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凉山彝族地区法制的变迁
——以婚姻法律制度为例
2019-11-13刘奇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64
刘奇 四川大学 四川成都 610064
彝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的我国的西南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彝族先民们创造了自己丰富多彩而又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彝族法律制度是中华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人民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历史上彝族主要集中居住的地区,尤其是凉山地区是一个长期拥有自己的文字、礼仪制度和政治法律传统的彝族社会。
凉山彝族地区而言,与中央政府的关系经历从“异域”、“羁摩”再到“民族区域自治”的发展过程,特别是新中国的民主改革,使凉山这个长期拥有自己的文字、礼仪制度和政治法律传统的非汉族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政治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变迁,而婚姻是组成家庭的基础和根据,家庭是一个社会最基础的单位,对凉山彝族婚姻法律制度变迁的研究,并探讨这一变迁的规律和路径,是一件很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事情。
一、凉山彝族传统的婚姻制度
凉山彝族属于直过民族,由奴隶社会经过民主改革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法律,正如其他民族早期阶级社会的法律一样,法的形式主要是习惯法.他们的婚姻法律制度也是通过其婚姻习惯和禁忌表现出来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婚姻法律主要有:
第一、一夫一妻制。在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是一夫一妻制度。这是得到凉山彝族内部法律制度认可的婚姻制度。第二、同族内婚。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严格执行同族内婚。不同民族不能通婚。它要求婚姻的缔结只能在本民族内进行,彝族不得与其他民族通婚.第三、等级内婚。凉山彝族奴隶社会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各等级之间是不允许通婚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严禁统治等级与被统治等级通婚。诺合(黑彝)是统治等级,曲诺、阿加、甲西是被统治等级,两者成员之间严禁通婚,恋爱和婚外性关系也在禁止之列。第四、家支外婚。家支外婚是指每个家支的成员只能和外家支成员结婚,同一家支内部严禁通婚。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家支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家族联合体。第五、优先姑舅表婚和姨表不婚。即在上辈中,自己父亲的兄弟娶其母亲的姊妹,母亲的兄弟娶父亲的姐妹;在同辈中,不能和父亲兄弟或母亲姊妹孩子结婚(相当于自己的同胞兄弟或姊妹),母亲兄弟的孩子和父亲姊妹的孩子是我或我妹优先婚配的对象。
二、凉山彝族现代的婚姻制度
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1956年的民主改革,凉山彝族从奴隶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52年,凉山成立凉山彝族自治州。婚姻方面开始实行自由婚姻。目前主要的婚姻法律是1983年颁布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
而在凉山彝族这个规定中,第二条: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废除旧的等级婚姻制度。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第三条:禁止利用等级、家支、宗教或其他形式干涉婚姻自由。禁止包办、买卖婚姻。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第五条: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周岁,女不得早于十八周岁。第六条:禁止直系血亲结婚。不许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
三、婚姻制度变迁的调适和适用
凉山彝族以前婚姻法和现在婚姻法最大的冲突在两方面:
第一、与婚姻自由原则冲突。《婚姻法》第3条:“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但是在凉山彝族地区包办婚姻依然存在。以前凉山彝族等级内婚和民族内婚的观念依然存在,明显影响当地的婚姻自由。
第二、男女平等原则上的冲突。我国《婚姻法》规定男女平等,不论男性或者女性在婚姻权利和家庭权利方面都是一律平等的。但在凉山彝区重男轻女的思想仍然存在,即便是超生也得生个儿子,且有的家庭还得生二个儿子以上才满意。因为在凉山彝区是很讲家支、家族势力的,在这种背景下,男女在家庭地位还是在其他方而都是不平等的,妇女始终处于劣势。
根据最新的调查,王卓认为凉山彝族传统婚姻制度中的转房婚制、一夫多妻制等旧俗,己经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趋于消失。姑舅表优先婚制在代际之间己呈明显下降趋势,在彝族婚姻制度中己经不再具有显著地位。凉山彝族传统婚姻制度中的家支外婚、民族内婚和等级内婚己经有所松动,但短期内很难发生根本性改变,尤其是等级内婚和民族内婚。
因此,对于凉山彝族地区以前习惯法和现在婚姻法并行的情况。一要对彝族婚姻习惯法的使用逐渐减少。在尊重彝族的优良风俗习惯下,鼓励彝族和汉族进行通婚,鼓励婚姻自由,逐渐减少民族内婚和等级内婚。二要对国家婚姻法的使用频率在增加。要让彝族认可国家的婚姻法,使国家婚姻法深入人心,使凉山彝族逐渐自觉的遵守婚姻法。三是要构建民间协调机制。当凉山彝族的习惯法和现在婚姻法产生冲突时,民间协调机制起到桥梁作用,沟通习惯法和婚姻法。要逐渐形成村民村规,对乡村进行更好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