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残疾人研究的热点主题和前沿演进
——基于CSSCI期刊的可视化分析

2019-11-13胡金萍林丽君

山东社会科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残疾人研究教育

胡金萍 林丽君

(济南大学 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文法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心残疾人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不断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多种场合以各种形式对残疾人、残疾人事业和残联组织建设等作出重要指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朋友的梦”。党和政府大力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我国残疾人在社会参与度、生活水平与质量方面得到明显提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但是,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目前的残疾人事业发展依然面临诸多的挑战与困难,残疾人群体的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发展基础薄弱、配套设施制度不完善、社会接纳程度低等问题,不仅制约着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也阻碍着残疾人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只有充分把握我国残疾人领域的研究态势,才能更好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法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收录的1024篇残疾人研究的CSSCI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知识网络分析工具从时空分布、关键词聚类、热点词凸显方面,绘制国内残疾人研究知识图谱,探寻残疾人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发现研究不足,力求为残疾人研究的进一步提高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文献来源与研究工具

(一)文献来源与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知网(CNKI)的全文数据库,为保证原始数据的全面性和可靠性,在中国知网中选择高级检索,设定检索条件为期刊检索,主题=残疾人,期刊来源=CSSCI,时间跨度=1998—2018,检索条件=精确。共检索出文献1739篇(检索日期为2018年12月30日)。在剔除重复文献、会议通知等非研究型文献后,共获得1024篇有效文献。

(二)分析方法与工具

CiteSpace软件系统是由美国华人学者陈超美 (Chaomei Chen)博士开发,应用于科学和技术领域,通过直观的知识图谱,识别并展现该领域的热点关键词、研究进展和前沿方向的一款软件。本文将CNKI数据库中检索到的残疾人领域的CSSCI文献进行分时动态的可视化图谱分析,主要包括年度发文量分析、核心作者分析、重要研究机构分析等,科学展示知识的宏观结构及其发展脉络,探寻残疾人研究的热点与发展演进。

二、残疾人研究的时空知识图谱

(一)残疾人研究的时间分布图谱

文献年度分布。年度发文数量是衡量残疾人研究热度与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据图1显示,从1998年至2007年的10年间,论文发表数量逐年增多,但论文发表总数较少。2008年106篇的发文量是一个爆发点和转折点,2009年仍保持发文量在101篇。之后发文量有所波动,但每年的发文量均达到了50篇以上,并在2017年达到近二十年来的峰值(110篇)。

图1 残疾人研究文献年代分布图

(二)残疾人研究空间分布图谱

1.作者分布

把Node types设定为作者Author,时间跨度为1998—2018,时间切片为1年,运行CiteSpace,得到了节点数为87,连线数为41,密度为0.011的残疾人研究作者共现知识图谱(见图2)。从图中可以发现整个图谱的网络较为零散,各作者节点之间的连线只有几条,这说明该研究领域的作者合作较少,且皆为两人之间的小规模合作,大多数作者都为独立研究。同时通过CiteSpace统计出,总样本的1024篇文献涉及87位作者,表1列出了发文量超过5篇的23位学者名单,其中,吴燕丹、陈功、宋宝安、杨立雄的发文数排名第一。

图2 作者共现图谱

学者发文数量吴燕丹、陈功、宋宝安、杨立雄7曲学利、邓猛、刘洋6陶玉流、许巧仙、王静、孟万金、赵小红、彭兴蓬、王培峰、陆德阳、张兴杰、张军献4王玮、肖萍、吴欢云、吕军、王健、陈刚、张悠然、姚远、刘琼莲、陈方正、厉才茂、王倩、毛小平3

2.机构分布

从发文机构来看(见表2),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发文量为20篇,为发文量最高的研究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次之,发文18篇;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位列第三,发文17篇。这表明社科院系及师范类高校是现阶段残疾人研究领域的主力,并且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学术成果。

在跨机构研究方面(见图3),各研究机构零散分布,连线数只有17,没有形成明显的聚类,只有少数几个研究机构之间存在着合作,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和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合作等,以及同一研究机构内部之间的部分合作,像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的合作。这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虽然得到学术团体的关注,但多为独立研究,研究人员和机构缺乏合作意识,知识与研究成果的共享与流动性不强。

表2 发文量前10位机构(单位:篇)

图3 残疾人研究机构

三、残疾人研究热点主题

研究热点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有内在联系的、数量相对较多的一组论文所探讨的研究问题或专题。而关键词是作者对文章核心内容的高度提炼与概括,体现着文章的研究价值与方向,出现频次高的关键词常常被用来确定一个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从文章中提取出的名词短语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某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关键词的聚类分析从而生成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见图4)。这些聚类折射出我国残疾人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现状,包括“残疾人”“群众体育”“盲人”“公共图书馆”“劳动就业”“体育”“态度”“比较”及“新时代”9个聚类标签。

图4 残疾人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在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基础上,在“Clustern”菜单栏中选择“Summarization of Clusters”,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表(见表3)。

表3 残疾人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表

通过对图4和表3的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表分析,将现阶段残疾人领域的研究内容大致归结为以下六个方面:

1.残疾人劳动就业的研究。共现标识词为:社会工作、残疾人就业、福利企业、残疾职工、就业。2007年颁布的《残疾人就业条例》规定残疾人劳动就业是指:“符合法定就业年龄有就业要求的残疾人从事有报酬的劳动。”就业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关键。因此,《残疾人就业条例》指出:“政府和社会依法兴办的残疾人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和其他福利性单位,应当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福利企业作为安置残疾人的主要形式(1)高圆圆、范绍丰:《社会融合视角下福利企业的困境与演变——以Z市三家福利企业的个案为例》,《改革与开放》2017年第11期。,是国家发展残疾人事业关注的重点。

2.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研究。共现标识词为: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目前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不断完善,保障理念不断更新,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升(2)贾玉娇、李洪永:《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困境与解决思路》,《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但仍存在着如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和能力与残疾人需求之间差距较大,部分保障项目有缺失,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短板明显等问题(3)庞文、张蜀缘:《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演进:1978—2017》,《残疾人研究》2018年第2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作出了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部署。

3.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研究。共现标识词为:公共图书馆、图书馆服务、信息图书馆、信息无障碍、社会融合、态度、社会歧视。残疾人平等、顺利地参与社会活动,离不开一个无障碍的社会环境。《无障碍环境建设“十三五”实施方案》中指出,目前我国无障碍建设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全社会无障碍意识淡薄;无障碍新建设施的规范性较差,甚至部分无障碍设施在建设过程中没有按规定执行相关技术标准;部分城市已建设施未进行无障碍改造;无障碍设施管理亟待加强;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残疾人、老年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农村无障碍建设等较为滞后的问题。因此,如何更好地全面建设无障碍社会环境,让残疾人不再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进一步融入社会之中,是当下的一大研究热点主题(4)张世青、王文娟:《公正、共享与需要:托底社会政策的价值定位》,《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4.残疾人文化体育的研究。共现标识词为:残疾人体育、体育管理、群众体育、残奥会、体育权利、盲人、电影《推拿》、聋哑人等。残疾人文化体育的建设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发展与进步的体现(5)裴前虎:《人文关怀理念下的现代残疾人体育文化建设探析》,《甘肃教育》2017年第21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残疾人群对文化体育的需求也不断提升,但我国在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方面的建设还相对落后,难以满足残疾人的需求。《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十三五”配套实施方案》中提到,“加强基层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刻不容缓,必须采取切实有力、行之有效的措施”。如何建设针对残疾人群需求的文化体育服务,是相关领域的研究焦点。

5.残疾人顶层设计研究。共现标识词为:新时代、战略研究、历史方位、香港、内地、策略、价值、制度建设、比较、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马克思等。新时代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理念要有新的时代内涵,需要紧跟新的发展形势,回应新的问题。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大方向上做好顶层设计,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探析演化趋势,做好国内外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经验比较,在政策安排、制度保障、协同创新等方面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道路,早日实现残疾人社会融合的目标。

6.残疾人的教育研究。共现标识词为:师资培养、课程标准、融合体育教育。良好的教育是残疾人走向社会的基础,针对残疾儿童的教育又称为“特殊教育”。新《残疾人教育条例》对残疾人的教育安置形式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指出在普教和特教之间,优先采取普教方式,极力推进融合教育。在我国,融合教育以“随班就读”这种本土化的形式存在,如何根据特殊儿童的需要编制课程标准,培养专业的特殊教育师资,为特殊儿童提供有效的教学和满足特殊儿童学习需要的教学方法,提高我国“随班就读”的质量是研究者关心的热点问题(6)景时:《关于融合教育中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教育科学》2018年第1期。。

四、残疾人研究的前沿演进

研究前沿的识别与追踪能够为研究者提供学科研究的最新演化动态,预测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并识别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在CiteSpace软件中,研究前沿是正在兴起的理论趋势和涌现的新主题,应在分析突现文献和突现词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7)李欢、汪甜甜:《国际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和前沿演进——基于SSCI和SCI期刊文献的计量学与可视化分析》,《教师教育学报》2018年第5期。。鉴于本研究数据收集均取样于中国知网,只能对突现词进行分析,运行CiteSpace软件得到具有高突现值的14个节点突现词(如图5所示),结合高突现值的相关文献进一步分析,探测残疾人研究所关注的前沿问题及其演进趋势。

图5 残疾人研究突现节点词汇图

(一)早期研究前沿

早期前沿的突现时间为1998年至2005年,该阶段残疾人领域的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盲人”“特殊教育”和“残联”等方面。2001年,国务院批准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2001年—2005年),在党和政府的重视、领导下,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规划纲要执行情况良好,残疾人状况进一步改善,残疾人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其中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了更好的保障(8)特稿:《中国残疾人事业之——“十五”大盘点》,《中国残疾人》2006年第7期。。早期我国残疾人研究的对象主要以盲聋和智力障碍为主,其中盲聋是属于感官类残疾,尤其视觉是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通道,视力的损伤会严重影响视力障碍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在早期前沿阶段对盲人的关注较多,关于盲人的无障碍设施,盲道、盲人图书馆、有声阅读等都是学者关注的重点。狭义的特殊教育的范畴指的是对残疾人进行的教育,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流动,对于残疾人而言,适时接受适当的教育,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20世纪90年代也是中国大陆特殊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在早期前沿阶段,特殊教育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通过积极开展随班就读的实验和研究,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安置方式保障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普及。到2000年,全国基本形成了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发展的新格局。“十五”期间,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80%。这些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党和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尤其是残疾人联合会对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简称中国残联)成立于1988年3月,是国家法律确认、国务院批准的由残疾人及其亲友和残疾人工作者组成的人民团体,是全国各类残疾人的统一组织。在残疾人研究的早期阶段,由中残联领导,各省地市残联组织积极响应配合,开拓进取,团结奋斗,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拉开序幕,残疾人研究逐步走向正轨。

(二)中期研究前沿

中期前沿的突现时间为2005年至2013年,该阶段残疾人研究的前沿集中在“和谐社会”“对策”“残疾教育公平”“劳动就业”“残疾人体育”等方面。结合研读文献发现在此阶段,残疾人领域的研究出现两大特点:一是在2007至2008年CSSCI论文数量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原因在于《残疾人权利公约》和2008年新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推动了残疾人研究的进展。关心关爱残疾人已成为标志社会文明程度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2007年,我国成为第一批签署《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国家,《公约》的宗旨是 “促进、保护和确保所有残疾人充分和平等的享有一切人权和基本自由,并促进对残疾人固有尊严的尊重”,特别是其规定的八项基本原则:尊重固有尊严和个人自主;不歧视;充分和切实地参与和融入社会;尊重差异;机会均等;无障碍;男女平等;尊重残疾儿童逐渐发展的能力并尊重残疾儿童保持其身份特性的权利。这些宗旨和原则,为我国探索建设残疾人事业的道路既提出了相应要求,也提供并注入了新的思路与理念,使我国残疾人领域的研究开始快速发展。

二是研究方向开始多元化,其中残疾人体育和残疾人就业等多次被提及。在中期研究前沿,残疾人体育的研究文献居多。残疾人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部分,也是我国残疾人事业我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即将举行的社会大背景前夕,200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体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31号),这是国家重要法律法规里第一次提到关于残疾人体育的指导意见(9)郝晓岑:《改革开放30年中国残疾人体育法制建设回顾与对策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第10期。。为了进一步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2008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组织残疾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艺术、娱乐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激发残疾人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热情和潜能。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开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增强体质、康复身心。开展残疾人体育科研和体育教育。实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对残疾人优惠开放。开展残奥、特奥、聋奥运动,举办和参加国内外重大残疾人体育赛事。办好2008年北京残奥会和2010年广州亚洲残运会”。以上法律法规主要围绕上海特奥会、北京残奥会和广州残运会宏观背景下颁布实施的,为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而此阶段的“对策”也主要体现在残疾人体育相关的研究对策以及残疾人就业相关的研究对策等。残疾人就业问题是关于人权、人道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织部分,2006年全国残疾人第二次抽样调查数据表明,我国残疾人数量已达到八千多万人,许多残疾人或残疾人家庭因残致贫,亟需国家给予关心、帮助和支持。促进残疾人就业是保障这一群体的重要措施,就业也可以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为此,国务院于2007年通过了《残疾人就业条例》,于当年5月1日正式施行,并连同多个部门颁布了一系列促进残疾人就业意见的文件。因此在此阶段,学者们比较关心关注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另外,在此中期研究前沿,党和政府仍然高度重视残疾人教育,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关心特殊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支持特殊教育”。此阶段对特殊教育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义务教育阶段,从更高的角度提出“教育公平”的新主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残疾儿童的“教育公平”问题,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首次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并且第一次把特殊教育单列一章,将特殊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大局之中。“推进融合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分析残疾儿童教育不公平的原因”“残疾人高等教育公平”等研究陆续出现。

(三)最新研究前沿

最新前沿的突现时间为2013年至2018年,该阶段残疾人研究的前沿集中在“社会保障”“社会支持”和“社会组织”三个方面。随着残疾观的不断演变,近年来,国际社会对残疾人的认识经历了从慈善到医疗到社会再到权利模式的转变。慈善模式的观点认为残疾人是身体损伤的受害者,“残=废”,残疾是一种缺陷;医疗模式的观点是残疾人有生理上的问题,需要被治疗,残疾人被视为异常,是个人的问题,而不是社会或环境的问题;社会模式的观点认为残疾是社会造成的结果,社会态度、环境、制度会影响残疾人的社会参与;权利模式的观点则更注重人权的落实,如公平的机会和参与社会的权利;残疾人应该拥有诸如生活质量、社会参与等多项“权利”。权利理念使得福利保障有了本质的飞跃,它与人道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摒弃了把福利视为同情和慈善救济的偏见,从法律、政治和社会平等的立场肯定了福利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的合法性与合理性(10)庞文、张蜀缘:《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演进:1978—2017》,《残疾人研究》2018年第2期。。近年来,基于权利理念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愈加完善,涉及残疾人的拖养服务、养老保险、教育就业、残疾预防和康复、无障碍环境等各个方面。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继续强调要充分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发展残疾人事业。此阶段,各项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也陆续出台和修订,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其总体目标就是让残疾人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平等、参与、共享、融合”。强调残疾人社会保障既要有满足其基本生存发展需求的普惠性制度,又要有特惠性制度给予残疾人特别扶助和优先保障。2017年,《残疾人教育条例》重新修订,强调保障残疾人平等受教育权利,让各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为残疾人创设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教育环境,让残疾学生从自我实现中找到人生的价值与尊严。并且同年还根据《残疾人保障法》制定了《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该条例在保障措施方面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一是加强医疗保障。各级政府应当按照规定将残疾人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并按规定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给予补贴,对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医疗费用后仍有困难的给予医疗救助。二是强化对特殊残疾群体的保障力度。国家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逐步实现0—6岁残疾儿童免费得到手术、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服务;完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通过实施重点康复项目为城乡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基本型辅助器具配置给予补贴。三是明确资金保障和物资支持。工伤保险基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残疾人康复;有关部门对相关机构给予资金、设施设备、土地使用等方面的支持。四是加强人才保障。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职业学校设置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相关专业或者开设相关课程,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卫生和计划生育、教育等有关部门要把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知识、技能纳入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11)《残疾预防政府咋保障》,人民网,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7/0228/c14739-29111869.html。。相关的政策法规的陆续出台和修订,进一步完善了残疾人的民生保障体系,因此在最新研究前沿,学者们关注的更多议题是如何进一步树立权利导向的残疾人社会保障理念。

四、讨论与建议

本研究通过查阅残疾人的政策文件及其他文献资料,借助CiteSpace知识图谱,形象直观地对残疾人领域的热点话题以及研究前沿进行分析。总结发现:残疾人领域的研究成果丰富,但研究的核心作者群以及研究机构的分布都较为零散,尚未形成合作研究的态势;理论探讨性文章较多,缺少实证性研究。残疾人研究的热点领域有“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无障碍环境建设”“文化体育”“顶层设计”“教育”等。残疾人领域最新研究的前沿是与“社会保障”“社会支持”“社会组织”有关的话题。

针对本文的研究结论,结合当前我国残疾人研究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树立多学科视角,加强跨机构、跨领域的合作研究

残疾人领域需要不同学科领域的共同参与,涉及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法学、建筑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例如,在心理学方面,更加关注残疾人的心理健康发展;而医学则关注如何促进残疾人的医疗康复;在建筑学方面,对于如何在设计建筑时考虑残疾人的生理障碍,使建筑更加无障碍化。研究机构和研究学者应加强合作,多深入基层,开展实证性的研究,并和一线的实践人员进行交流,打破实践和理论之间的隔绝状态。管理层要尽力消除阻碍和影响合作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消极因素,通过具体详实的一线资料,促进我国残疾人研究的发展。

2.健全残疾人政策法规体系,保障残疾人基本权益

通过立法保障使残疾人事业法制化发展,近年来,我国已出台部分残疾人法律法规,并逐步完善其体系和理念。其中1990年颁布的《残疾人保障法》,于2008年进行了第二次修订,《残疾人保障法》是国家关于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的基本法律。此后,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条例和意见,如《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无障碍环境建设“十三五”实施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等,这些法律政策为保障残疾人的教育、就业、康复等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是,与国外残疾人相关的法律政策相比,我们还有较大进步空间,如部分地方配套立法滞后,部分条款不具操作性,个别法规的个别条文贯彻上位法不到位等一系列细节性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落实(12)赵小红:《地方特殊教育立法的进展、问题与建议》,《中国特殊教育》2018年第7期。。最终通过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依法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

3.构建新时代残疾人社会服务体系,消除障碍,促进融合

新时代随着残疾观的不断演变,国际社会对残疾人的认识有一个渐进深入的过程,残疾模式已由原来的道德模式、医学模式逐渐转变为社会模式和权利模式,社会模式和权利模式认为残疾人是一个有尊严、有权利与他人平等的人权主体。社会应注重给予残疾人各种支持服务,为其赋权增能。然而目前仍有许多社会大众对残疾人存在各种偏见和歧视,消除残疾人参与障碍,促进残疾人平等权利实现的社会支持依然严重缺乏。因此,改革传统的、消极的残疾人福利模式,从积极福利视角,构建新时代残疾人社会服务体系迫在眉睫。残疾人是社会服务领域的重要客体,残疾人社会服务内容包括照护服务、康复服务、就业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住房服务、问题服务、专业辅助和其他志愿服务等(13)谈志林、谈飞琼:《构建残疾人事业3.0时代——从基本保障到社会服务》,《残疾人研究》2018年第3期。。构建社会服务体系要坚持以残疾人的需求为导向,尊重他们的意愿,完善参与社会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14)庞娟:《融合视角下城市非正规空间的包容性治理研究》,《探索》2017年第6期。,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逐步消除参与障碍,促进社会融合。

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不断进步完善的上层建筑和规章制度,认真分析残疾人事业发展上的不平衡不充分,对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大课题进行系统研究,科学设计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目标、路径和策略,描绘残疾人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设计残疾人实现“平等·融合·共享”的路径,安排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制度,确保残疾人事业现代化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同步开启、同步前进。

猜你喜欢

残疾人研究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题解教育『三问』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骄傲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