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的凡心
2019-11-13王鼎盛
□ 王鼎盛
苏东坡,何许人也?
曾几何时,登临赤壁,他言“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密州出猎,他一时兴起,“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或许,这便是苏轼。
可亦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动情的,也是苏轼。
在才华与光辉背后,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性情平和的苏东坡。在读此书之前,如若问到对于苏东坡的认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眼中的东坡居士是个天才,是个不识人间烟火、远离尘土凡世的天才。
可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却不是这样写他的。
在离别之时,苏东坡也有不舍。
东坡在郑州西门外,望着弟弟在雪地上骑瘦马而返,头在低陷的古道上隐现起伏,直到后来再不能望见。于是便有了一首诗,表达了“风雨对床”之思。苏东坡一生最难忘的人大抵是他的堂妹,却不曾想堂妹早逝。提到堂妹的死讯,他说自己“情怀割裂”。在给堂妹儿子的信里,他也说得知此讯后,他“此心如割”。原来外人看来乐观豁达的苏东坡,也竟会有这般的悲伤。
在与亲人相聚时,天伦之乐更使他乐而忘忧。
在前往开封的路上,父亲、妻子与兄弟皆与他相伴。对他而言,这是一次富有兴致的水路旅行,有兴致,有热情,有前途,有信心。即使后来被贬惠州,但身边有妻子儿女陪伴,他依旧愉悦。原来他也与常人一样,念于亲情。
我选择读林语堂这本书是出于对苏东坡的敬佩,而林语堂写这本传记也是因为他敬佩、喜欢苏东坡。一个近代作家描绘一个古代的文人,用林语堂自己的话来说:“并不困难。”因为活着的人,他的未来会有许多未知性,而论一个已然去世的文人如苏东坡,因为读过其诗词书简,多多少少都知道些根底。归根结底,只有真正的敬佩、了解,才能带你去深刻地了解和认识一个人一生的云卷云舒,花开花落。
在林语堂《苏东坡传》中,我们所感受到的苏东坡不仅有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更多的则是他为人处世的另一面——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