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传承的北京市近郊乡村民宿景观改良设计

2019-11-12李云龙

艺术大观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生态修复文化传承

李云龙

摘要:乡村民宿景观近几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如何将古村落文化与民宿景观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仍然是一个问题,难以真正实现人文创新与文化传承。文章以北京市门头沟区灵水村为例,针对如何将村落文化结合到乡村民宿景观设计中,发扬古村落传统的历史文化特色,利用好现状条件,充分利用好老瓦、老砖、老窗,在尊重传统历史文化、保持原有村落风格的前提下,针对现代人的度假生活需要,提出适合北京近郊乡村民宿景观改良的新思路。

关键词:乡村民宿景观;文化传承;生态修复

一、引言

近年来,民宿景观已逐渐成为景观界的一大研究热点,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果已非常成熟。但如何让古村落文化与乡村民宿景观更深入地融合,让古村落文化在民宿景观中更好地体现仍然是一大难点。乡村民宿景观设计就是对乡村民宿环境的各个组成要素进行设计,包括院墙、植物、院落空间等,从而为游客营造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的民宿景观体验,力求在保留鄉土特点和历史文化的前提下进一步改善生态资源问题、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传承历史人文精神。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欧洲民宿源于20世纪70年代,最开始是给游人提供住宿和早餐的一种经营模式,对民宿的景观性涉猎不深[1]。

美国民宿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经过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美国进入到对个体生活、公众利益、循环环保的反思。美国人天生热爱冒险、热爱自然的情愫促使他们的认知行为方式发生变化,因此生态自然式的乡村民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形成了以乡村农舍为核心并发展周边多种活动的度假形式(乔畅,2016)。美国民宿的特点是通过营造温馨动人的家庭氛围和住宿环境,来满足人们在冰冷城市中渴望获得的家庭归属感和田园归属感。

日本民宿源于上个世纪末,公众参与感是日本民宿最为突出的亮点。起初是由于一部分旅游爱好者在旅途中租用当地村民闲置的房屋而演化而来,现在日本民宿发展体系已经十分完整,将社区作为民宿的主要集中地区,加强社区和民宿两者之间的联系,倡导人们绿色出行、文明出行,现已成为民众及旅行者热爱的一种出行方式。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乡村民宿发展起步较晚,形势迅猛,两极分化严重,社会上层人士出行居住的“高端民宿”价格普遍在千元以上,装饰过于奢华,风格大多以欧美、日本民宿为主。管理模式也效仿品牌化酒店,让人难以体验到民宿的乡土特色与历史文化氛围,普通民众自行经营的民宿存在管理理念滞后,服务能力低下,硬件设施简陋,环境落后,风格不明确、单一等诸多问题,无法满足消费者渴望享受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的需求。

这种现状迫切需要我们规范国内民宿经营形式,改善民宿入住氛围,将乡村文化与风土人情注入其中,打造具有乡土文化气息的乡村民宿景观。

(三)国内外民宿发展类比

纵观国内外民宿发展情况,发达国家的民宿起源较早,我国大陆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发展民宿[2]。由于发展比较早,使得日本、法国、英国等国家民宿发展已经趋于规范化,体系化发展,而我国大部分地区民宿发展情况则因地区情况各异。近年来,庞大的市场需求扩大了我国民宿发展的空间,打造时尚的经营品牌,营造舒适的住宿氛围,发展富有乡土气息的民宿景观,将是我国民宿今后发展的总体趋势。

三、基于文化传承的北京近郊乡村民宿景观设计研究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过快,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让人们更加向往自然的田园生活,乡村民宿得到飞速发展,人们对于乡村民宿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打造具有乡土气息的特色民宿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难题[3]。良好的民宿景观环境可以有效地提升民宿环境的舒适感,探究乡村生活的本质及乡村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并将其融入民宿景观设计当中。本文以北京市门头沟区灵水村民宿景观发展的现状为例进行研究、设计、归纳总结进而初步提出适合北京近郊乡村民宿景观的改良方法及策略。

(一)项目概况

1、历史背景

灵水村属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村子位于斋堂镇的西北方向,村子周围群山环绕,村庄建在抓鬏山后方,莲花山前方,是依靠着青山清泉而建成的村庄。河水流过村庄,形成了“天人合一”的自然格局[4]。村庄里的房屋建筑相互堆叠地建在一起,古老的住宅建设地排列整齐。灵水村从古代就是一个著名的“举人村”,村子里每年都出人才,明清时期最为繁荣,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直至现在仍然人才辈出。

2、场地现状

灵水村古民居是中国北方明清时期乡村民居建筑的典范,原貌保存较完整,现有明代民居20余间,清代民居100余间[5]。建筑整体采用了北京传统乡村建筑风格,墙体由水泥和清水砖堆砌而成,充分体现了灵水村传统的历史人文精神,青色的砖块搭配灰色的瓦片相得益彰,住宅建筑周围环境秀美,选址得天独厚。

3、存在的问题

(1)院落空间占地面积较大,但功能布局过于简单;

(2)硬质场地面积较大导致绿化空间缺失严重;

(3)内部园路单一,各个分区划分不明确;

(4)缺少体验性景观,旅客参与感不高;

(5)对院内现存资源利用率较低;

(6)没考虑民宿庭院的输出功能;

(7)脱离历史文化内涵,民宿景观千篇一律,缺少特色性。

随着国内乡村旅游的发展,灵水村逐渐得到了大众的青睐,村落整体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但民宿景观环境却不尽如人意[6]。灵水村是我国著名的古村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宿景观环境并未将人文特色融入其中,导致游客对灵水村文化体验不够深入。因此对灵水村民宿景观的改造提升,针对不同类别的庭院空间,应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改造设计办法,并提出相应的设计原则,主要是从庭院的功能性和景观性两个方面的改造设计。设计改造之后的民宿庭院不仅可以满足主人和旅客的各方面需求,也保护与发展传统乡村民居庭院风貌,使乡村庭院景观与乡村住宅建筑相协调,从根本上改善村容村貌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7]。

(二)北京近郊乡村民宿景观设计原则

1、尊重生态,文化传承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那我们在创造乡村民宿景观的过程中,不能脱离乡村文化的本源,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首先就是要做到对其原有的生态环境的尊重,我们要尽可能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大程度地去保护其原有的生态环境多样性[8]。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现状,力求景观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其次我们不能忽视民宿本来的价值,景观不要做得过大过空,从而喧宾夺主,忽略了旅客的入住体验,要以人為本,因地制宜。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在设计中注入文化,注入灵魂。强化当地特色的文化和传统的民俗。凸显出当地人文风情和自然生态环境。

2、满足功能,注重体验

功能满足是我们着手设计的第一步,合理的功能分区,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满足人们对民宿环境的功能需求,同时要加强场地的体验性,考虑游客在乡村生活中的精神需求,通过一些特定的景观元素还原乡村生活的情景,让游客参与其中,寻求心灵共鸣,达到最佳的景观体验。

3、旧物利用,植物实用

对民宿景观设计的选材方面,要实现节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9]。利用现有资源,减少经济成本。要充分利用现状民宿中设施并对其进行设计改造,挖掘其中的景观价值,可以最大程度还原乡村生活的原貌。

4、强调主题,营造情景

乡村民宿景观设计可以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环境,情景的营造讲究“以人为本”,在本地区特有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构思,将各景观要素进行巧妙地搭配设计,还原质朴纯粹的乡村生活,营造自在舒适的情景,展现出乡村民宿独特的魅力[10]。

四、结束语

乡村民宿作为寄托城市人追寻乡土情结的重要载体,所以我们在进行民宿景观设计时,要在尊重文化传承的前提下,展现乡村的风土人情,回归乡村生活的本质,发挥其独特的魅力。我们要尊重生态,传承文化;满足功能,注重体验;旧物利用,植物实用;强调主题,营造情景。为辛苦打拼的现代人打造风景怡人、温馨舒适、底蕴深厚的乡村民宿景观。

参考文献:

[1]郭文进.有关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民宿现状研究[J].旅游纵览,2016(02):216.

[2]乐盈.乡村旅游中民宿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J].新丝路,2016(11):37.

[3]周琼.台湾民宿发展态势及其借鉴[J].台湾农业探索,2014(01):13-18.

[4]陈可石,娄倩,卓想.德国、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乡村民宿发展及其启示[J].开发研究,2016(02):163-167.

[5]冯学钢,金川.我国民宿发展中的标准与规范[J].质量与标准化,2016(04):14-16.

[6]钱敏.基于本土化与人情化理念的民宿设计——以舟山市海岛民宿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05):98.

[7]许砚梅,马慧.民宿景观初探——记乡愁续传统[J].城市建筑,2016(11):236.

[8]朱思媛,鲍旭煜,吕爽爽等.乡村民宿景观调查研究[J].科学导报,2015(02):178.

[9]潘超,陈宇,肖逸.主题民宿的特色景观营造[J].现代园艺,2016(02):96-97.

[10]赵琼.情境体验主导下的杭州民宿景观营造方式初探[D].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5.

猜你喜欢

生态修复文化传承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