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科研教学活动对作业批改的有效性
2019-11-13伍丽珍广州市白云区神山第三小学510460
伍丽珍 广州市白云区神山第三小学 510460
前言
批改作业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无声的“对话”,通过这种“对话”教师可以从中得到教与学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的程度,同时也有利于调整教学内容的进度,学生可以从作业检测中了解自己对所学内容掌握的程度,从而来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改进学习方法。批改作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用得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反之,也会流于形式,甚至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怎样批改学生的作业呢?我们科组的老师在多次的教学反思中决定“两头抓”——既重视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也重视作业批改的有效性,帮助“漏网之鱼”。
一、策划安排
数学科将“数学作业批改的有效性”作为本学年的研究课题。每周二下午第三节的数学科研教学活动都将讨论这一课题,其策划如下:
1.1 科组每一位数学老师交流自己批改作业的方式方法,并论述其利弊,提出自己在作业方面遇到的问题。
综合老师们的发言,我们发现大部分的老师采用全批全改或课上讲评的方法较多。而困惑的是很多学生就算把作业改正了,再给他们出同类型的题目还是会继续做错。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很多老师都认为这是学生对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甚至根本不理解的结果。他们把作业改正了,也很可能是把答案抄回来的。这又怎么能算掌握知识呢?
面对这令人头疼的问题,科组的各位数学老师各出其招,会议室炸开了锅“以后作业都面批吧。”“面批不实际,一个班几十位学生,老师哪有那么多时间一个个面批?”“每次作业都让学生回家让家长检查他们到底掌握了没,然后再签名。”“有些家长不会或不负责任,这又怎能行得通呢?”……
1.2 多次讨论,确定方案
通过多次的研讨,我们终于确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多种批改评形式结合,分层次二次批改。
首先由老师对全体学生的作业进行统一批改,按层次分A、B、C、D四等。其次,学生拿到作业本后自行改正。最后,A、B分的由四人小组长签名,C、D分的由老师再次面批,每次面批多向学生问“为什么?”“这个答案怎样来的?”
“这个数表示什么?”等等。并且要求学生每次作业必须在下次作业之前完成二次批改。
二、实施过程
每个班总有部分学生基础较差,接受能力不如别人,作业、成绩都跟不上,每次作业不是C分就是D分,面批时经常说不出个所以然。这时老师们又遇到新的难题了:一个一个地讲到明白为止,那该需要多少时间啊?于是我们再次集思广益,决定发挥学生的作用:作业会的同学都是小老师,每个C、D分的同学在面批前都请教班里会的同学,学会后再到老师跟前面批。例如,本班之前有位同学之前作业每次批改都是D分,每次拿着作业来找老师批改的时候问他这题是怎么错的?为什么答案是这么多?他每次都答不上来,导致后面都不愿在上交作业来面批了,后来我们就通过作业会的一些“小老师”先批改的形式,他在拿着作业找老师面批的时候也都能回答的上来老师提出来的问题了。经过“小老师”的指导,C、D分的同学面批时再也不会哑口无言了,面批的时间大大减短了。
三、收获体会
经过一学期的作业批改,我们学校的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四年级第二学期的数学成绩在镇排名第三。其实除了成绩提高以外,我们还有许多意外的收获:1、学习气氛浓厚了。每位同学发到作业本后都兴奋地看成绩,然后请教同学、改正。2、同学们学习主动了。当遇到不懂的问题都能主动去请教别人。3、班集凝聚力强了,同学们都乐于助人。由于每一位同学都有可能成为“小老师”。都经常去帮助别人,所以互助行为已经成为习惯了。4、同学们的数学逻辑更加清晰了,语言表达能力更强了。由于 同学们经常要讲解数理关系,数理清晰了,语言表达也上来了,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结束语
采用新的作业批改后,我们数学科的老师是累了,但看着这么多的收获,我们由衷觉得物有所值!这种多种批改形式结合,分层次二次批改的方法我们将继续沿用下去,期待我们的果实结得更加硕大!要提高每一位学生的数学成绩,就要发挥数学作业的有效性,要以学生为本,精心设计好作业题,学生真心地完成作业,师生的共同评判和反思,使学生乐意去改进作业所反映出来的不足,只有这样,全面提高的数学教学成绩才会向我们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