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达组章

2019-11-13

山东文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精力作家交流

写作

有几天不写文字我便会觉得有很久不写了。写作如同是我的恋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般,这种感觉很奇怪。写些小随笔,或偶尔写上几句诗,我并不把那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写那些偶有所感的东西就像是吃点零食而不是享用正餐。对于我来说,小说才是正餐,才是可以称得上是作品的。过去的我写了很多,也发表了很多,现在似乎写伤了,也失去了发表的渴望。现在的我少了以往曾有过的时间与精力,即便是有时间和精力去写,往往也懒得去写了。一是写起来确实劳心、劳力、劳神,二是写出来、发出来意义也不是多大。不过,想到那些每天写几千字上万字,几年十几年下来写下数千万字的网络作家,我挺佩服他们,又觉得自己写得还远称不上多,并不该那样偷懒。

我是想要从容不迫地,没有功利心地去写。我的写作似乎只能去从容不迫地去写——写之前要精力充沛,有时还得吃点零食,抽几根烟,喝上两杯茶,让自己很舒服了,才能写下去。当然,写下去便可以没黑没白地去写了。我是个急性子,有两个小长篇,初稿往往是十多天完成的。那样去写相当消耗人,我得过数次腰椎和颈椎的病,严重时腰都直不起来。由于长期饮食不规律,胃也出了毛病,现在还在吃药养胃。把大把的比金子还贵的时间与精力用于阅读和写作,而不是考虑去赚钱去玩耍,究竟值不值呢?我为何那样痴迷于写作呢?现在想来,我写作不是单纯为了发表,为了稿费,为了扬名立万,甚至也不是为了理想和追求了,至少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写作应是自己内心的,精神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很强烈,简直像蜜蜂渴望花蜜,虎狼渴望肉一样。我的内心里居住着这样一头怪兽,它每时每刻都要勒令我逼迫去写,或者去做与文学相关的事。如果我不看书,不写作,自己就会度日如年。我极不喜欢那头怪兽,觉得它仍是功利思想在做祟的象征,是让我痛苦和焦虑的罪魁祸首。大约,我是个在骨子里强调生命自由的人,我不想受任何事物的支配,我只想舒舒服服地做我想做的事情。事实上并不是这么回事,所以现在我消极写作,大约也与此有关。

虽说迟迟无法开始正式的写作,可我还是时时想要写。为了写作,我愿意生活简单一些。例如只要能生活下去,我不需要太多的钱;只要让我能照着想法去写,我可以不需要太多读者;只要让我能写作下去,我甚至不稀罕外面的花花世界对我的诱惑,可以像个苦行僧那样一直走在写作的路上。问题是有的,生活中的一切合成一股现实的力量试图影响我,改变我,打败我。“现实”此刻正在与我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将来胜负还真是难以预料。不过,如果我能一直写下去,不管结果如何,至少我在精神上是战胜了,而这对于我来说很重要。这种重要正如海明威所言——你可以打败我,但无法战胜我。人的一生需要有这样的一股称得上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才能活得更像个人。这一辈子,我是与写作较量上了,这真是没办法的事。

交流

人需要交流,需要交流的对象为参照以确立自己的存在不虚。

与朋友见面,聊工作和生活,聊文化和艺术是种交流。走到人群中去,看熙熙攘攘的陌生人,走到大自然中去,看到一些花花草草,也是在与社会和大自然进行无声的交流。有时一把椅子,一块石头也可以成为交流的对象,只要一个人愿意敞开自己,交流便无处不在。

我内心有交流的渴望,心情郁闷的时候,常会一个人走到人群中去。我去繁华的大街,去人多的商场,感受人间的烟火气息,心情往往会好起来。有时出于散心与锻炼的目的,也会去公园里走一走,呼吸新鲜的空气,观赏茂盛的植物,也会感到人因为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要去的地方,人生也可以称之为是美妙的。我还喜欢一点收藏,买来喜欢的根雕与石头,时常会静下心来细细观赏,这也算是一种自我交流。

写作也是种交流,是与自己的感受与想象中的世界万物进行交流,也是在与未知的,潜在的读者进行交流。文学作品的存在使读者与作家产生了交流,这种交流通过承载着作家思想情感的文字引发读者的共鸣,这种共鸣是每个人灵魂深处所需要的一种美好。这种美好是渐渐被建构起来的,与时俱进的人的精神国度。

交流使人进步,也使社会进步,使人类和谐相处,因此人尽可能地要多走出去,或者安静下来多读书。

认真

认真是好品质,但我想唱唱反调:世上事有什么是值得认真对待的?

“认真”二字,透着人为、刻意、呆板的,炽热的光,总不太是我愿意接受的。虽说我不是那样地认真对待着什么,也绝非是喜欢玩世不恭,我不过是有意无意间强调自然、自在、自我之于我的重要性,因为我喜欢那种源于感受的,而非理性的状态。

不能做到足够认真,很难真正做好事情。不过,我已算认真地对待着所要面对的一切了,只是不愿意为了刻意去获得什么而“认真”。曾有过一些经历,似乎只要认真对待某事,便能达成所愿。例如二十岁时全连军事比武,我想得第一名便就得了,例如在鲁院的一次拔河比赛,我想获胜便拼命稳住了阵脚,终是让稍弱的我们一方获得了胜利。有些事不能认真对待的话定然是胜不了的,但认真,或过于认真,也容易透支身体,大约终是得不偿失。

认真的也是孤寂另类的,我总不大愿意使自己那样活着。我一向更愿意活在感受中。因为在我看来,认真的,或过于认真的,大约总是在从生命中不断射出箭,或许会伤害到自己或别人。通常如此,这也往往是成功者所意识不到的存在。

随意一些,更好。

作品

我常回头看自己写过的作品,那些被称之为作品的也已然或多或少地被一些人看过。通过语言的魔法完成了一场场表演,我不敢断定作品是有意义的,但时不时地会有人向我说起,我的某一篇作品写得不错。以前我为此曾经有过高兴,现在我则希望他们什么都不必说。

我了解自己胜过所有人,是这样的,但也一定有人比我高明,看问题看得更透彻,更高屋建瓴。那么我便有理由认为,我的作品不值得那样的人浪费时间与精力去阅读。正如我过去曾喜欢过的一些作家,现在回过头来看他们的作品,有些会令我厌倦。有时我甚至极端地认为,所有的作品都不过是骗人的把戏。但有些人需要善意的欺骗才能相信活着是个事实,活得有声有色,充满意义。

我并不讨厌写过的那些作品,通过那些过去写下的文字,我似乎还能回味和触摸当时的自己,能想象和感受自己的现在。我的一切都在作品中,证明并代表着我的另一种形式的存在,但没有一位读者能客观公正地去阅读。我不吁求那样的读者,因为就连自己也不能够绝对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过去写下的作品。有一种完美的作品,永远不可能写出,作家只能不断接近那种完美的作品,而那作品不像是我们所能够看得到的事物,而是暗物质。

猜你喜欢

精力作家交流
作家的画
如此交流,太暖!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睡着了还能到处走动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别把精力拿去掩盖缺点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3步曲之精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