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称谓与英译
2019-11-14金中
金 中
常言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发展诗词事业,首先需要把诗词的称谓问题搞清楚。我们在平时与人交流中,如何来指称自己所创作的诗词作品?既与以往的唐诗宋词相区别,又不让人误解为是自由诗。“诗歌”“诗词”“诗”“词”“自由诗”“现代诗”“白话诗”“新诗”“旧诗”“旧体诗”“旧体诗词”“古诗”“古代诗”“古典诗”“古典诗词”“古体诗”“近体诗”“近代诗词”“现代诗词”“当代诗词”“汉诗”“国诗”等一系列称谓究竟如何分别使用?哪些合适,哪些不妥?有必要就此作一梳理。
首先,“诗歌”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可以指称各种体裁的诗,包括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凡是在形式上具有韵律特点,同时在内容上具有抒情性的表达都可以算。“诗歌”一词相当于英语的“poet⁃ry”。“诗”字具有广义和狭义的用法,广义的用法相当于“诗歌”,可视为“诗歌”一词的简称。我们平常说的“作诗”“写诗”及“诗人”的“诗”即为此意。
中国诗歌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以文言表达的传统式诗歌,称为“诗词”;一是以白话表达的现代式诗歌,称为“自由诗”。“诗词”如其名称所示,由“诗”和“词”两部分构成。这里的“诗”是“诗”字的狭义用法,指的是以绝句、律诗、古体诗为代表的相对正统的作品,与早期流行于民间的长短句“词”相对应。“自由诗”的所谓“自由”,是指没有形成像诗词那样严格、固定的格律规则。“诗词”和“自由诗”之名称本身就体现了各自的内涵,二者作为一组对应的称谓,来指称中国的文言和白话这两种基本的诗歌形式似最为合适。
注意以上所说的“传统式”和“现代式”针对的是诗歌的形式,而不是内容。“诗词”和“自由诗”之间的区别在于文体形式:诗词为文言,自由诗为白话。诗词的形式是传统的,并非意味着其内容就一定是传统的;自由诗的形式是现代的,并非意味着其内容就一定是现代的。自由诗可以写得传统、典雅,同样,诗词也可以写得新潮、前卫。诗词和自由诗都是抒发现代人内心情感的载体,在内容上二者没有本质区别。
“自由诗”与“现代诗”“白话诗”“新诗”的内涵相同。由于自由诗也称“新诗”,为了与之相对应,不少人把诗词称作“旧诗”“旧体诗”或“旧体诗词”。臧克家的“新诗旧诗我都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这样的称谓其实不好,原因有两点:
一是“新”“旧”二字本身带有明显的价值评判色彩,“新”字容易给人以“先进、积极”的感觉,“旧”字则带来“陈旧、落后”的印象。诗词与自由诗是中国当代并行的诗歌形式,二者之间没有高下之别。我们正在大力提倡用诗词表现新时代的新事物、新情感,不宜再将诗词称为“旧诗”或“旧体诗”“旧体诗词”。诗词之前不需要冠一个“旧”之形容词。
二是所谓“新旧”只是时间上的相对概念,没有点出两种诗型的具体内涵。自由诗以“五四”运动为契机作为正式的诗歌形式得以确立,与诗词相比确实较新。其实口语化的作品早已有之,如敦煌曲子词中的“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望江南》)等等。诗词与自由诗的本质区别在于文言与白话,而不是时间上的先后。在中国诗歌的历史长河中,文言书面语与白话口语这两种表达体系自古以来一直并存,只不过古时的白话口语诗大部分没有流传下来而已。“新旧”这一称谓的不便之处在于,随着时间的流逝,“新”的也将变成“旧”的,所谓的“新”只是相对的。“新诗”从成立至今也有一百年历史,并不是多“新”了。假如今后出现一种全新的诗型,难道再将其命名为“新新诗”不成?这就像“近体诗”之称谓在当今使用实际上已不太恰当。狭义的“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产生时代较早,格律方面较为宽松;近体诗在初唐时期逐渐成形,格律要求标准规范。“近体诗”之称谓是站在唐朝人角度的说法。对于现代人,所谓“近体”已经很遥远。比起“近体诗”,还是用“格律诗”一词较为合适。
我们可以将历史学的称谓冠于“诗词”之前,以指称不同时代的诗词作品。例如,用“古代诗词”来统称从《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到唐宋诗词及元、明、清的诗词作品;用“近代诗词”来特指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的诗词作品;用“现代诗词”来泛指“五四”运动至今的诗词作品;用“当代诗词”来特指我们当代人所创作的诗词作品。“现代”一词的时间范围比“当代”要广。
“现代诗词”和“现代诗”两个称谓很接近,但内涵不同。前者是文言,后者是白话。只要有“诗词”二字,则意味着是以文言表达的传统式诗歌。
“古代诗词”与“古诗”“古典诗”“古典诗词”的内涵相同,都是指问世于古代的诗词作品。因此,对别人介绍自己从事诗词创作,说“我写古诗”或“我写古典诗”是不恰当的,表达为“我写诗词”合适。如果为了向对方强调自己所写的不是自由诗,可以说成“我写传统诗词”,这样便于一般人理解。
“汉诗”一词近年来在一些地方有所使用。据其语义判断,这是源自日语“漢詩”(かんし,读音为“kanshi”)一词的表达。在日本,用汉字书写的中国传统式诗歌被统称为“漢詩”,包括中国人和日本人的诗作。“漢詩”大致相当于中文的“诗词”,但二者的实际内涵还是有所不同。在中国,“词”与“诗”并称,有不少人专事填词;而在日本,“词”相对于“诗”开展得较少,读词、填词的人从古至今凤毛麟角,这与日本人阅读汉诗借助日语训读翻译思维,“词”之生动的韵律感在日语中很难再现不无关系。日本人脑海中的“漢詩”一词,很少包括“词”之内容。总之,“漢詩”是从日本人的角度,主要对格律诗、古体诗等中国传统式诗歌的称呼,自然也不包括自由诗。在中文语境中,“漢詩”指的是汉代的诗歌,不同于日语的“漢詩”。用“汉诗”来泛指中国诗词,是站在外国人角度的称谓,明显不如“诗词”一词地道。
还有人主张用“国诗”一词指称诗词。通过冠以“国”字来凸显民族性的词汇,今天常用的有“国学”“国画”“国医”等,其实并不多。“国学”“国画”之所以被常用,是因为其作为一个统称,很好地概括了相对于西学及西洋画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及绘画。不用“国学”“国画”,很难找到其他的替代词语。至于“国医”一词,使用范围就小得多了,主要用于作为诊疗机构的“国医馆”之名称上。我们平常称呼中国的传统医学,主要用“中医”一词,比如说“看中医”,而不说“看国医”。因此不难判断,在“诗词”这一词汇已经深入人心并为社会广泛使用的情况下,很难推行“国诗”一词。“国诗”之称谓还有一个明显缺陷是,既然名之曰“国”,就应该包括中国的自由诗。而其提倡者只是想让该词指称诗词,把自由诗排斥在外。
最后再略谈“诗词”的相关英语表述问题。我们有责任把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向世界推广,首先要明确其英译。目前一般是将“诗词”译为“Chinese classical po⁃etry”,这是一种解释性说明,而非直接对应的词汇,意为“中国古典诗歌”,其内涵相当于本文前述的“古典诗词”。按照这一译法来表述“现代诗词”,则成为“Moder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即“现代的中国古典诗歌”,听上去既繁琐又有些矛盾。
我们不妨参照一下其他国家的诗歌情况。例如,“十四行诗”是欧洲格律严格的传统诗歌形式,又称“商籁体”。“商籁”即英语“Sonnet”之音译,目前已在中文中定型。日本的传统诗歌“俳句”(はいく)是用日语“575”音表达的短小诗型,近代以后逐渐被介绍到海外,目前已实现较大程度的国际化,有很多国家的人从事创作。“俳句”的英文表达为“Haiku”,就是直接音译了该词的日语发音。
笔者建议,把“诗词”的英语表达作为一种专有名词,直接音译其中文发音为“Shici”,较为简洁,有利于让外国人直接掌握其发音以及诗词的国际化推广。“现代诗词”的英语表达则简约为“ModernShici”。目前《中华诗词》杂志的英语名称为“Chi⁃nese Poetry”,意思是“中国诗歌”。该名称外国读者会理解为用中文表达的所有诗歌,而不是特定的传统诗词,似改为“Chi⁃nese Shici”较好。“中华诗词学会”的英语名称则表达为“Chinese ShiciSociety”。将来若能成立真正汇聚全球诗词界高手的“世界诗词协会”或“国际诗词联盟”之类的国际组织,其英语名称可表达为“International Shici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