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校园活动联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2019-11-13余兰亭
余兰亭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校园活动成为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而在此类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内容及形式均出现了重形式、轻内容,创新活力不足等问题,使教育性与趣味性不能兼得。本文针对中华传统文化融合民办高校校园活动的发展现状,探讨如何在传承中得以创新,以期推动民办高校联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校园活动顺利开展和育人实效。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校园活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一、中华传统文化融合民办高校校园活动的发展现状
高校校园活动是大学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以外接受正确“三观”教育的优质生态环境,它肩负着培养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优良品行的重要使命。一方面,校园文化活动需要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其思想根基,需要传统文化丰富活动内容,以此帮助大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当今大学生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面对开放环境和国际化进程中的人才培养,新时代的文化形态日趋紧迫,它要求高校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导,充分利用物质资源、精神财富,共同开展寓教育、娱乐、审美于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融合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也成为各大高校发展特色校园活动的趋势。但在二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导的校园活动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活动浮于传统文化的表面,教育性不足,其内容尚不能深入挖掘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涵;二是活动形式或与内容不符,或陈旧、趣味性不足,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三是各个高校的活动的同质化程度高,缺乏自身特色。
二、民办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联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分析
1.活动组织者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理解的深度不够 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导的校园活动以自上而下的策划、宣传和开展居多。主办方主要为学生社团、学校组织部、各个二级学院及其学生团委,活动组织者相当大一部分都是学生群体,缺少专职且专业的活动组织者,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学习程度参差不齐。有些组织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部门的任务,有的或因同一时期的校园活动过多,忽略了开展此类活动的目的及意义,从而对活动中传统文化的分类没有清晰的认识,导致活动仅对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进行模仿或复制。还有的组织者对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解读不足,甚至都不知道如何甄别优秀传统文化,而在活动中注入了落后的价值观和过时的内容,致使此类校园活动在懵懂中开始,荒谬中结束。
2.活动形式上缺少时代特征与创新活力 由于活动的开展对象面对的主要是校内大学生群体,活动场地常局限于校内,因此对于形式的选择尚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论是以哪种传统文化为主题,活动基本上都是采用的线下平台为主,线上平台宣传为辅的活动方式。对于新媒体平台的运用基本停留在活动单向的宣传上,而学生间缺少互动交流。由于陈旧的、单一的线下校园活动宣传平台满足不了当今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多元化、多渠道参与活动的需求,而线上平台也以微信公众平台的宣传新闻稿居多,千篇一律、自说自话的文风,自娱自乐的参与方式,反而容易让已经关注了平台帐号的学生失去好感。活动开展形式未能与时俱进,缺少创新元素这些都直接影响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度。
3.缺少精品活动,活动影响力有限 民办高校经费有限,自然在校园活动上的投入也较为有限,开展符合学校、学生自身发展的特色的校园活动就更少。除此以外,有些民办院校都未设立专门的人文素质部门,再加上人员不稳定,对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未能长期、稳定地责任到人头,活动未经历精心策划,亮点不突出,难以持之以恒、出精品。
三、新时代民办高校校园活动联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策略
1.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既要传承也要创新 首先,活动组织者要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熟悉文化中所涉及的历史、政治、哲学、信仰、艺术及生活等各个领域,同时还要去粗存精,选择符合现代价值观且正面、积极的观点和内容,弘扬高雅传统文化艺术;其次,在活动的前期策划中,要聚焦文化在实际生活中的亮点,在具有教育意义的基础上提高讨论力;再次,关注新时代环境下学生的兴趣爱好,讲好文化故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后续的自主学习和广泛传播埋下种子。
以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的“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党建带团建系列活动为例,该活动由中共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党委组织部主办,艺术设计学院团总支学生会承办,学校还聘请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剪纸专家黄涛副教授作为指导专家。自活动策划起,承办方就对剪纸艺术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活动既要传承传统剪纸工艺的技能,理解剪纸艺术的风格特征,还要鼓励广大师生加入活动中,以自己的生活作为灵感来源,创作新时代下的主题作品。其中传承的是传统剪纸艺术中的图形共用的构图形式及重复叠加制作方式,而创新的是新时代环境下学生们将新生活新价值观在剪纸作品中的呈现,新时代的生活体验给剪纸作品增添了灵魂与活力。
2.探索新形式,提高学生对文化体验的好感度 目前,高校校园活动形式类型主要分以理论学习为主和以实践学习为主两大类型。其中理论学习为主的校园活动有文化沙龙、专题讲座、主题演讲等;而以实践学习为主的校园活动有歌舞表演、社会实践、各种竞技比赛等。在有限的校园场域中,形式感同样也需要追求新意。在该剪纸活动中,融合了多种参与形式。该校园活动在具体在执行时,先组织一部分对剪纸爱好的学生集中培训,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鼓励其理论联系实际动手剪纸,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形式美感、图形表现等专业知识。学生还将自己的作品投稿至全国各大专业竞赛。截至目前为止,该系列活动的作品获得不俗的成绩,如在“国培计划·国艺魂全国艺术成果展演”及“国青杯”全国高校艺术设计作品大赛等活动中,数十项作品获奖。
而后成功举办了“展魅力城科,扬民族文化”系列剪纸作品展;接着以老带新,开展全校性的公益剪纸艺术活动;再然后举办剪纸艺术文化讲座,借助剪纸作品讲中华故事,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加入剪纸活动中来。如全校范围内开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团日活动、聘请专家进行知识讲座、剪纸作品展等活动,为全校师生创造良好的學习剪纸文化的氛围;
同时,该活动还借助新媒体平台,拓展参与活动的新渠道,多方位提高学生的文化体验。该系列活动共持续1个多月,在艺术学院的官网微信公众平台及学校官网上共连续报道推文共计11篇。推文中除了跟踪报道活动的进展,还展示了含设计说明的优秀作品、介绍了剪纸作品的制作工艺流程,让错过线下校园剪纸展的师生可以在推文中仔细观摩、评论。
3.构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体系,联合多方力量,树立品牌意识 在发展校园活动联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活动不仅仅开展,而且还要树立品牌意识,高校甚至可以将活动视为提升自己知名度的渠道。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民办高校要结合自身办学特点,构建开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的体系。活动主办方要对传统文化有较为清晰的分类,并利用专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对某个别活动做大做强。在构建体系的同时还要提升师资团队的传统文化素养,在学习培训中提升教师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素养。如在上文提到的剪纸活动开始,学校党委组织部先将要求下发到各个二级学院,并将艺术设计学院列为开展的重点对象。在艺术设计学院内,除了团学以外各个专业教研室还将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蔓延到课堂教学中,如在《二维构成基础》《装饰图案设计》等专业课程中,将剪纸艺术作为范例,助力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出剪纸精品,再将这些传含有统文化元素的优秀剪纸作品让融入到校园环境中,以提高活动的质量,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二是联合专业协会等社会相关部门,分步骤、分阶段地扩大其影响力。活动主办方需要有的健全的管理机制或负责人,设计、组织出具有高品位、高质量的校园品牌活动,联合专业协會及社会相关部门机构能,从学院到学校,辐射到省市和全国。该剪纸活动已经开展了三年,它是从艺术设计学院团总支的一次团建带党建、党建促团建的活动开始,接着被校党委组织部推荐到学校的特色传统文化活动,进而该活动走出校门,走进了重庆周边区县的图书馆、博物馆及思政办公厅。该活动的宣传平台除了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外,还得到了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及官网的推送,还获得了校外媒体如华龙网、腾讯网、中国教育在线等报道。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王帅.论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2.
[2]雷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立德树人相融合的实践探索[J].品牌研究,2018.10.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8-GX-399《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非艺术类专业美育的促进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