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时期的辞赋概况
2019-11-13李牧童
文|李牧童
隋朝因为存续时间太短,辞赋方面并没有形成气候,赋家不多,且大都是从南北朝入隋的。至今尚存文字可考的赋作有颜之推的《观我生赋》《稽圣赋》、杜台卿的《淮赋》、萧慤的《春赋》、萧大圜的《竹花赋》、卢思道的《孤鸿赋》《纳凉赋》、薛道衡的《宴喜赋》、魏澹的《鹰赋》、释真观的《愁赋》《梦赋》、虞世基的《讲武赋》、李播的《周天大象赋》和萧皇后的《述志赋》等等。虽然咏物抒怀,各有所长,但就形式而言,基本上都是以骈体为主。
辞赋在唐代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盛况。虽然也有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一些复古派学者如明朝李梦阳等人,认为“唐无赋”,但是这并不能否定唐赋所取得的成就和格局。清人王芑孙就说:“诗莫盛于唐,赋亦莫盛于唐。总魏、晋、宋、齐、梁、陈、周、隋之众轨,启宋、元、明三代之支流。踵武姬、汉,蔚然翔跃,百体争开,昌其盈矣。”(《读赋卮言》)唐赋的繁荣正在于它的百花齐放,不仅赋家赋作层出不穷,体裁形式、艺术风格和题材内容更是多种多样。究其成因,最重要的无外乎两点:其一是唐代相对开明和宽容的社会风气,为文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二就是统治阶级推行了科举制度这一选拔人才的新方式,而诗赋最终成为了科举考试的科目之一,客观上推动了诗赋的发展。有这样一个相对自由的文艺土壤和促生的机制在,前朝丰富的文艺积淀和养分才得以在这样一个海纳百川的时代自由融合与创新,从而形成一个生机勃勃的文艺春天,造就出一个时代的文艺高峰。
因为诗体律化和科举试赋的诸般因素影响,唐代出现了一种新的赋体——律赋,它是唐赋中特色最鲜明的一种赋体。为科举应试而生的律赋一般而言篇幅并不长,是在骈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和前朝的骈赋相比,对偶对仗方面更显工巧,但更重要的一个区别是律赋要限韵,而骈赋无此要求。其实早期的律赋,对于韵数的多少,平仄的次序本无固定要求,但是从唐文宗大和年间之后,律赋用八韵便成为了常式。至于韵脚的限字,大致来说,不出以下几种,或者以题目为韵,或者选取题目中若干字为韵,或者以某古诗文典籍名句、成语为韵,又或者由考官自己来拟定用韵。因为是应试之作,所以很多都乏善可陈,但是晚唐出现了一些摆脱科举考试等功利化需求的律赋作品,倒是颇有可观者。除此之外,用口语化的语言写成的“俗赋”也是唐代辞赋中值得关注的一个方向。
辞赋在唐代早、中、晚等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不同的特色体现。唐初文学创作上基本还沿袭了齐梁文学的浮艳轻靡之风,但是对于它重文而轻质的弊端已经有越来越清醒的反思和认知。如史学家姚思廉将南朝以来华而不实、有文无质的淫丽文风视为亡国之兆,令狐德棻将庾信视为“词赋之罪人”。相比之下,魏征在总括文体变迁历史的同时,则独抒卓见,强调文质并重,主张采南朝的清绮,配北朝的气质,用南朝的声韵,依北朝的意理,让文与质得到完美和谐的统一。盛唐、中唐时期,辞赋进入了繁盛的局面,赋家灿若群星,佳构层出不穷,琳琅满目。而晚唐五代之际,由于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导致了社会的动荡与矛盾的激化,这一时期的辞赋也出现了更多抨击现实黑暗的作品。
唐代很多的文人,都是诗赋兼擅的,这一时期名垂后世的诗人,往往也是优秀的辞赋家。纵观整个朝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赋家赋作有很多,诸如王绩的《游北山赋》、卢照邻的《对蜀父老问》、骆宾王的《荡子从军赋》、王勃的《寒梧栖凤赋》、李白的《大鹏赋》《剑阁赋》、杜甫的《雕赋》《天狗赋》、李华的《吊古战场文》、韩愈的《别知赋》、柳宗元的《牛赋》《惩咎赋》、刘禹锡的《秋声赋》、白居易的《赋赋》、杜牧的《阿房宫赋》、李商隐的《蝎赋》以及陆龟蒙的《杞菊赋》和《后虱赋》等等。赋中出现很多精句,如“智者不背时而徼幸,明者不违道以干非。”(《对蜀父老问》)“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大鹏赋》)“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寒松赋》)值得一提的是,白居易的《赋赋》是一篇鼓吹科举试赋的律赋,开了以赋论赋的先河,清朝同题模拟之作颇多,如王畮、张九镡、吴省兰、陈希曾、杨际春、符保森、赵新、田依渠、吴庆同、金长福、吴锡麒、孙缵、杨曾华、章耒等人,均作有《赋赋》。
【作品欣赏】
香港回归赋
文|霍松林
东亚明珠,南疆巨港。帆扬碧海,集万国之珍奇;绿涨珠江,输宗邦之营养。瑞龙吐瑞,已为世界之名都;香岛飘香,原是中华之沃壤。睹石器之遗存,炎黄之伟烈如见;发古墓之文物,秦汉之声威可想。盖自洪荒以降,驱虎罴,辟榛莽,战飓风,斗鲸浪,以猎以渔,以耕以纺。而垦此热土,建此良港者,皆华胄之勋劳,宜五洲之景仰者也。
慨晚清之腐败,愤英帝之侵吞。贩鸦片以掠我金银,更戕害吾民之肉体与灵魂。林公奋起,销毒虎门。英军避锐,北犯天津。道光震恐,竟贬忠臣!屏藩尽撤,揖盗媚秦。虽有义民之肉搏,良将之献身,抛头颅而洒热血,惊天地而泣鬼神;其奈舰冲炮击,豕突狼奔,强占香港岛,劫掠广州城,连陷厦门、镇海、宁波、上海、镇江而直逼南京!清廷被迫,城下缔盟;赔银割地,举国吞声!香江流恨,米字旗升。先例既开而列强竞效,外侮频仍。丧权辱国,剜肉馁鹰。而九龙、新界,亦相继割让、租借而泣别尧封矣!
溯港英之殖民统治,哀同胞之处境悲惨。港督为英皇之代表,属吏皆总督之干员。行政则保障英伦之利益,立法则维护英人之特权。极种族之歧视,居处则华洋隔离;夺华人之自由,行动则保甲束箝。开埠伊始,工程浩繁。华工效命,万役争先。而工资低微,温饱犹难。风餐露宿,苦何可言!况复税至人头,吸髓之剥削孰忍?令极宵禁,擢发之压迫何堪?乃不得己而罢工罢市,争生存之权利与尊严。孰料横遭镇压,弹雨遮天!“沙田”扎惨案,血迹斑斑。痛史俱在,其能忘焉!
神州解放,新国初建。英即承认,明智堪赞。香港之与内地,呼吸畅通;内地之与香港,血脉流贯。供淡水石油,送果蔬肉蛋。辅之以华南之资源劳力,济之以上海之资金技术与经验。凭地理条件之优越、贸易政策之自由与港人之勤奋干练,香港之经贸乃日趋繁荣,如百花之竞艳矣。
四凶既殛,华夏龙翔。改革开放,惠及香江。“三资”企业,遍布城乡。办厂则提供廉价之原料劳工与土地,销售则畀以十二亿人口之需求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之市场。而从内地转口贸易中获取之利润,亦奚啻金山银海,炜烨而闪光。港人振奋,百业齐昌。船王地王,富追海国;华资中资,势压洋商。遂使弹丸之地,名重五洋。广厦争高,摩银汉以披云锦;明灯竞丽,乱繁星而耀艳阳。驰道连网,盘山腰而穿海底;公园铺绣,陋金谷而藐天堂。工业村中,望不尽林立工厂;金融街内,数不清栉比银行。船队联翩以出入,吞吐五洲之财富;机群络绎而升降,送迎万国之冠裳。伟哉香港,中华之窗。握国际金融之枢纽,总五洲航运之大纲。睹闾阎之富庶,忆历史之沧桑。痛百年之宰割,思合浦而珠垂泪;忍五世之暌违,望丰城而剑有光。剑合珠还,时其远乎?萼荣花艳,愿可偿焉!
一国两制,春雷乍响。恢复主权,港人治港。以情动众,盼统一者欢腾;以理服人,欲阻挠者怅惘。谈判虽极艰辛,结局未违理想。中英之联合声明,遂公布于世而邀万邦之激赏矣。
九七七一,云消浪静。香港回归,普天同庆。交接之盛典空前,祝贺之高轩盈径。旗除米字,始雪瓜分之耻;徽绽荆花,终圆璧合之梦。载歌载舞,喜四美之相兼;吹埙吹篪,乐二难之得并。迎澳门之踵至,动台胞之归兴。尽补金瓯之缺,慰祖宗而裕后昆;大兴赤县之利,除积弊而拓新境。共创文明兮,富强康乐;恢张民主兮,祥和稳定。猗欤伟哉!亿万斯年,中华永盛。
(注:请赋文的相关权益人与本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