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途径和方法探究

2019-11-13宁可沁

海外文摘·艺术 2019年18期
关键词:美术家庭儿童

宁可沁

(广州美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000)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儿童的美术教育,认识到了美术教育活动对于学前儿童而言的重要性,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愈发重视对儿童美术能力与兴趣的培养。然而,在实际的学前时期,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依然有很多学校和家长的观念没有得到更新,没有认识到美术教育活动开展的必要性,或者没有找到适合学前儿童的科学合理的开展途径与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儿童的成长。本文将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途径与方法进行简单分析。

1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途径

1.1 幼儿园美术教育

幼儿园美术教育是幼儿教师结合学前儿童的身心实际情况而开展的具有针对性的美术教育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前儿童成长、表达与创造的需求,能够有效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审美观,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开展的一大重要途径,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幼儿园美术教育从本质上而言是帮助儿童建构审美心理的教学活动,重在培养而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表现力以及审美创造力。所谓审美感受能力,就是通过色彩、空间、材质等内容让儿童能够对审美有一个直观的感受,通过视觉感受直接进行欣赏与领悟,是帮助儿童建构审美心理的重要方式;审美表现力是通过引导儿童亲身体验和感受美术作品、自然风光等中的特征,理解其中的含义与情感,并在观察和体验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所感所想表现出来,有利于培养儿童审美观点的表达能力;审美创造力是通过儿童大胆想象、积极创造的方式来进行美术绘画的过程,是一个将感受观察到的审美心理转化为实践的重要过程,是体现儿童心理、提高儿童创造力的方式。

1.2 家庭美术教育

家庭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美术教育活动中也不例外,家庭美术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儿童欣赏美的能力,是帮助儿童掌握美术知识与能力基础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发儿童艺术兴趣和创造力的关键途径。家庭美术教育具有随机性、长期性和个别性的特点。随机性,就是不受特定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没有固定的课程安排,只要有机会就能够随时随机地进行美术教育;而长期性指的是家庭美术教育是与儿童的家庭生活分不开的,所以它能够作用于儿童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且会一直伴随着儿童的生活成长过程;与其他艺术教育活动不同,美术教育更加独特,每个儿童对于美术的感受、兴趣也不尽相同。因此,家长在进行家庭美术教育时能够根据儿童的实际特点和个性差异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是幼儿园美术教育难以做到的一点。

1.3 社会美术教育

社会美术教育是幼儿园、家庭之外的社会性儿童美术教育,包括美术培训班、各种美术类比赛、博物馆等等,它是对幼儿园和家庭美术教育的拓展与补充。社会美术教育相对于幼儿园美术教育,它具有不受教学内容限制、拥有更多更丰富的美术教育设施、拥有不同的教学来源等优点,相对于家庭美术教育,它具有更专业、更全面、更科学的教学方式与影响力。能够为儿童在美术学习上提供更多更科学的帮助,能够全面有效地促进儿童美术综合能力的培养。

2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方法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综合下来可以归纳为五种,即语言表达方式、儿童体验与感受方式、指导与练习方式、开展鉴赏活动的方式以及引导儿童进行探究的方式,五种教学方法的融合使用,是一个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过程,既有教师主导的方法,也有师生互动和儿童主导的方法。

2.1 语言表达教学方法

语言表达法是教师主导型方法,通过教师语言表达的方式向儿童传授美术知识,它又分为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三种。讲授法是由老师对美术知识进行描述、说明和讲解,是美术知识基础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讲授中要注意科学合理,注意语言表达方式要切合儿童特征;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儿童已经具备的美术知识提出问题并由儿童进行回答的教学法,要求提问要有目的,要注意鼓励与引导;讨论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某个美术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法,能够激发儿童的兴趣,在讨论时要重视对儿童思维的启发与引导,讨论后要注意总结。

2.2 儿童体验与感受方法

体验与感受法是通过视觉感知来进行美术教育的方法,包括演示和观察两部分。演示部分需要教师向儿童展示教具,对美术过程进行示范演练,能够帮助儿童理解美术内容,激发兴趣。演示部分要提前做好准备,并与讲解相结合。观察部分是启发儿童美术观察能力的部分,在观察中要明确观察目的,并根据儿童特征选择观察对象,观察的方法要多样化。

2.3 指导与练习方法

指导练习是师生互动型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儿童自己进行绘画和美术练习,从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指导练习法有模仿和自主创造两种,在练习步骤上也有整体练习、分段练习、分步练习,在练习方式上分为自主练习、小组练习和班级练习。在练习法的运用中要有明确的练习要求,教师要发挥出引导作用,也要注意练习方式的多样性。

2.4 开展鉴赏活动的方法

开展鉴赏活动的方法时儿童主导型的方法,以鉴赏美术作品、自然风光、社会活动中的美术性内容,并从中帮助儿童获取审美感受,提高儿童审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鉴赏活动的开展需要结合儿童认知的实际情况,需要尊重儿童对美的感受,需要鼓励儿童用自己的方式对美进行表达。

2.5 引导探究方法

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也必须要重视对儿童自主探究的引导,在教师、家长或其他社会型教育者的引导之下,由儿童对美术学习进行探索,去发现美术问题、探索解决美术问题的方式,它能够有效培养儿童的美术学习动力,也是提高儿童美术综合能力的必要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可分为3大类,即情境创建法、尝试法以及情景演练法。情境创建法是教师结合美术内容为儿童创建的生动的情境,为儿童提供一个能够直观感受的氛围,促进儿童美术学习效果的提升。情境的创建有3点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创建的教学情境要有一定的新意,其次要求情境的创建对于美术教育是有用的,最后要求情境创建的教学内容能够对儿童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尝试法是教师通过创建教学情境并引导儿童对教学任务进行自主尝试,直至找到正解,在儿童自主尝试解决问题之后,要开展讨论、总结与讲解活动;情景演练法是通过创建特定情景,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提高儿童对美术教学内容的感知能力,在情景演练法的使用中要注意贴合实际。

3 结语

学前美术教育活动是保障学前儿童得以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儿童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学前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合力,也需要采取科学合理而全面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前美术教育发挥出更大的启蒙价值。

猜你喜欢

美术家庭儿童
美术篇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六·一”——我们过年啦!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