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次对古老文字的致敬

2019-11-13木子本刊资料库

收藏·拍卖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甲虫铭文光影

文:木子 图:本刊资料库

《格物致知-再写逍遥游》,摄影、数码后期,收藏级手工宣纸艺术微喷,185cm×360cm(尺寸可变),3+1 AP,2016年 李舜

本次封面设计主题可谓一目了然,都是以文字为创作元素,两个不同载体的作品相结合。设计主体是以光影线条为创作元素,对传统书法的一次全新诠释的影像作品—《格物致知-再写逍遥游》;结合了古埃及文物中带有铭文的纪念圣甲虫护身符。这也是本刊对古老文字的一次致敬之举。

文字在人类文明的进化发展中从来都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各种文明也都以独有的方式记录着自己种族进化的历程,以至于文字本身就成为了文明进化的有力证据,频繁出现在考古及艺术收藏领域。所以从古至今,以文字为创作元素的艺术作品从来都不匮乏,但今天出现在封面的两种表现形式却是独一无二的。

用光影传达的当代林泉

青年艺术家李舜所创作的影像作品《格物致知-再写逍遥游》系列,是一次利用光影线条进行再创作的作品,运用最现代的工具呈现传统的艺术面貌。六年间,他用相机记录下一个个城市的光影,在他的镜头下,城市夜间的各种光源被拉成了黑白、粗细、长短不同的线条,再从数万张摄影素材中不断地挑选、归纳、整理成一个光影的“偏旁部首”素材库,最后参考字帖,组成汉字或类似汉字的书法形象。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有趣的过程。

接受采访时李舜说:“我的内核是传统的,我的手法可能是当代的。”李舜一直特别喜欢中国传统文化,进入中国美术学院学习后,也一直对传统的国画书法感兴趣,于是开始思考中国传统文人艺术在当下的时代性。他认为传统艺术不但需要继承,更需要去发展。所以这种对光影线条的利用也算是对传统书法一次创新式的发展。在谈到为何会有这样的创作思路时,李舜说:“之所以用书法的形式来表现,是因为一个时代的艺术形式应该和这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密不可分,书法、国画这些中国传统文人艺术早已缺失了其存在的物质及精神土壤,很多人仅仅是在‘代古人之笔墨’般的继承,我们是需要传承,但是更需要发展与突破。”

在大三的一次黑白胶片摄影课上,李舜开车在行进过程中利用相机的长时间曝光做了一些试验性的摄影作品,他发现这些经过长时间曝光的光影元素,很像是草书中的线条,或者国画中的晕染、泼墨。于是将这些抽象的光影线条重新组合排列、制版,便构成了李舜独有的“光轨书法”。在他看来,传统文人艺术并非是一种艺术形式或技术,而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甚至是一种信仰。而他所做的,并非是去发明一种新的形式,而是用这个时代的工具,以更多的可能性去传承这种精神。

正是源于这样的理念,在李舜的其他摄影画面中,我们也经常会见到山水林泉之致,有浓墨有焦墨有淡墨,有线条有体块有晕染,加上大量留白,似乎有山有水有云气往来,有草木葱茏,甚至有星光闪烁,且富有生机和动感。他借助镜头发现和抓获了被人们肉眼所忽视的风景;以及我们所存在与立足、但在不断消逝的现实和光阴。

时光不再 文字永生

在《格物致知-再写逍遥游》的系列作品里,李舜将每一个线条都标注了出处,就像书法里的“永字八法”。而这些“笔画”,也是稍纵即逝的光景, 但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它曾出现过。若干年后,人类也许不过只是曾经出现。

正因为光景的易逝,自古以来,人们发明出了各种形式的艺术来记录那些不想忘却的记忆,特别是文字的记录。

在文物领域,大家都知道一个常识,就是带有铭文的文物其价值往往高于同类很多。例如中国的青铜器、龟甲、铜镜……同样,古埃及的文物——圣甲虫护身符也因身负文字而备受敬畏。因为这些文物上的铭文,不仅能带给后人更多解读的资料,还像一条时空隧道,所传达的信息可以瞬间将人带到当时的场景之中,这就是文字的独特魅力所在。

就如中国青铜器上的铭文,在商周时期已经成为一种很成熟的书法艺术,为历代研究书法的人们所重视。从史料学的角度来看,青铜器的铭文因为具有极其丰富而确凿可信的史料价值,显得十分珍贵。同理,埃及的纪念圣甲虫护身符在同类文物中价值最高,也因其腹部刻录的文字是记录法老功勋所用,就如王室的金石碑铭般,供万众所瞻仰。

于是,两件相隔数千年的艺术品就因为文字的缘分在这里相遇了,它们都是各自时代的记录者、传播者,并会因着这个属性一直流传下去。

阿蒙荷泰普三世的纪念圣甲虫,梵蒂冈博物馆藏

猜你喜欢

甲虫铭文光影
吓人的小甲虫
启簠、启戟铭文小考
甲虫有身铁布衫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酷甲虫“屎”里逃生
光影
光影
释宗人簋铭文中的“渍腬”
光影之下
折纸甲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