洞苍白、干瘪生硬的印象,缺少生活激情和创造活力。尽管经过整容的文字光鲜悦目,终究还不是天然的美……
虽曰旧体,更重新声。修旧如旧,则板;出旧焕新,则鲜。旧体诗,很自然地与青春一路同行、和爱一路同行,把一段生命的记忆,变成一畦畦彩色的风景。前几年,一位青年诗友去支援西藏,我去送他,写了两句诗“囊中应蓄风雷句,敢向珠峰雪顶题。”在本文末,我把这两句诗送给青年诗友们,祝愿大家勇攀诗词的珠穆朗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