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表演艺术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2019-11-14
好的戏剧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在于演员对人物的塑造,要让人物立起来,就需要演员用心塑造。
在进行戏剧人物塑造时,演员要善于利用生活化表演来驾驭人物,如在戏剧表演中一些演员对同一个动作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而在以后的人物塑造中,会将这种模式固定化,从而失去了体验生活的主动性,这样的人物塑造必然会陷入程式化的误区。此外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演员还应该善于发挥想象力,提高信念感,并从虚拟的情景中想象出真实的生活,从而提高人物塑造的真实性。
演戏,就是演人;演人,就是演人的性格;演人的性格就是表现人的思想。生活中,人的形象、性格以及思想等,千差万别、多种多样,而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是通过提炼加工、创造出来的典型,就更具有鲜明的差异性。戏剧表演中的人物语言决定着整个剧的艺术本体,它拓展了语言的表现空间,同时调动了观众参与意识,这种“立体表现”的元素,体现了导演的主观创作意图,更是演员表演的蓝本。
戏剧表演中,塑造角色人物的核心,就是对角色人物的性格塑造。
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性格,而性格又主要表现在人物的行动中。所谓人物行动,指的是有目的的、由语言和动作去完成的过程。在剧本中,是作者对人物情绪的安排和行动的设想。也有的剧本是导演、演员进行再创造的结果,从演出后的舞台记录,从剧本提示中可以分析和琢磨人物的某些性格。
分析剧本能帮助演员找到角色性格,这是创造舞台形象的第一步。但要把这种性格体现出来,还得经过一番艰苦的角色创造。剧作家笔下的角色性格既反映出当时社会条件下特有的时代特征,同时也会与之相呼应表现在角色的性格特征上,角色性格要契合社会特征与人的性格特征。性格化创造就要求演员具有较强的语言、形体适应力等因素,更是检验表演者对角色人物把握的标准度。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要注意三个重要的环节,即把握准角色基调、创造好典型动作、防止唯程式的表演。
角色基调是指角色性格的基本特征和色彩,它隐藏在角色的性格之中,角色基调是通过角色性格的具体表现反映出来的精神或气质。演员要力求塑造“各种各样”的角色,使扮演的每一个角色都有特征,不是千人一面或大同小异,就必须在把握住人物基调的基础上,重视创造能体现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的动作。
戏曲表演程式是戏曲创造角色的基本手段,没有程式就没有戏曲表演。戏曲演员创造角色不能离开程式,戏曲表演程式是创造好角色的有利条件。但如果不从再现主题思想、体现人物性格出发,而是单纯从虚拟等手法和程式岀发,那就会形成虚假和形式主义的表演,从而把有利条件变成不利因素。
以情感人是塑造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表现手法,塑造角色要用心用情,从人物性格出发,要有真实情感。在戏剧表演中,如果没有情感的投入,整出戏听起来就很直白且没有意义。“情感”是艺术的生命,戏剧演员要想真实地表达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就要从感情上打动观众,就必须对扮演的角色进行洞幽烛微的体验,使人物的外部动作与其内心活动融为一体。因此,戏曲演员要使外在的体现达到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必须讲究感情体验。那么,如何体验感情呢?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想塑造好一个完美的人物形象,就要演员具备深厚的艺术领悟力,而这个领悟力就是要深入生活,了解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生活成为我们艺术的源泉。演员的生活领域越广阔,生活底子越厚实,生活的经验就越丰富,对剧中人物、事件、情节理解得就越深刻、越精辟,表演才能感情激荡,把观众引入一种身临其境的境地,从而达到感人肺腑的目的。对于创造舞台艺术形象的演员来说,深入激流,体验生活,是一门不可缺少的基本课程。
对角色情感的把握,不能仅仅依靠理性的分析,更重要的是从直接的和间接的生活累积中全面认识角色,想角色之所想,思角色之所思。演员要有体验与感受,才能表达得真切。但是,这种体验与感受,仍然属于艺术创造,而不是演员的自我流露和暴露。这就要求演员要处理好对感情的调动和控制,使其符合角色感情,拿捏恰当才能使感情表达得既真切又生动。
潜台词和内心独白都是通过演员的形体表现传达给观众的,观众可从人物的表情以及其他的手段来发现。潜台词的意思就是隐藏起来的现实,但它终究是现实,只不过没有完全地变为现实,有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而内心独白更加抽象,它是极其微妙的一种表现手段,主要通过演员细微的具体动作来展示。演员在设计潜台词和内心独白时,首先要注意把潜台词和内心独白所规定的实在内容相对地稳定下来,不要随意变动。同时还要注意它们的幅度,要与表演的时间和节奏相吻合。其中,要用符合特定人物的性格、身份、职业特点和生活经历等方面的语汇,不能用演员自己的习惯用语。只有这样,才能激起符号人物的真情实感,才不至于脱离人物的性格特征。
所以,作为一个优秀的演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生活体验、精湛的表演技巧以及全方位的舞台修养,只有这样,在戏剧表演中才能使人物形象演的生动、准确、有血有肉、真实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