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路的变迁
2019-11-13郎开喜
郎开喜
我的故乡在一个偏僻的汉、彝、白、苗族聚居的小山村,我家住在村东头第一家,是村里的东门户。我家门前一直以来只有一条狭窄的毛毛路通往村外,它便是我们村里的主干道。
小时候我经常爬在窗台上看路上村里来来往往的人群,老气横秋的阿公阿婆,爷爷奶奶,下地干活的爸爸妈妈,村里青壮年劳动大军,披蓑戴笠的叔叔婶婶,走亲串门的各路乡亲。劁猪的,买鸡买蛋的,补锅的,收废铁的,做木活的,换竹篮的,换洋芋的,换豆腐的等等,一天到晚在我家门前这条不到两米宽的灰土路上来来回回,出出进进,上上下下,煞是热闹,成为儿时记忆中的一道抹不去的风景。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那时人们出行的真实写照。如果下大雨,全身上下都是泥水。晴天呢,尘土漫天飞,行人路过得捏着鼻子避到路边田埂上行走,一不小心前仰后翻是常有的事。闭塞的交通成了制约家乡解决温饱,脱贫致富奔小康的 “瓶颈”。
要想生存,要想脱贫致富,就得修条平刷刷的山区道路。1974年,我所在的大队要修一条通往各生产队的道路,各村各寨积极行动,村民热情高涨。白天下地干活,晚上乘着月光在各自的路段上甩开臂膀大干起来。那时我读小学二年级,也去凑热闹。晚上挖路光线暗淡,我挖的锄头木销子与锄头把连接处脱落了,我又把木销子捎上,锄头把朝下支平,挖土的锄头一头朝上,叫三姐用他的锄头使劲敲木销子。天黑看不清楚,才敲了两三下,三姐一不小心就敲在我右手大拇指上,顿时就肿起来,紫红紫黑的。旁边的堂叔见状,慌忙把我拉开,撕了点破布条把我的手包上叫我别挖了。那时可能是麻木了感觉还能忍受疼痛,三姐和堂叔把锄头捎紧后我又跟他们一块继续挖路,只是特别小心用锄头钩他们挖下来的土团子。挖到夜里十点半队长说收工了明晚再来挖,我们才各自回家睡觉。由于很累,头着枕头就呼呼睡着了。早上六点半生物钟醒了,该起床到学校上学的时候到了。我眨巴眨巴睡眼,手杵床板要起床时感觉右手掌有些痛,我一看手肿胀得老高,正估摸着才想起昨天夜里挖路那一幕。哥姐听到我起床声也纷纷起床了,我随便洗了把脸就与哥姐一道上学去了。
后来那条路也没有贯通,原因是有几段路要经过几处烂泥潭才能连接上另一段路。那时没有条件支砌挡墙或架桥,加之勘察路线也就是村干部走走看看,合计合计就定夺了,没有超前意识,结果修通此路的梦想就此告吹。我有时回老家还去看一看我们村挖的那段路,想来回味无穷,这是我小时候参与生产队挖路最难忘的一件事。
再后来修路起起停停不知又有多少次。先把路修平是山区村民的梦想。以前路过村委会总能看到 “要想富,先修路”那六个红漆大字。1980年代村公所组织了几次修路义务劳动,利用农闲时间多次修整,路算是修得比以前平整了许多,各合作社的面貌也随之有所改善,路上开始出现几辆搞运输的小货车。然而1986年9月一个夜晚的那场洪水又把道路冲回到了 “原形”。怎样才能修建一条宽整平坦的乡村道路?怎样才能向上级争取和筹措到高额的修路资金?广大村社干部和村民深思着……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乡党委、政府派了一名懂农田水利建设又热爱“三农”工作的铁杆汉子乡干部到这个穷乡僻壤的村委会任主任,那时已改称为办事处,才把自祖先繁衍生息以来日思夜想的到各村民小组的道路修通了,才把这个事办了。村民欢呼,办事处真是为人民办实事啦。这在深山夹皮沟里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这个村委会的三千多彝、汉、苗、白群众从此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农特产品原生态的鸡、猪、鹅、牛,各种山野新鲜蔬菜源源不断输往城里,一天可运输三五趟,这不富都得富了。
道路的修通验证了 “要致富,先修路”的民间谚语。
2014年春天,乡村道路硬化的春风吹到了山村。昔日坑洼不平的弹石路渐渐摇身变为六米宽的水泥路。公路通车那一天,我回老家,车辆驶入刚开通的水泥路面,心情无比激动,什么好事都让我们这代人赶上了,要不然绕道十七八公里的灰土路才能回到家,这是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福气呀。
各式各样的轿车开进山里,通向城里的汽车每天跑个不停,前几年村里的两户个体户班车也开通了,村民的出行大大方便起来,年轻人外出到城里打工的越来越多,挣到钱买车的也多了起来。近几年,道路两旁砖混结构的农家别墅和小洋楼也多了起来。八九十岁的老人拄着拐杖时不时坐在路边石坎上张望,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他们摸摸脚下的水泥路就像抚摸自己的孩子一样,享受着从未有过的欢畅。
水泥路修通了,更修通了家乡人民致富的心路。村民们都称赞说,这是各级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顺民意,得民心,是一条奔向小康的康庄大道。一条路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千里彝山翻天覆地的变化,更见证了彝乡人致富奔小康的历程。
周末一有时间,我就开上私家车,带上妻儿,回到老屋,站在儿时窗前阳台上再看路上的风景。看水泥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看路上笑逐颜开的红男绿女,帅哥靓女,跟儿时看到的完全是两个世界!
路的变迁,见证着建州60年,改革开放40年来千里彝山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我坚信,家乡这条路将会通向更加宽广的世界,通向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