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化人生的写作高度
——读罗辉先生的诗词

2019-11-13向小文

心潮诗词评论 2019年4期
关键词:江城子组词诗词

向小文

在一个浮躁而充满诱惑的时代,作家们如果难以忍耐住创作的孤寂与漫长,难以忍耐住精神的磨练与沉淀,只求闪电登场,沉醉于快餐式的著书立说,必会“闪电离场”。浮躁的快餐文化一方面促成了文化市场的表面繁荣,但也造成了文字的贫瘠和疲乏,让文学逐渐失去了穿透纸背的精神和力量。然而,罗辉先生却始终站在诗化人生的诗词写作高度上,我在他的诗词中读到了期盼已久的感动。他的诗词如“莫计枯荣,但知进退,世间唯有寻常贵”(《踏莎行·春山红叶》)、“高枕清闲午梦长,满头白发欲还乡。向来利禄囊三饱,自古功名纸一张”(《鹧鸪天·寄同仁》)、“书中自有清新剂,身上终无伤痛疤”(《鹧鸪天·读书感怀》)等,如清风拂面而来。

罗辉先生经历过上山下乡,务过农,当过木匠,进过工厂,当过大学老师,然后从政,直至从重要领导岗位退休。他这种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生命体验,加之独特的个体内在张力的凸显,使得他的诗词绽放着动人的生命激情、不凡的价值理想和独特的审美思索。他处江湖之远,能“一改初衷回故乡,鲁班传语刨花香。手中墨线连千里,心上蓝图谋四方”(《鹧鸪天·木匠感怀》),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居庙堂之高,则有“扬帆击桨踏烟波。脱下红罗,换上青蓑”(《一剪梅·漫话人生》)的洒脱和飘逸。也正是源于对生命的感动和执着,与交融于天地间的山川对话,抒发自己的理想,兼以诗人天生的细腻情感和审美特质,便构成了其诗词世界与众不同的审美情韵。

坚守诗化人生,不断陶冶情操,淡泊明志,悟道解惑,罗辉先生用诗词构建了一片澄净、爽朗的心灵家园。相比于当前一些人专注于诗歌的功利性和实用性,追求诗歌的世俗化和娱乐化,罗辉先生用自己的创作实践为诗词的审美价值和创作导向树立了榜样,为我们的诗词人生提供了借鉴和启悟。这是其诗词的价值所在,他的大部分诗歌无一不是从这一落脚点出发的。

试看《忆江南·赋得“一高一低”现象》:

风雨里,望处逝烟云。一咏一觞生紫气,一缘一会倚红尘。明月霁光新。 高山下,流响唤行人。送尔悬崖千丈瀑,胜他旷世万张琴。清韵入清心。

词题中的“一高”是指在长寿的人群中,诗人所占比例特别高;“一低”是指诗人中出经济问题的比例特别低。这是诗人退休后填的一首词,是对现实生活中“一高一低”现象的思考,是诗人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的一种人生感悟,读起来是如此地亲切和接地气,同时折射出了诗人一种淡然处世的从容态度。首句“风雨里,望处逝烟云”,写出了诗人面对过去,心潮澎湃,而一切又是如云烟而过的豁达心态。“一咏一觞生紫气,一缘一会倚红尘”,诗酒人生,紫气萦绕,在这缘份的际会中,与红尘相恋,与红尘相执手。一个“倚”字,生动形象而又细腻别致,写出了红尘世界的独特感受。而只有一切淡然了,放下了,才会雨过天晴,一轮明月升起高挂,“明月霁光新”写的就是这种感受。词的下阕从高山奔腾飞流的瀑布入笔,“流响唤行人”,拟人化的写法显得新颖而别致,一个“唤”字,是对心灵苏醒的召唤,我们作为红尘中的过客又有什么能拒绝的呢?而“送尔悬崖千丈瀑,胜他旷世万张琴”,这是深刻的警策之音,发出了对生活价值的深度思考。它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人只有经常在大风大浪中经受急流的冲洗和挑战,而不是在“旷世万张琴”里坐享其成,接受别人的恩赐,才能有所作为。最后一句“清韵入清心”,陡然一转,认为淡然的人生追求态度才是人生的最大赢家,诗词是净化人心灵的最好清凉剂。

再如《六十感怀三首》:

其一

莫道往来空自忙,但舒青眼对苍黄。

半壶浊酒身心暖,两袖清风天地香。

世事如棋无旧局,人生似火有新光。

大江东去千重浪,闻得涛声奏乐章。

其二

唐风拂面暖心田,驻足黄昏上杏坛。

诗化人生六旬后,情关枝叶万山前。

潘江流韵奔千里,梁苑飞花落九天。

自信知音在当下,劝君莫绝伯牙弦。

其三

桑榆何日计荣枯,未有盈余未有输。

酷暑临风一支笔,严霜养性半床书。

挑灯开卷身心暖,泼墨挥毫筋骨舒。

不用描眉自然好,任凭深浅入时无。

赏读完这些诗句,使我对罗辉先生的处世哲学和砺廉增寿之道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一之首联两句告诉我们,不要哀叹于人生的奔波忙碌,也许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现实。但我们同时更需要用自己的“青眼”面对世间的无常,人情的流失,生命的烦恼,因为你自己的“青眼”和生命态度才是最重要的。接着的颔联和颈联正是对这种生命态度的诠释和升华:半壶浊酒,自得其乐,一袖清风,天地闻香;人世间的事就如下棋一样,该过去的就过去了,只有经过火的考验,凤凰才能浴火重生。尾联两句“大江东去千重浪,闻得涛声奏乐章”,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看似写景,实则情语,让人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其二勾画了一个努力进取的诗人在写诗中的快乐,领悟诗中所带来的丰富生命感受。“诗化人生六旬后,情关枝叶万山前”,告诉人们,退休并不是终点,面对祖国的“万山”和生活中的一枝一叶,诗人感慨万千,嘘叹不已。而潘江的流韵能有奔腾千里之雄心,梁苑的飞花能有银河落九天之气势,气势奔腾,笔墨飞舞,令人振奋。最后两句“自信知音在当下,劝君莫绝伯牙弦”,发出了强有力的诗词声音,为退休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了方向。

其三则写出了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诚然,退休并不仅仅是颐享晚年,享受天伦之乐的欢悦,也不要去过多地计较得失和成败。也许一枝秃笔,半床诗书,挑灯通读,挥毫泼墨,也能让退休的人生重新焕发出生命力。尾联“不用描眉自然好,任凭深浅入时无”,则脱胎于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作者借用这个典故来表达退休后怡然自乐、轻松自适的心理状态,显得笔调诙谐幽默,饶有韵味。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罗辉先生的抒怀诗不是仅仅单纯地抒发个人怀抱,表达自己的志向,他的诗歌总是从生活的磨砺中不断地升华,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思想的光辉,闪耀着人生的哲理,格调积极向上。如果诗人没有体验人生百态,是很难做到的。这对日益步入老龄化的社会现状及老年人的生活价值取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罗辉先生的现实主义诗歌,是他的诗词创作的另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方面。罗辉先生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童年的苦难和美好都能勾起作者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如他在《又回故里》诗中写道:

乡关何处是?不见种桑麻。

闹市无流响,新楼有月华。

白头归故里,红火煮浓茶。

更喜儿时味,柴炉烤地瓜。

今昔的对比,隐含着一种沧桑之感。作为一位文化素质较高的诗人,他关注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进而融入自己的诗词作品,表现了诗人对民生民瘼的关心。

再如《清平乐·农民工》:

半壶醇酒,但愿薪常有。露宿风餐天下走,缺月落霞为友。 闻鸡起舞星稠,望乡兴叹声遒。曾子商歌几载,流光逝水悠悠。

又如《三访徐楼村》:

向来恩怨有缘由,三访乡村听诉求。

事简农安呼壮举,风清吏肃问良谋。

丹心莫怕一时苦,白发常怀百姓忧。

月照归途千万绪,抬头遥望岳阳楼。

《清平乐·农民工》写农民工,是一首关注当代弱势群体,具有时代特色的好作品。农民工为城市修建了高楼大厦,助推了城市的繁荣,他们的工作繁重艰辛,但他们对生活的要求却很低,正如词的上阕所描绘的:露宿风餐,偶尔喝上两口老家带来的老酒,与残月落霞为伴,心中唯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别少了应得的工钱。作者的笔调是诙谐的,看似清淡却透露出一种沉重的关怀。下阕是对上阕的补充:无奈中望乡兴叹,却还要效仿曾子商歌之壮举。我觉得这是诗人寄托的理想,这首词的现实意义不可低估。

《三访徐楼村》是诗人下乡考察时创作的一首七律。全诗情感真挚,前两句点明缘由,中二联则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显得直接而干脆。这种情感是发自内心的,也最容易引起共鸣。作者呼唤简化行政手续,肃清贪官污吏,切实为民众谋取幸福。在尾联诗人则是把情感隐藏起来,在匆匆的归途中感叹万千,借助岳阳楼来表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所以,作为诗人要时刻记住,现实主义作品、反映当下的文学作品永远是符合历史潮流的,也只有这种作品才能打动人心,才具有长久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谢有顺先生在《文学的常道》中写道:“好的诗歌会让人摸到作者的心,看到作者这个人,感受到作者的体温,能够实现心与心的对话,灵魂与灵魂之间的对话。”罗辉先生的诗词就是能让人摸到“作者的心”的诗词,尤其是在我最近读到他纪念妻子的《老来相伴江城子——寄给天堂妻子的思念》这组词时,让我对谢有顺先生的那段话有了更深刻的领悟。罗辉先生一直是平静威严、刚强坚忍的,可透过这组词让我窥探到他内心深处脉脉柔情的另一面,让我对他又多了一份敬重。

有道是男人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对于罗辉先生而言,他的那份柔情也许只能深深地隐藏在心中,默默地承受和煎熬。但回头来看,很多时候坚忍中的柔情也深藏着人性脆弱的一面。我们可以从他的《江城子》组词中读出他的内心世界。如在《江城子·急取病检报告》中,他写道:

急盼晨光换夜光,踏寒霜,问安康。几次轮番、驻足待机旁。借得扫描闻数语,心一怔,纸三张。 顷刻愁肠成断肠,首难昂,口难张。谎报床前、只道是轻伤。遥忆相濡常以沫,空叹息,命遭殃。

在苦苦煎熬中等待化验结果,可是病检报告没有宣布奇迹。这是怎样的一种突如其来的打击啊!开篇一个“急”字,把诗人当时焦虑的心情凸显出来,也一下子触动了读者的神经。“几次轮番、驻足待机旁”,大多数病人家属打印化验单时都有这种切身的体验,是如此地真实。可就是这轻描淡写的三张纸,扫描得来的寥寥数语,让诗人“顷刻愁肠成断肠”,这种锥心之痛即使是置身事外的我也能感受得到。然而,面对久卧病床的妻子时,却只能谎报病情,强忍泪水,强装欢颜。男人的痛苦往往就在这里,没有泪水,而只有疼在心里,疼在骨上。这些如诉如泣、真切朴实的文字,不需要任何修饰,也正是这样的文字最能打动人。

罗辉先生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一直忙于中华诗词事业,尤其是将湖北的诗坛搞得红红火火,全国影响很大。他一边要忙于自己的诗词事业,一边还要照顾生病的妻子,这种压力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妻子断断续续住院的三年里,他都在默默陪护,正是这种深情陪护,成了他《江城子》词创作的源泉,他写道:

地冬天寒易摔跤,雪花飘,岁寒凋。几站车程、犹觉路迢迢。恶水伤身拦不住,思绪乱,锁眉梢。 枯木残枝泪暗抛,似相交,自相瞧。永夜冰凉、又瘦沈郎腰。何日梦中逢药圣?还命草,用心熬。

(《江城子·上医院陪护妻子》)

上阕全写实。这是一个雪花飘飘的日子,可诗人此时的内心是煎熬的,等车、坐车就几站的路程,一路熟悉的风景在此时的心境下岂是一个愁字能了?“几站车程、犹觉路迢迢”,坐车的人都有这种体验,越到终点,越感觉难以等待。而作者却是在去医院看望病妻的路上,这种煎熬更可想象,所以读起来才是如此感人。下阕,诗人触景生情,看到枯木残枝只有泪水暗自在心里流,似相交又似曾熟悉,相互对看,这里的一枝一叶都倾注了诗人悲伤的情思,物象化了。最后是虚写,冰凉的夜晚,用沈郎相思痩腰的典故写出了憔悴的心灵和日渐消瘦的形体。其实对诗人而言,这些都是可以承受的,唯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妻子能绝处逢生,于是发出了“何日梦中逢药圣?还命草,用心熬”的声音,读来可谓字字珠泪啊!

罗辉先生失去妻子的日子是孤独的,思念妻子的感情是真挚的,面对过去的厮守,其情其景,历历在目,于是在妻子逝世周年祭时写下了《江城子·写于妻子周年忌日》:

连理枝头孤鸟鸣,眼睁睁,语嘤嘤。无奈流光、独自数寒星。落叶残红归去矣,融水土,化空灵。 一路风声一路行,过长亭,对浮萍。涉水爬山、谁与灈尘缨?梦得东坡凄婉句,千古韵,万般情。

当他听到连理枝头上的孤鸟鸣叫,而自己只能眼睁睁地看,似在低声哭泣。他在流光中数寒星,面对落叶残红,诗人声不能泣,难以自禁。诗人在如泣如诉的思念和怀想中,想起过去,面对未来自己一个人的日子,随势一问:“涉水爬山、谁与濯尘缨?”这突然的一转念,不禁悲从中来。

说起悼亡诗词,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读来令人肝肠寸断,凄然泪下,当属千古绝唱。元稹的《遣悲怀》:“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写眼前旧物,从小处着笔,字字珠泪。罗辉先生用《江城子》来纪念对妻子的思念和爱同样执着,别有一番低回婉转。

罗辉先生的《江城子》组词描绘的是诗人与妻子生离死别的体验,是一种入骨锥心的痛。诗人在经过这种刻心入骨的折磨后,化成生命的文字,流露出最真实的思想,这种文字最值得尊重也最容易流传。

他在《江城子》组词的创作中采用了大量现代语汇,如为了尽早去医院看妻子,“失眠不用闹钟鸣,老花睛”“趁早赶忙追地铁,无意绪,听喧声”;写等电梯去医院的急迫,“蜀道而今不再难,却熬煎,电梯间。短腿楼高、长叹望青天”等等,揉入了大量现代物象。由于时代的局限,这些现代物象都是古代的悼亡诗所难以具备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罗辉先生《江城子》组词丰富了当代诗词的创作,使得诗词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这也为我们以后创作提供了现代性写作的经验。

读罗辉先生的诗词,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感动。他的诗词是发自内心的感发,是对生活真诚的感悟。他的大部分抒怀诗词,浓缩着人生的体验,生活的哲学,闪耀着哲人的光辉,无不给人以领悟和启发;他的从政诗关注民生,眼光独到,忧国忧民;他的《江城子》组词,是对爱情、亲情的浓缩,他让我们读懂了爱情的价值、生命的意义。我从罗辉先生的诗词世界里读到了一颗真诚的诗心,一颗亲切的诗心,从他的诗词作品里感受到他诗心的温度,诗心的跳动。他是一个用心在写诗的人,我相信在诗化人生的坚守中,他创作的诗词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敬重。

猜你喜欢

江城子组词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江城子
江城子1
我会组词
江城子
想一想,填一填
江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