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19-11-13肖育树

报刊精萃 2019年5期
关键词:连接点导学创设

肖育树

庐江第三中学

传统的地理教学往往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将相关的知识传输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作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往往都会出现老师讲得尽兴、学生听得乏味的现象,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和老师的交互体验不佳,教学效果低下。所以要激发起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以及对地理知识的思考是尤为重要的,而问题导学就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老师则作为一个引导者带领他们一步一步去学习、理解知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那些本身对地理就不怎么感兴趣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时,老师要善于设置一些新颖、能够唤起学生们的求知欲的问题,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探索。比如在对“经纬度”这个概念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创设一个情景: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地球的大概形状,分别假设班上某两个同学站在不同的位置,老师先问同学们他们所处的位置(用经纬度表示),有的学生可能回答不上来,然后老师就再进行讲解。在这个步骤中,老师列举的同学可以是那些平时地理成绩较差、对地理兴趣不高的学生,当他们自己的名字用于地理教学中时,他们就很容易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让成绩得到进一步提升,而成绩得到提升则会提升他们学习地理的自信心,这样就能够让他们的学习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二、以旧引新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都知道地理这一学科是的知识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是比较强的,它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学科”不是没有道理的,和历史政治这些文科学科不同,它涉及很多概念都需要理解、计算,并非依靠单纯的死记硬背就能学好,所以这也是很多学生对地理比较恐惧的原因。所以老师在进行新的知识的教授时,可以在旧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联络,找到连接点进行引新、设问激疑,以此来让学生们加强理解记忆。在进行“昼夜长短变化”这一课的教学时,就可以对前面所学的“太阳的方位”这一课时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回忆叙述,然后找到两课时所学知识的连接点和共同点,以“旧知识”来启发新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即使不知道新知识,问的一些问题无法回答出来,但是他们能够回答已经学过的知识,再让他们找连接点,就能够引发他们进行思考,不仅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又复习了一遍,同时也对新知识学习、理解得更加透彻。

三、逐步深入创设情境

因为高中地理的学习要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相关的区域发展等知识融会贯通,还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学習,而有的地理知识是相当抽象的,比如自然地理这一块的知识对很多学生来说就过于抽象,要求他们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如果想象力缺乏,而老师又讲得过深过快的话,对学生来说这些内容的学习将会相当困难。这时候老师就要一步一步地慢慢引导,逐渐深入地讲解知识。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让他们对知识的吸收更加到位。

四、适当制造悬念来进行情境的创设

老师在进行地理教学之前,可以通过设置一些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比如在讲解水土流失的相关内容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列举一些我国或者国外出现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的区域,然后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会造成哪些危害?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减轻或是防止水土流失的情况?当老师提出这些问题之后,无疑是给学生们留下了一个个悬念,然后他们就会想得到答案,从而自己动脑思考、查阅资料去寻找答案。

五、结语

总之,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是极其值得尝试的,而且很多中学的老师都有将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到各个学科当中去。问题导学中以创设问题情境最为重要,其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是老师在教学时要注意,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形式都要为教学内容服务,以学生作为主体来进行。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将相应的地理知识融入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去,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紧扣目标,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以此来达到优化教学方式的目的。

猜你喜欢

连接点导学创设
线性回归方程要点导学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基于文本阅读的习作教学研究
把握新知与旧知的联接点优化课堂教学
我国冲突法对连接点的软化处理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创造沉浸学习的“连接点”
我是小导游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