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对心脏外科手术的效果分析

2019-11-13曾秋芸李秋红田雪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21期
关键词:心脏外科体温保温

曾秋芸 李秋红 田雪冰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脏外科手术室,福建省厦门市 361004

心脏外科手术是临床常见手术之一[1],其以难度大和风险高著称。在心脏外科手术过程中经常发生低体温等并发症[2]。有研究表明,术中低体温会对患者带来诸多不良后果。如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及凝血功能,降低身体免疫力,导致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增加,同时影响代谢,不利于麻醉恢复[3-4]。由此可见,保持术中及术后体温稳定,对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选取我院148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行分组观察,对术中给予综合保温护理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效果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伦理委员后审批后,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 年1月接受心脏外科手术患者 148 例。纳入标准:(1)择期手术者; (2)ASA分级Ⅰ~Ⅲ级;(3)术前体温正常、意识清晰,凝血功能无明显异常。(4)接受吸入、静脉复合全麻者。排除标准:(1)患者术中体温过高(>38℃) 或过低(<34℃);(2)有精神疾病者;(3)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抗凝药物。将1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中男40例,女34例,年龄51~69岁,平均年龄(63.21±5.80)岁;观察组男44例,女30例,年龄55~71岁,平均年龄(65.28±6.63)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受试患者同意参与观察,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单一保温护理模式将手术时温度控制在23℃左右,室温26℃左右。观察组为术中综合保温护理,采用“输液输血加温+冲洗液加温+保温毯”为原则的保温护理措施,具体为:(1)严格控制手术室内温度,术中以及术后室温严格维持在23℃左右。(2)动态观察体温变化,将温度探头置入患者肛门,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变化,根据温度变化调整保温措施。(3)采用充气式保温毯调节体温;先应用高温后再根据患者体温变化调整温度。用充气式保温毯覆盖患者下肢,保温毯上再覆盖手术单。此外,还应用棉垫包裹患者输液肢体及头颈部。(4)加温输入液体。在患者的输液管道上加用电子加温器,温度控制在37~38℃。(5)必要时给予输血及冲洗液时给予预先加温措施。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输液量、尿量、术中体温、感染发生率、麻醉拔管时间、总住院时间的变化;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输液量以及尿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术中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情况比较

2.2 两组术后凝血功能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凝血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凝血功能比较

2.3 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9.23%,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为20.34%,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麻醉拔管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麻醉拔管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麻醉拔管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比较

3 讨论

低体温是中心体温低于36℃,在外科手术中,尤其是长时间手术、大手术而经常会发生低体温[5]。而心脏外科手术往往手术时间长、风险大,且常采取深低温体外循环等措施,低体温发生率更甚。需要注意的是,术中低体温对机体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比如影响心血管系统,增加手术部位感染风险,影响凝血及代谢功能,增加寒战的发生率等;更有甚者还会导致呼吸抑制,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2,6]。近年来,术中综合护理逐渐引起护理专家的注意。目前现有的研究及临床实践证明,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在维持体温方面优于常规单一的护理。徐慧民认为输液输血加温+冲洗液加温+保温毯是最为有效的术中保温护理措施[7]。然而目前采用综合保温的患者仍然较少,且在心脏外科手术应用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探讨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期指导临床应用。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输液量以及尿量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 然而,观察组麻醉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维持术中体温可有效缩短麻醉拔管时间。这可能的原因是,在体温过低的情况下,人体血液重新分布,肝肾血流减少,导致肝脏物质代谢能力减低。另外,低温会导致相关酶促反应减低,相应酶类活性减低,导致麻醉药物的代谢减慢而增加拔管时间。而保温增加了体内残留麻醉药物的代谢,促进苏醒。因此术中给予保温措施维持体温,对维持人正常物质代谢及生理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些临床研究及Meta分析结果也证实[8],术中采取保温措施可缩短拔管时间,促进苏醒,并且能减少麻醉苏醒期躁动。在凝血功能方面,研究结果发现术后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提示低温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影响较小,这与常慧等人[9]的研究结果一致。但是国内外相关研究认为低温会影响凝血功能,但是本实验结果并无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体温下降程度有关,具体体温降低多少导致凝血功能异常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认为采用人工冬眠和非故意低体温可能对凝血功能有一定影响。

本文结果中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即采用术中保温措施,可减少感染发生率,这与现有研究结果一致。相关研究表明低体温是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可能与低体温直接抑制免疫功能有关,其他可能的机制还有低体温导致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组织缺氧,术后蛋白质消耗增加,伤口愈合困难等。因此,术中综合保温护理有助于提高心脏外科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术中综合保温护理有助于提高心脏外科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苏醒,有利于机体生理功能恢复,鉴于术中综合保温护理以上优势,建议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心脏外科体温保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门窗是外围护保温中的难点
连续护理对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影响
观察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在成人心脏外科手术后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
能“保温”的雪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小切口在成人心脏外科中的应用
保温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