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2019-11-13廖欣
廖 欣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423000
化疗是恶性肿瘤患者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但大多数的化疗药物均引起较多的毒副反应,较常见的有骨髓抑制,其表现为血小板、血细胞计数减少,影响了患者的化疗效果和预后[1]。其中,血小板减少是指化疗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100×109/L,临床限制化疗剂量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目前临床上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主要采用重组人白介素-11,它是促血小板生长因子的组成之一,可对造血干细胞、巨核细胞等的增殖分化过程产生刺激作用[2]。本文以我院收治的部分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采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后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确诊收治的80例因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按信封随机分组法均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1)血小板减少分级[3]范围为Ⅲ~Ⅳ级;(2)卡氏评分超过70分;(3)临床资料完整;(4)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本研究知情同意;(5)排除非化疗因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使用磺胺类等可使血小板减少的非化疗类药物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血小板输注治疗,10IU/次,每隔3d输注1次。观察组实施重组人白介素-11(国药准字S20053046,齐鲁制药厂)治疗:1次/d,每次使用剂量25~50μg/kg,皮下注射。两组均连续给予2周治疗。
表1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
1.3 观察指标 治疗2周后观察并统计两组临床疗效、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临床疗效评定方法:治疗后未见出血症且血小板计数≥100×109/L为显效;治疗后未见出血症且100×109/L>血小板计数≥30×109/L为有效;治疗后仍有出血症或血小板计数<30×109/L为无效[3]。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2)记录两组血小板处于<50×109/L持续时间及达到70×109/L、100×109/L阶段的持续时间,记录两组不良反应例数,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处于<50×109/L、达到70×109/L及100×109/L阶段的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3.905,P=0.048。
表3 两组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2周后共有3例头昏、2例有低热表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治疗2周后共有皮疹3例、头昏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据相关资料统计,骨髓抑制在化疗后的发生率为50.00%~91.30%,它是化疗药物最常见的血液毒性,临床多表现为血小板计数减少,从而引起尿色异常、女性月经量增多、四肢无力、皮肤紫癜、血尿等,对化疗整体疗效产生了较大负性影响。随着对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治疗研究的逐渐深入,较多研究者[4]发现,重组人白介素-11能显著改善多种原因导致的骨髓巨核系造血功能衰竭所引发的血小板减少症,它可维持巨核细胞超微结构及血小板功能、寿命等均处于正常状态。此外,重组人白介素-11在实体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已经在美国获批准,它对促进血小板恢复速度的提高、减轻化疗后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等均有显著效果,从而减少了化疗患者对血小板输注的依赖[5]。
本文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后2周后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提示与血小板输注相比,在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应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能够获取更好效果;观察组血小板处于<50×109/L、达到70×109/L及100×109/L阶段的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说明重组人白介素-11能够有效缩短血小板恢复时间,从而降低了相关出血症发生的风险。从安全性方面分析,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并无显著性,这说明,在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应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安全性与血小板输注治疗法相当。
综上所述,在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应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手段疗效确切,更能减少血小板恢复时间,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