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赋》初探
2018-03-30张方玉
张方玉
摘要: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第一次出现了“萤火”意象。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咏物诗赋的发展,萤火开始成为文人骚客乐于歌咏的意象之一,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流变。
关键词:萤;意象;辞赋;深层意蕴
一、萤火的文化意涵
(一)家国之思
萤火发源于荒凉的、杂草丛生之处,故而给人以凄凉、荒凉之感。中国古典诗文中,萤火这一意象也就常常与冷落、凄清的氛围有关。萤在诗文中最早出现于《诗经·幽风·东山》:“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体现了家园破败、盛景不再的落魄凄凉,使“萤火”成为了一个代表故园之思、怀忧之情的自然符号,在后世的诗文中不断重现。如晋傅咸《萤火赋并序》云:“感诗人之悠怀兮,览熠耀于前庭。”再如晋潘岳《萤火赋〉云:“喜熠耀之精将,与众类乎超殊。《东山》感而增叹,行士慨而怀忧。”都是承继《东山》诗的感情基调,用萤火意象来抒发家国之思与感伤之情。
(二)涅槃之火
萤火虫在夏季多就水草产卵,幼虫入土化蛹,次年春变成虫。古人误以为萤火是由腐草本身变化而成的,故此诗人常用由草变萤的故事来表现“变”的思想。萤火为腐草所化,腐草是死,萤火是生,这种由旧事物破坏或消亡而变化产生出来新的事物,恰似凤凰涅槃。如杜甫《萤火》诗云:“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骆宾王在《萤火赋并序》中也写道:“委性命兮幽玄,任物理兮推迁。化腐木而含彩,集枯草而藏烟。”这些诗文在家国之思的基础上,将萤火意象拓展到了哲学的象征意义中,使其意蕴更加深广。
(三)忠贤之喻
由于萤火具有“在晦能明”的品质,故而也被用来比喻忠贤之臣。如晋傅咸《萤火赋并序》:“谅有似于贤臣兮,于疎外而尽诚。”就是借萤火来比喻虽见弃于人主,但仍旧尽心竭力的贤臣。再如晚唐司空图《避乱》:“离乱身偶在,窜迹任浮沉。虎暴荒居迥,萤孤黑夜深。”以黑夜中的孤萤来暗喻身处黑暗政治环境中,孤立无援的忠臣良将。
(四)勤学之征
以萤火作为勤学苦读的象征,来源于晋代车胤囊萤读书的典故。《晋书·车胤传》:“车胤字武子,南平人也。……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后以“囊萤”为苦读的典故,书房又称为萤窗。如唐许浑《送钱东阳于明府由鄂诸归故林》诗云:“殷勤为谢南溪客,白首螢窗未见招。”即是化用了囊萤苦读的典故。
二、历代萤火相关赋作回顾
现将历代赋作依时代列表如表1:
这些赋作中,以《萤火赋》为篇名的同题赋共有四篇,也是本文要进行比较研究的对象。其余三篇赋作,虽然均以萤火为描写对象,但由于题目各不相同,故此不在比较研究的范围之内。
三、《萤火赋》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
(一)傅咸
傅咸(239年-294年),字长虞,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傅咸为官峻整,疾恶如仇,直言敢谏,为人亦“刚简有大节,风格峻整,识性明悟,疾恶如仇,推贤乐善”;又“好属文章,虽绮丽不足,而言成规鉴”。传附《晋书·傅玄传》之后,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诗19首,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存其赋36篇。
(二)潘岳
潘岳(247年-300年),字安仁,后人多称潘安,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人。西晋文学家,在当时的文坛上享有盛名。潘岳自二十岁“辟司空太尉府,举秀才”以来,一生热衷功名,在官场中颠沛流离,仕途颇为坎坷。永康元年(300年),赵王伦、梁王彤穚诏废贾后为庶人,杀贾谧及党羽数十人。潘岳也在这场政治斗争中被牵连诛杀,遭灭门之祸。
(三)萧和
萧和,史籍未载,生平不详,《初学记》认为其为梁人。
(四)骆宾王
骆宾王(约638年-684年),字观光,义乌(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朝初期的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骆宾王的一生,有着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作为一名文学家,他从七岁咏鹅起,便大放异彩,被誉为神童,此后“天才逸发,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以藻绘擅一时。”但骆宾王在政治上却处处遭受困厄,一生仕途失意,生活艰辛。他在文学上的才华并没能给他带来仕途的闻达,他怀才不遇,沉沦下僚,还不时遭到排挤打击,虽才高而位下,名显而身微。684年徐敬业起兵伐武则天,骆宾王为其府属,起草了《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据旧史载:“后读,但嘻笑,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矍然曰:“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敬业败,宾王亡命,不知所之。“有《骆临海集》传世。
四、《萤火赋》主题思想与结构分析
(一)傅咸《萤火赋并序》
全赋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这篇赋作的序,作者自述作这篇《萤火赋》的缘起是“余曾独处,夜不能寐”和“顾见萤火,意遂有感”,于是便“执以自照,而为之赋”。第二部分为赋的本部,可分三层。第一层从“潜空馆之寂寂兮”到“览熠耀于前庭”,写作者在黑夜之空馆中寂寞忧伤,难以入眠,却突然“览熠耀于前庭”,使其为之感怀。以黑暗、孤寂的背景开头,衬托出萤火的明亮闪耀。第二层从“不以资质之鄙薄兮”到“于疏外而尽诚”,转入对萤火品格的直接赞美,并以最后两句“谅有似于贤臣兮,于疏外而尽诚”点明萤的品质就是忠臣良将的写照。最后一层从“盖物小而喻大”到“庶有表乎忠贞”,卒章显志,作者表明了自己对萤的赞赏态度,进而借萤火的光辉来表彰那些贞洁之士,同时与开头的“感怀”遥相呼应。
傅咸咏物赋多有寄托,触类申发,意蕴深远。《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可见,其咏物赋成为傅咸“志”之载体。而纵观其咏物赋,其取材体现出琐细化和生活化的特征。傅咸不仅直接以日常事物入赋,亦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偶见、偶感为赋。此篇《萤火赋并序》便是以偶见而命篇。
《萤火赋并序》以“不以资质之鄙薄兮,欲增辉乎太清”,“虽无补于日月兮,期自竭于陋形”来赞美萤“不竞天光”、“在晦能明”的品质,并将其比作贤臣,“于疏外而尽诚”。萤虽然微弱,在日月的光辉之下无法与之相比,但仍然竭尽全力发光发热。日月的光辉虽然明亮,但总有阴晴圆缺之憾,萤恰好在最黑暗的时候献出自己的光亮为太空增辉。而当日月当空之时,萤便悄然隐去,无怨亦不争。萤既是忠臣良将的写照,亦是作者自我的化身。
(二)潘岳〈萤火赋〉
全赋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喜熠耀之精将”到“行士慨而怀忧”,奠定了本篇赋作的感情基调。“超殊”二字点明了作者对萤的态度,也表明了作者赞美萤的理由。继而写萤火具有使人感怀慨叹的力量,使作者想到了《东山》诗句,不禁提笔作赋。第二部分从“翔太阴之玄昧”到“希夷、惠之清贞”,对萤的外在形貌作了详细的描绘,将萤的光亮夸张的比喻为“隋珠”、“流金”等美好明亮的事物。接著作者又转而描写萤的内在品质,赞美萤饮露宿叶,“在阴益荣”的品格,将其比作处浊世而自清的贤哲之士。第三部分是结尾两句:“羡微虫之琦玮,援彩笔以为铭。”申明了作者作此赋之意,再次表达对萤的赞美之情,并以之自勉。
据马积高的《魏晋南北朝赋史》云,赋发展到魏晋之际,在题材领域遇到瓶颈,西晋赋家开始寻找突破口,潘岳也不例外。在题材新领域的开拓中,他开始从自然、社会中以往不大为人注意的物象着手,从前人未曾凝眸过的宇宙万象开掘新意,以小喻大,托物言志,同时不忽视情感表现,对西晋咏物小赋的发展走向,起了重要的导引作用。这一篇《萤火赋》可以说就是潘岳咏物小赋的代表作品之一。
《萤火赋》虽是一篇咏物小赋,却表达了作者“无干欲于万物,岂顾恤于网罗”的志向,也阐发了自己“犹贤哲之处时,虽时昏而道明。若兰香之在幽,越帬臭而弥馨”的情怀。既是对萤火高洁品格对概括,又是作者所抒发的由衷赞慕之情。在作者笔下,萤所求甚微,“歃朝露于旷野,庇一叶之垂柯”,因此它心志澹泊,与世无争,不会如贪食的鸟兽般落入猎人的网罗之中。潘岳赞美萤的高士风度,似乎以此自勉,而实际上十分热衷于名利。但除此之外,作者所刻画的萤火的形象,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萤火出身寒微,其貌不扬,弱小无依却能自全于世,是士人们在恐怖政治高压下,希求保全性命、洁身自好的心态折射。
(三)萧和《萤火赋》
全赋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开头两句“聊披书以娱性,悦草萤之夜翔”,写作者在读书之余,观看草萤夜翔来愉悦性情。第二部分從“乍依栏而回亮”到“翳微躯而不明”,极力铺陈萤的姿态与形貌,并描写了从夜晚到清晨的景色变化,继而也勾勒出了萤的习性特征。
因作者萧和,史籍不载,生平不详,难以得知此赋之创作目的。然而根据东汉末年及魏晋以来咏物赋的发展创作趋势来看,此期咏物赋的最显著特点便是与抒情赋合流,通过体物而写志。西晋傅咸和潘岳的《萤火赋》均为此类作品,借吟咏萤来抒发自己的旨趣。而萧和在此篇《萤火赋》中不仅描绘了萤的外在形貌,更于赋末点明了“写余襟其未尽,聊染翰以书情”的主旨。萤既是作者的歌咏对象,也是作者主观情致的载体,寄托了作者的处事态度和价值取向。由此我们可以推测,萧和所作的这篇《萤火赋》应可视为一篇体物写志的咏物之作。
(四)骆宾王《萤火赋并序》
全赋分四段,第一段为序,从“余猥以明时”到“聊以自广”,交代了作赋的背景,作者自述“久遭幽絷”,叹息知音难觅、小人当道,悲愤于社会现实的黑暗,进而通过结尾“事沿情而动兴,理因物而多怀。感而赋之,聊以自广”四句表明了他作此赋的写作意图。第二段从“伊玄功之播气”到“怀明义以应时”,描写萤火的形态,极尽铺陈渲染之能事,并以星辰与宝剑之光芒来比喻萤火的光辉,进而赞美萤的品格如有道之君子、无迹之至人。第三段从“处幽不昧”到“靡因人以成事”,写萤的生活习性,赞美萤“不贪热而苟进,每和光而曲全”的特点。这一段中也透露出了庄子的齐物思想,大概是作者在乱世中所领悟到的保全自身之法门。第四段从“物有感而情动”到“庶寒灰之重然”,以物喻人,先言萤之品格,然后引起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感触:絷居狱中,易感时光之流逝,忧思之难排,而渴望冤情得以昭雪,死灰得以复燃 。
骆宾王久困下位,曾因事下狱,又尝从军至塞上,生活经历较王勃丰富,故所作更多慷慨之音。其赋今仅存《萤火赋并序》与《荡子从军赋》两篇,然皆丽而不靡,劲而不直 。骆宾王身怀定国安邦之志向,力图在政治上有所进取,却不为时所用,且处处受到奸佞小人的排挤和诬陷,满怀愤懑与悲叹之情,心头郁积不平之气。《萤火赋并序》是作者受不白之冤,“久遭幽絷”情况下的发愤之作。
五、结语
“萤火”意象在中华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复杂的涵义,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咏物赋的歌咏对象。与汉代咏物赋侧重于“体物”不同,魏晋时期的咏物赋逐步走向了托物言志的方向,并渐渐发展为咏物抒情赋和讽刺小赋,形式与情感逐步融合,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由于四篇赋作的作者时期不同,因此也在形式和文字上分别体现出了各自不同的时代特点。而作者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也导致了赋作的主题思想的差别。若以文学技巧或辞赋的技巧而论,潘岳和骆宾王的赋作难分轩轾。若以感人而言,傅咸的赋作以其平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拔得头筹。
参考文献:
[1](清)陈元龙辑:《历代赋汇》(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新华经销,1999年)。
[2](清)鸿宝斋主人编:《赋海大观》(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
[3]郭维森,许结:《中国辞赋发展史》(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
[4]马积高:《赋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5]黄水云:《六朝骈赋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
[6]黄水云:《中国辞赋论丛》(台北:文津出版社,2012年)。
[7]黄水云:《历代辞赋通论》(台北:文津出版社,2008年)。
[8]廖国栋:《魏晋咏物赋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