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剑人生
——鲍海涛先生的诗词印象

2019-11-13周胜辉

心潮诗词评论 2019年4期
关键词:海涛

周胜辉

鲍海涛先生外表温文尔雅,为人低调谦和,灵气秀于外,聪慧敛于内,属于那种典型的书生形象,给人一种沉稳儒雅的感觉。他博学而多才,擅弈,擅诗,擅词,乐于公益,且皆有不俗表现。数年之前,海涛先生便与麻城之刘文列君、谢炳铭君号称“三剑客”,他们联袂出击,剑气纵横,叱咤各地诗词论坛,留下了一段段佳话。其后,海涛先生更是外敛锋芒,内养正气,技艺日益精进,数年之间,便多次斩获各类诗词奖,不唯声达于梓里,且名扬于荆楚。余与海涛先生交往日久,知其自幼不幸罹患沉疴,行走受滞,生活有诸多不便。然海涛先生却不以为意,依然心怀大志,仗剑天涯,搏击沧浪,当真是“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宋邓剡《酹江月·驿中言别》)。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余瞻海涛先生,始知诚如是也。

对寻常人来说,生活原本就是一种历练,一种磨难,常与忧苦伴行,枯燥而冗长,很难觅出其中的诗味来。唯有点燃诗心,才会感觉到诗意,才会品味出生活的质量,体会到生活的情致,领悟出生活的真谛。尽管生活给予海涛先生的并不十分完整,甚至有些凉薄,但他却一直洒脱达观,存感恩之心,具向善之念,总能从单调中觅情致,从普通中见不凡,无论雨打风吹,他总能仗剑高歌,慷慨而豪迈。海涛的诗词大多形而上,充满阳光,写得从容淡定,舒展自如。他纵情吟唱生活的赐予,发掘自然的美妙,拥抱真诚的情感,鄙弃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情调,基本没有感伤和颓废。类比那些肢体健全却心智阴暗,镇日强作愁苦而牢骚满腹的所谓诗人们,真有天壤之别。

海涛先生多才艺,喜交游,工作之余,逢有棋赛或诗会必躬临之,故见闻广博,这对于他的诗词创作大有裨益。刘勰《文心雕龙》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海涛先生既勤奋笔耕,勇于实践,又经常游历,以此不断地开拓视野,增广见识,故能触类旁通,潜移默化,写出很多佳构来。

一、用洗练的笔法叩开宏大的境界

海涛先生诗词皆猎,作品达数千之多,据他介绍,仅公开发表的就有一千余首,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勤勉。从他的作品中,笔者发现其创作态度非常严谨,作品大多布局精巧,张弛有度,剪裁合理,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有较高的艺术境界,而并非以量取胜。因此,他能收获较大的成绩也就顺理成章,绝非投机取巧,浪得虚名。王国维先生曰:“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海涛先生就有许多这样的“高格”之作,笔者谨从以下三首诗词为例予以简析:

浣溪沙·毛泽东

一剑昆仑白雪飞,一诗北国绽红梅,一江击水动春雷。 千古拍肩人有几?千秋功业树丰碑。千山锦绣沐东晖!

百叶窗间月

百叶窗间月,分辉几十行。

天书人不识,哪句念家乡?

海烹红日熟

海烹红日熟,风晾月初黄。

孤棹一壶酒,兼之世味尝。

第一首词是海涛先生参加“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中国诗书画大展”的应征作品,并获得了该项赛事的二等奖。这首词构思奇妙,气韵充盈,节奏铿锵,乃是以小搏大的典型。众所周知,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其一生的伟业丰功早已彪炳史册,极其宏大而广博。这对于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极难驾驭和把握。而要想仅仅用一首“浣溪沙”这样的小令来摹写,实在要有胆有谋。海涛先生迎难而上,他的这首词举重若轻,巧妙地避开了具象的描绘,精心撷取了毛泽东同志革命生涯中的几个典型片段,如一帧帧宏阔的写意画,把领袖的神采和功绩完整地勾勒出来,显示出海涛先生驾驭重大主题的能力。另外,这首词还巧用典事,做到了用典而不留痕迹,在词里,读者仿佛可以看到毛泽东同志那种“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气势和豪迈。不仅如此,更令人赞赏的是作者在这首短短的小令中对两个数词的独到运用,可以说是独辟蹊径,用心良苦,这就是上半阕的“一”字和下半阕的“千”字。一者首也,万事万物之伊始,作者连用三个“一”来暗喻领袖的开创性勋业,准确而又传神。千者众也,统帅从事的本来就是千秋伟业,必然会永垂千古,这种评价也恰如其分。作者这样安排,可以说犹如大江奔腾,一波连着一波,一浪高过一浪,有一种连绵不绝之势,不能不让人心潮起伏,击节赞叹。

第二首五绝更是短小精悍,情绪饱满。虽然从这首诗中我们能明显看到诗仙李白那首《静夜思》的影子,但作者却决不是简单的模仿,有脱胎换骨之妙。短短二十个字,蕴含着深刻的意涵,它生动而传神地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游子思乡图来。在作者的笔下并没有描写具体的人物,但我们分明能感受到一个具象的存在,感受到一个渴望故乡的灵魂在百叶窗下对于亲人的思念。那一行行整齐排列着的月光,像一行行无字的天书,诉说的是满满的离情。海涛先生的这种表现手法,正如王昌龄在其所著的《诗格》中说的那样:“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完全可以说是意境、物境、情境皆得,属于难得一见的佳构。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古人意在笔先,故得举止闲暇。”海涛的第三首诗就很好地阐释了他的这种观点,也是意在笔先,写得小巧而灵动。整首诗意念清晰,炼字工巧,既是状景,也是抒怀。起句“海烹红日熟”就想象新奇,出手不凡,承句“风晾月初黄”也清新灵动,颇具新意。这两句主要是在表物象,也就是作者所处的环境。转句和结句则是在写作者自己,在茫茫人世间,任红日沉浮,明月起落,作者却驾一叶扁舟,携一壶浊酒,在世间悠然行走,品尝着人生百味。这既是一种历练,又何尝不是一种境界?也许正因为如此,作者才把他的第二部诗集取名为《烹日集》,这也算得上他的一种人生态度吧?

类似上面这种短章,海涛先生还写了很多,都写得新颖巧妙,可圈可点。如《雁字诗》:

天涯将“一”列,月畔又排“人”。

独倚高楼望,如何不断魂!

这首诗妙就妙在尚意,抒发的是作者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并且能用这种感受去感染别人。大家知道,古人常常把雁当作家书的使者,离人的象征,海涛在诗中虽然未着一字,却写尽了离愁别恨。又如《月光的分量》:

洒落清辉可论斤?蟾宫捣药落纷纷。

最忙应是中秋夜,遍地相思病里人。

里面将月光谈斤论两,不唯出人意料,还极尽了相思的份量,可谓是点睛之笔。

当然,除了这些精短的作品以外,海涛先生同样能够写长调,同样也能写出比较有份量的作品来。我最推许的就是他的《水调歌头·参加淮南市围棋赛题凤阳县小岗村》:

改革争先手,小岗忆艰难,当年摁下手印,经久愈红鲜。四十光阴易过,成败兴衰谁识,花鼓正声喧。沈浩留连处,垂柳总依然。 思奇着,寻国手,问棋盘。九州万里,经纬何止此平川。共拟倾囊妙计,能破劫中困局,玉子转危安。一路从容骋,一带上新天!

这也是一个重大的题材,海涛先生同样能够娴熟地驾驭,还能写出新意。我们知道,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安徽小岗村在四十年前,正是因为那里的一帮农民冒着巨大的风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摁下那一串“红鲜”的手印,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那份悲壮和义无反顾,完全可以说是一段史诗,一座丰碑。海涛先生这首词则带着我们重温了那段历史,正所谓“小岗忆艰难”。当然,这首词的妙处不仅仅只是在于怀旧上,而是在深化改革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破解危局,如何突围而出,如何克难奋进。写这首词的时候,适逢作者正在安徽参加一项围棋赛事,他巧妙地把弈棋的原理引用到改革的宏大主题上,“九州万里,经纬何止此平川,共拟锦囊妙计,能破劫中困局,玉子转为安。一路从容骋,一带上新天。”这种奇思妙想既出人意料,又准确传神,实在难能可贵。也正因为如此,这首词荣获了东坡赤壁诗社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华诗词大赛”一等奖,当是名实相符。

二、以悲悯的情怀讴歌真挚的情感

一个好的诗人,必然有胸怀天下的豪气,蓬勃向上的锐气,坦荡磊落的正气。海涛先生号称剑客,自然崇尚英雄,有一副侠肝义胆。在工作之余,海涛先生还担任麻城市爱心救助会的名誉会长,是众多公益活动的组织者和亲历者,他乐于为弱势群体奔走呼号,为困苦病残送去温暖,为孤寡老人带来关怀,正因为如此,他还被黄冈市授予首届助人为乐“黄冈好人”的称号。我以为,在生活中,哪怕只是一束萤光,就足以烛照人的灵魂。有的人外表光鲜,内心却衣衫褴褛,有的人渺如草芥,却能长成浓荫。海涛先生显然就是那种燃烧自己,温暖他人的人,因而让人感动。我们从海涛先生的诗词中,就读到了许多弘扬善举,向往美好的作品。跟随他的心路,我们不但可以感受到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也似乎可以触摸到一份至性,一份纯真。

水调歌头·赠无臂残疾人李万霖

凭借隐形翅,款款若飞仙。足书“无尚大爱”,双趾绣针穿。施展独门绝技,按键无须手指,空巷睹奇观。轻取“牛人”冠,谢幕始开颜。 苦心志,劳筋骨,感辛酸。古今多是、天降大任并艰难。已惯自强不息,何惧寒冬霜逼、万水与千山!维纳斯之美,谁却说身残?

写给全国多器官捐献第一人魏霞

死去谁言万事空?年年岭上又花红。

春愁听取鹃啼血,秋绪闲看雨打蓬。

博爱能将人伟大,无私尽可笑从容。

花桥河畔清溪水,曾照当年倩影踪。

窗外飞雪遐想

天怜地母怯风寒,一件新衣送过年。

地却心疼儿女众,嘱教织女散为棉。

第一首词是海涛先生参加“雁塔杯”诗词大赛获得二等奖的作品,描写的对象是无臂残疾人李万霖先生。词的上阕着力描摹李万霖的形象,笔墨流畅,准确生动,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身残志坚的人物风貌,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海涛先生的笔下,我依稀可以看到一个无臂青年在我们面前凭风而立,他眉宇间挂一股英气,如渊如岳。俄顷,只见他用足趾执一管狼毫,奋笔疾书,写下了“无尚大爱”四个大字,笔力遒劲,直透纸背。继而他又用足趾穿针引线,还能敲击电脑键盘,同样挥洒自如,驾轻就熟,速度与常人无异,真乃牛人是也!在这首词里,海涛先生用小说白描式的表现手法,概括出李万霖先生那种自强不息的形象,情与境自如地交融和转换。正如明代朱承爵在《存余堂诗话》中说的那样,“意境融彻,出声音之外,乃得真味”。

词的下阕抒发的是海涛先生的心里感受,他用了两个典来强化自己的思考。一个是引用了先秦《孟子·告子下》的那几句名言,既是对李万霖的赞许与激励,也是自勉。二是创新性地引用希腊传说女神维纳斯的断臂雕像来充实自己的结论,因为维纳斯是美丽的化身,是众神里的精灵,数百年来,并不因为她没有双臂而丧失人们对她的讴歌和赞美。在笔者有限的见识里,用西方音译词汇入词的,并不多见,但海涛却用得天衣无缝,恰如其分,并没有斧凿的痕迹,显然是用了心的。

《写给全国多器官捐献者魏霞》中的魏霞是海涛先生参与的麻城爱心救助会的扶助对象。魏霞,湖北麻城人,于2005年被查出患有恶性脊髓瘤,丈夫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带着女儿离她而去,因无力医治导致生命垂危,魏霞曾要求放弃治疗。2010年,麻城的爱心人士组织了一场感人至深的救助魏霞活动,但是依然未能挽救她的生命,去世前,她与武汉市红十字会签下了遗体捐献协议,无偿捐献了自己所有可以捐献的器官和遗体,成为卫生部重启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后的全国第一例综合捐献者。魏霞留下的遗愿,让三名患者获得新生。

海涛先生这首诗可以说是字字含情,声声泣血。既弘扬了逝者的伟大,又寄托了自己的哀思。首联设问,谁说死了以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岭上那些红艳的鲜花分明还在为你而开。颔联则写出了作者自己的愁绪,虽然斯人已经远去了,但却一直活在作者的心目中,无论春去秋来,听杜鹃啼血,冷雨敲蓬,都浸透着淡淡的忧伤。颈联一转,突出了逝者的无私和伟大,魏霞既然能够舍弃自己的躯体,为他人带来幸福,应该可以含笑九泉了。尾联又进一步突出了作者对魏霞的追思,花桥河的那一溪清水,曾经留下过魏霞那美丽的身影,既然斯河犹在,伊人就不会独去,依然会如眼前的春水一样,浩荡长流,不废古今。海涛先生的这首诗写得哀而不伤,低沉中见雄郁,让人读后有一种荡气回肠之感,故此获得了“菩提源”爱心公益杯诗词大赛三等奖。

《窗外飞雪遐想》是一首七绝,貌似写景,实则蕴藏着深刻的寓意,虚实相应,如一幅简约的素描,朴实中显情怀,显示出作者已经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就像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的《画意》中说的那样,“及乎境界已熟,心手已应,方始纵横中度,左右逢源”。那种画意与诗情,似乎在这里得到了印证。

这首诗因天降大雪而展开,海涛先生恣其想象,将大雪喻作苍天送给大地御寒的冬衣,而大地则悲悯一众苍生,希望织女能够将大雪分散缝制成一件件温暖的棉衣棉被。全诗一气呵成,天衣无缝。意与境交融照应,情与景完美结合,尤其诗中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更是让人感动,让我想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那种悲凉,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那样:“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

除上面罗列的这些诗词以外,海涛还写下了不少感人至深的作品,其情感充盈,笔墨沉重,比兴适度,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善良和真挚。如《替汶川大地震“废墟下握笔”的小学生遗言》:

天堂可有学堂吗?地狱不收淘气娃?

攒紧手中这只笔,要描心底那层霞。

老师我会认真听,父母你当高兴夸。

下次春天来看我,废墟开朵小红花。

全诗平白如话,模仿一个被废墟埋葬的小朋友所留的遗言,令人不忍卒读。再如《母亲》:

怀胎十月历艰辛,襁褓慈颜日日殷。

学步蹒跚旁吊胆,贪玩归晚总担心。

相夫教子言常默,茹苦含酸爱自深。

最忆寒冬人静后,灯前穿线一根针。

此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慈母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善良的妻子,一个勤劳的女性。

三、以饱满的激情吟唱美丽的家园

海涛先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更热爱生他养他的乡土,是故乡的山水人情,给了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因此,在海涛的笔下,故乡的川原和风物就是他最重要的表现主题,他为故乡歌唱,为故乡喝彩,情为之依,魂为之牵,涂出了浓墨重彩,写出了梦绕魂牵。

杜鹃花海赋

我非孙行者,却上火焰山。春风芭蕉扇,拂处尽情燃。初着如星点,渐次片相连,顺坡增威势,一霎便燎原。仿佛觉滚烫,竟然皆近前。又若芳香异,闻之已忘言。野雨浇不灭,晴开愈鲜妍。雷电犹韧劲,经风复蔓延。飞蝶纷纷赴,布谷恰恰欢。游客穿梭似,笑语漫盘桓。质疑询向导,乃知亿万年。神龟吞烈日,脊背起奇巅。峻险无人至,遂令株安然。万亩原生态,千姿实可怜。其有花王者,根深邈巨渊。五十六为数,吉兆百族骈。其有花王后,富态殊非凡。落落傍君侧,大方别牡丹。其有花王子,清逸立崖边。骨格不偏倚,良材窥一端。其有花公主,烂漫绚其间。娇羞含嫩蕊,绕膝赖纠缠。格格不知数,兄弟手足牵。株株都绵密,朵朵呈娇颜。异品真天赋,群落堪壮观。又有古传说,圣境聚先贤。柏举称经典,魏武赐名联。唐宗曾系马,骚客习参禅。子夜风云涌,黄麻揭义竿。长征添一列,功勋谁比肩?重萌吞日志,驱倭意气坚。将军三十六,青史赫赫篇。志士流热血,英魂化杜鹃。红军赤卫队,皆以此名传。风刀浑不怕,霜剑且冬眠。夏吐云霭气,秋收薄暮烟。及至春讯动,岩畔汲清泉。望帝一声令,子规啼故园。为报春晖暖,为君展娟娟。惜乎居绝顶,猿猱畏攀援。深闺人未识,色衰老空闲。春尽花零落,辜负心拳拳。坐拥风景好,长吁蜀道难。龟首朝朝望,为祈夙愿圆。雾涌兮雾散,春去又春还。东君重抖擞,新政革篱藩。传令教开放,广传邀请函。凿路云霄上,峰回十八弯。俯身松迎客,烹茶龟垂涎。开发农家乐,客舍媲桃源。花中西子笑,游客意缠绵。笑尔多情也,为伊太痴癫。倾城看花至,其奈花何堪?佳丽万千朵,芳心姹紫嫣。照水如敷粉,迎风舞翩跹。奇芳兼绝艳,嫩紫并殷鲜。俱言花似海,人在画中穿。彩霞栖息地,红彤赤县天。举世皆惊呼:绝顶遇天仙。可叹白居易,怀才屡谪迁。踯躅浔阳久,艳福止一般。徒咏山石榴,未享此春筵。我辈逢盛世,秀色能饱餐。年年与花约,个个结仙缘。神龟当引颈,长啸动人寰:四月芳菲尽,麻城看杜鹃!

接天山

为山都有尊,何止莽昆仑?

数尺从川起,千年向日奔。

在家怀梦想,出世洗灵魂。

坎坷谁曾说,崚嶒处处痕。

这里选取的两首诗都是海涛先生为故乡麻城的美丽景色而创作的。第一首吟唱的是麻城龟峰山的杜鹃花海,全诗132句,可以算得上是煌煌巨制了。其规制即便在前人的创作中,也是不常见的,足见海涛先生为此倾尽了全力。麻城龟峰山的杜鹃以其面积之广、年代之久、密度之高、花色之美而名传天下,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之中。海涛先生的这首古风激情澎湃,笔墨淋漓,生动形象地将龟峰山杜鹃的外延和内涵呈现在我们面前。他笔下的杜鹃神形皆备,有声有色,既是美的化身,又是春的使者,让人神为之驰,目为之炫,心为之撼。

该诗首先以作者在龟峰山的所见而展开,恣肆的花海被他形象地比喻为“火焰山”,那种蓬勃燎原的景象马上就点燃了读者的情绪。其后,便是一串生动的描绘:“春风芭蕉扇,拂处尽情燃。初着如星点,渐次片相连,顺坡增威势,一霎便燎原。”又把杜鹃盛开的季节、形态、地点依次描绘出来。再后,作者又不厌其详地对杜鹃花丛里的个体进行了具象的书写:“万亩原生态,千姿实可怜。其有花王者,根深邈巨渊。五十六为数,吉兆百族骈。其有花王后,富态殊非凡。落落傍君侧,大方别牡丹。其有花王子,清逸立崖边。骨格不偏倚,良材窥一端。其有花公主,烂漫绚其间。”在这些饱含赞赏的诗句里,作者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杜鹃群落里的花王、王后、王子、公主都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让人触手可及。再其后,海涛先生便展开联想,由现实而既往,由杜鹃而到龟峰山的历史、传说、风物。他写到了柏举之战、曹操赋联、唐王品茗,还写到了黄麻起义,刘邓跃进,把有关龟峰山的典故与传闻一一囊括,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到龟峰山的历史。全诗结构宏大,情绪高昂,旁征博引,成功地向读者展示了龟峰山杜鹃的壮美与瑰丽,龟峰山历史的丰厚与悠久。

第二首五律是海涛先生为麻城接天山写的,同样写得很精巧,让人回味。首联写其高而不谋其状,只是用“昆仑”来对应其壮。颔联写其形而显其势,山势凭川而起,向日奔腾,有一股冲天的气韵。颈联则写其神,作者主观地赋予了大山一种拟人的色彩,因为追逐梦想,荡涤灵魂才能够如此伟岸。尾联咏志,哪怕是历尽坎坷,它依然要显露峥嵘。整首诗虚实相生,首尾呼应。写山而不囿于山,写景而不浮于景,殊为难得。

当然,海涛先生的作品还有很多,因篇幅所限,笔者就不一一枚举了。但必须指出来的是,海涛先生尽管作品众多,成绩显著,但笔者认为尚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在我的观感里,觉得其作品有一些良莠不齐之感,有的写得出类拔萃,有的却显得稍嫌粗糙,使其整体风格未能完美的统一,尤其是在一些长调的把握上,笔者认为似乎还稍欠火候,剪裁还不够精心,张弛也未能有度,有些还显得有些率性。当然,这也许只是我的苛责,但我始终认为,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诗人,就必须有宽广的胸怀,丰厚的学养,虚心的气度。好在海涛先生正值盛年,又具备良好的素质,相信他在今后的创作中一定能够博采众长,扬长避短,取得更大的成就!

猜你喜欢

海涛
罗海涛作品
不想伤害娃,就要被娃伤害
小小建筑师
圆圆的世界
感受肌理
大自然的色彩
变废为宝的麦秆画
纸做的“浮雕”
神奇的瓦楞纸
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