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易班建设的困境与创新
——以山东外贸职业学院为例
2019-11-14宗才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宗才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山东青岛 266100
网络信息化浪潮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要求高校注重唱响网上主旋律,巩固和占领校园意识形态建设阵地,积极参与及引导舆论形成的监督机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不给错误的思潮与价值导向可乘之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高校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通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也提出高校需要充分运用新媒体网络平台,掌握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媒体技术,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微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高校在围绕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规划不够,尚未形成成熟的规模和体系,校园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形式、载体、机制等还有待加强。
一、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环境负面化发展
高校的网络文化呈现“多元化”、“开放性”与“交互性”。新媒体在活跃了网络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压力。调查显示,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表示会因为文章标题吸引眼球、蹭网络话题热度、或者无聊打发时间及发泄负面情绪上网浏览新闻。网络舆论事件的负面评价容易使大学生对政府公信度产生质疑,也容易引发恐慌、悲观的心理,激发大学生的愤怒情绪、从而引发暴力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网络舆论热点事件时,近一半的大学生完全没有想过要为自己的言语承担责任。由于匿名性更是使得许多网络舆论环境混杂无序,而正面主流价值的传播受阻、渠道不畅,对大学生的教育效果难以突显,这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带来巨大冲击。当前,新媒体发展趋势的变迁、大学生的网络社交化发展和网络舆论环境复杂多变等方面,都对高校思政教育载体的选择与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提出了迫切的变革要求。
二、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易班建设工作面临的挑战
1.网络环境的转变给思政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取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文化认同,需要激发广大师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行动力,增强校园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亲和力和创造力,打造现代品牌化、特色化校园文化模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对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指示,也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目标意识、内容形式、工作载体、体制机制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必须紧跟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活动的新特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加强“红色传统文化”教育,把握网络舆论主阵地,巩固党的绝对领导地位。
2.平台建设的现实瓶颈使易班建设遇到巨大的生存压力
易班网已逐渐成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但在建设过程中,教育理念缺乏创新、管理制度不够健全、队伍建设略滞后、软硬件条件投入不足等问题限制了发展。首先,大数据共享在易班平台上难以实现,用户的使用限制较大,功能应用发展缓慢,很难真正的吸引用户。许多高校早期探索时,依靠行政力量使易班注册用户迅速扩张,但却无法保障前期用户的稳定性。其次,相关政策措施与激励制度落实难度大,在工作机制完善、网络名师培养和激励等方面会受到较大的制约。再者,由于参与度低、形式单一、内容同质化等限制因素,导致校园文化品牌的打造遇到瓶颈,没有有效发挥出网络文化育人的功效。据调查,由于缺乏亲人朋友互动、反馈不及时、行政压力约束,绝大部分的大学生表示还未形成易班使用习惯。
三、融媒体环境中提高易班建设有效性的思路与探索
1.建立健全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加强示范引领。制定并实施《“网络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评选办法》,构建学校-学院-年级-班级四级网络文明建设工作体系,积极开展校内外调研学习活动,举办专题培训,努力提升队伍工作能力,深入挖掘、打造优秀班导师、创业导师示范典型,加强对广大师生的网络价值观引领和网络文明的示范。并依据学生“网络文明”量化考核办法,定期开展学习分享会,引导学生自主管理、积极创新,依托“易班”网络平台,挖掘网络大V,传播校园正能量,推动大学生“网络文明”养成,由点及面的扩大易班网络用户群体,推动高校网络文明建设工作。
2.推进易班平台校本化建设,提高用户体验。在充分发挥话题、博文、投票、相册与互动社区的传统功能的同时,加速易班平台校本化内容建设和应用开发,结合高校工作实际和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地推广使用题库、优课、等功能,依据新媒体工作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改进工作方法,善用“微平台”做好学生日常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同时,完善技术、经费和人员配置,打通教务、学工、科研、图书馆、一卡通等常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形成共享数据库,建设无线校园,提高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水平完善数字化校园平台与移动校园平台建设,扩大用户群体,服务用户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