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讨式教学法在北京林业大学梁希实验班“水文与水资源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9-11-13

中国林业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水文研讨水资源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 100083)

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素质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必须具有把握前沿知识和开拓创新的能力[1]。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而课堂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课堂教学多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学质量和效果不甚理想[2]。这种灌输式教学方式往往使学生感觉内容抽象、理解费力,不利于学生分析和设计能力的培养以及想象力的发挥,最终影响到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和提升[3]。

为适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对林学相关专业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北京林业大学于2007年开始设立梁希实验班[4]。梁希实验班单列教学计划,实行小班教学,以期培养一批“基础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林业优秀创新人才”[5]。鉴于此,北京林业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学”课程教学团队在调研国内外小班教学方法及其效果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开展“水文与水资源学”课程教学活动,并通过课后问卷调查,分析了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以期进一步加强“水文与水资源学”精品课程建设,提升梁希实验班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全国同类院校“水文与水资源学”课程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研讨式教学法概述

(一)研讨式教学法的起源与发展

研讨式教学方法经德国教育家弗兰克于18世纪提出后[6],逐渐发展为德国大学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对德国大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9世纪,德国柏林大学研讨课(Seminar)的出现,赋予了研讨式教学真正的现代意义。柏林大学为了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重视研讨式教学的发展和推广,并使之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教学形式[7]。法国在高级研究实验学校中引进了德国大学的研讨式教学方法。美国霍布金斯大学为鼓励科学研究,也引进了德国大学的研讨式教学方法。在该学校的引领下,美国许多大学逐步朝着高端的学术研究方向前进。1970年以后,美国许多大学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这为学生提供了跨学科、综合性和具有深度的学习体验。研讨式教学方法目前已成为美国各高校研究生院最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之一。除了对美国和法国的影响外,研讨式教学方法对希腊、俄罗斯、英国、比利时、荷兰、日本、丹麦等国的高等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8]。

回顾我国古代教育史,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对话式和启发式教学。在对话式和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提出问题,教师则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启发,这一过程与源自德国的研讨式教学方法所主张的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同探究的教学过程异曲同工。1911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自德国莱比锡大学回国后开始在中国大学的课堂教学中尝试使用研讨式教学方法。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部门对研讨式教学进行了大量创新性的探索和实践。例如,湖南师范大学的郭汉民教授提出了“研讨式五步教学法”;清华大学率先在本科生教育阶段开设了研讨课程,并取得了较好效果[2]。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多所研究型大学均在尝试与深化研讨式教学方法,这对提升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9]。

(二)研讨式教学法的内涵

研讨式教学方法,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由教师设置情景问题,师生共同查找资料,分析、探索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教学方式,它使学生更加主动和深入地掌握知识和技能[10]。研讨式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启发式、讨论式、阅读式、专题式、讲授式和案例式等多种具体教学方式。研讨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将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也不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尤其是思考过程,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独立思考和自由探索的空间与时间。学生在经历自学和探究的过程后解决困惑、攻克难题,更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因而会更加热衷于独立思考。而教师在此过程中也能够从自己和学生的互动中得到启发,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11]。

二、研讨式教学法在“水文与水资源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经过对研讨式教学法的大量调研,北京林业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学”课程教学团队发现,在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时,应注重该方法与课程的适应性。一般而言,研讨式教学方法比较适用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因为只有学生前期学过专业基础课程,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教师才能在课程教学中使用研讨式教学方法。在研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已经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查找资料和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通过问题研讨方式,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12]。如果学生对研讨内容缺少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研讨式教学将极有可能会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很难达到理想效果。此外,在采用研讨式教学时,还要注重课程内容设计的合理性。教学内容的不断优化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学内容不仅要系统体现教学体系,系统呈现全部知识要素、要点,也应注重展现最新科研成果和科学技术水平,使学生了解本领域最新进展,在培养学生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拓展学生眼界和思维,训练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13]。

“水文与水资源学”是以水力学、气象学、物理学和土壤学等为基础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内容中有众多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问题,因此比较适合开展研讨式教学。基于前期调研和深入研讨,北京林业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学”课程教学团队形成了图1所示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并将之应用于2016~2017级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梁希实验班的“水文与水资源学”课程教学中。该教学模式分教师角色(图中虚线框)和学生角色(图中实线框),以教师辅助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习为主,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图1 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第一,教师广泛查阅与“水文与水资源学”课程相关的前沿科学研究成果和实践课题,与学生分享相关研究资料,并了解学生的兴趣点。

第二,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兴趣点,确定并发布如下8个综合性前沿问题:①森林的水文效应;②城市化的水文效应;③气候变化的水文效应;④水土保持对黄河流域水沙过程的影响;⑤洪涝灾害成因与防治方法;⑥干旱灾害成因与抗旱对策;⑦雨水控制与利用研究进展;⑧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的影响。

第三,每位学生根据前期查阅资料和自己学习兴趣,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并与选择相同问题(即学习兴趣相同)的学生组建学习小组。

第四,在导师的引导下,各学习小组针对本组的研讨问题,分工协作,分头查阅资料,通过批判分析、讨论交流、整理总结等过程,撰写研讨报告并准备课堂讲解PPT。

第五,各小组集中开展课堂PPT汇报,每位学生都要对自己负责的内容进行课堂讲解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其他小组学生可提问讨论,同时教师要对每个PPT汇报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第六,对课堂PPT汇报进行考评。学生参与该课程的课堂成绩满分为30分,由讨论加分和学生互评2种方式组成。①讨论加分。每个小组PPT汇报结束后,全班其他学生针对汇报内容或汇报人阐述的观点进行提问讨论,主动提问讨论的学生,每提问讨论1次加1分,最多不超过5分。讨论加分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学生活跃思维,激发灵感,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交流沟通的能力。②学生互评。提问讨论环节结束后,由每个小组推选出2名学生代表组成学生评分团,根据教师制作的评分原则和评分表对学生汇报和讨论的情况进行学生互评评分。评分表包含报告内容、汇报人展示效果、团队分工协作、提问讨论回应等5个方面,满分为25分,既评估小组的团队协作效果,也评估学生的个人表现。学生“水文与水资源学”课程的最终成绩(满分100分)由课堂参与成绩(满分30分)和期末考试成绩(满分70分)2部分构成。

这种研讨式教学方法以引导为主,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研究讨论后解决或探讨问题,充分地体现学生主体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谐性原则。

三、研讨式教学法在“水文与水资源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水文与水资源学”课程结束后,该教学团队设计了调查问卷,对研讨式教学方法应用的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向2016~2017级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梁希实验班发放调查问卷39份,收回38份,有效回收率为97%。

关于“水文与水资源学”课程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的授课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收获的调查见图2和图3。近60%的学生认为授课效果很好,超过60%的学生表示研讨式教学的学习收获很大;另有约26%的学生认为研讨式教学效果较好,通过研讨式教学学习收获较大。在体验过研讨式教学方法后,分别有63%和37%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和有必要在“水文与水资源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研讨式教学,见图4。针对研讨式教学教师和学生角色的相对重要性的调查结果见图5,74%学生认为“学生查阅资料、分析并讨论问题”与“教师提出问题并引导讨论”同样重要,约21%的学生认为前者更为重要,二者合计95%。这表明绝大部分学生认识到主动学习的重要性以及研讨式教学是“教师辅助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精髓。

另外,为了进一步完善研讨式教学方法,提升“水文与水资源学”课程教学效果,“水文与水资源学”教学团队对该课程的考评方式、研讨式教学开展频度和时间等问题进行了调查,见图6~8。约68%的学生认为研讨式教学应采用同学互评分和教师评分相结合的考评方式,26%的学生认为应由教师考评,仅有2名学生认为应采用同学互评分的方式考评。尽管大部分学生认为研讨式教学方法效果很好且学生的学习收获大,但仍需注意研讨课的频次。被调查的学生中,认为每节课应该开展1次、2次、3次和大于4次(含4次)研讨课的学生比例依次递减,分别为37%、32%、21%和10%,见图7。图8为对研讨教学时长的看法,58%的学生倾向于每次研讨课时间为2个课时,认为每次研讨1个课时和3个课时的学生占比分别为26%和16%,所有学生都认为每次研讨课不应超过3个课时。

图2 采用研讨式教学法授课的教学效果

图3 研讨式教学法对学生学习收获的影响

图4 学生对研讨式教学法实施必要性的认识

图5 教师与学生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及其重要性

图6 学生对实施研讨式教学法的“水文与水资源学”课程考核方式的选择情况

图7 学生对研讨式教学法实施频率的选择

图8 学生对研讨式教学法实施时长的选择

综上调查结果可见,在梁希实验班小班教学中适当融入研讨式教学方法可有效解决灌输式教学方法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不甚理想等问题。在体验过研讨式教学方法后,所有学生都认为有必要在“水文与水资源学”课堂开展研讨式教学活动,且研讨课应该采用学生互评和教师评分相结合的考评方式。虽然研讨式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创建了师生、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体现了教学民主化,有助于师生共同探索、发现和研究问题,但也需要注意研讨课的频次不宜过多,每次开展时间也不宜过长。

猜你喜欢

水文研讨水资源
生态水利工程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运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浅谈水文档案的价值和开发利用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朗智无界 盛享未来——与朗盛聚合物添加剂业务部的深入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水运发展与专业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