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民居建筑艺术与保护研究

2019-11-12陶红果朱向红

艺术大观 2019年11期
关键词:保护

陶红果?朱向红

摘要:本文以研究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南塘村传统民居建筑,介绍了南塘村基本概况,探讨传统民居的建筑类型、影响因素,提出如何传承保护其地域文化的途径,以期为南塘村传统民居建筑研究提供借鉴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南塘村;传统民居建筑;保护

一、南塘村的基本概况

南塘村2012 年被列为第三批广东省古村落,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中山市南朗镇的东北处,距中山城区18公里路程,广澳高速、翠亨快线从村前通过,总面积约 2平方公里。该村拥有850多年的历史古村,三面为自然山体,前临湖田,以南面池塘命名,适宜的自然风光,川流不息的山泉水自北向南汇聚转流下洋沟灌溉农田,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雨量充沛,主要农作物为水稻。据记载,南宋间简氏古峰公开山基祖从南雄珠玑巷迁来,以简氏为主,现有村民600余人。

二、传统民居建筑基本类型

(一)住宅建筑

南塘村传统民居建筑大部分建于清光绪年间及民国时期。住宅建筑和村落依背山面水的格局,面向横街三条主道、纵巷直通村前池塘,纵横交错,连贯性强。住宅民居建筑以“一明两暗”三开间为主,由堂屋、居住用房组成,形成建筑单体。住宅的大小依家庭富裕程度建造,住宅质量与规模各有不同。厅堂为家庭活动中心,建筑单体入口有“正入式”和“侧入式”,通过围墙围合,与建筑外部巷道起到隔阳通风;房屋出檐较短,以防御风灾;建筑色彩以青砖灰瓦,白色内外墙。也有中西式碉楼多层住宅建筑,由海外华侨独资兴建,目的在于防御。改革开放后,居民个人意识增强,部分村民在原宅地上建新房。村落采用梳式布局,表达出自然和谐的包容性,再现了岭南的传统文化。

(二)宗祠建筑

南塘村20世纪50年代前有8间祠堂,庙宇3间,建有肖氏祖祠、简氏湛泉祖祠、月台祖祠等,现仅简氏大宗祠保留,其余均因公他用。简氏大宗祠始建于清雍正的南越古建筑,保留了古貌土木架构,顺应地形,坐落于南塘村中心北面,被普通民居围绕布局。宗祠建筑沿中轴对称,由大门、天井、后院、厢房、祭祀厅组成,坐北向南,平面布局三楹三进,中间天井,便于通风采光,中堂正对天井,左右厢房,四水归堂之局。体現南塘人崇敬祖先、尊卑有序的忠孝礼制。墙体以青砖砌墙,花岗岩石柱支撑,花鸟木雕装饰;门口悬挂“经传漆壁,秀毓丹山”;宗室中的“进士”“魁经”牌匾,屋顶“封火山墙”传递着浓厚的地域文化,肩负着传承与教化作用。祠堂作为凝聚村落的文化场所,体现了祠宇建当年历经百载沧桑世易时移爱再造的精神内涵。

三、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影响因素

(一)自然环境

古代村落及民居基址最理想为背山面水,负阴抱阳格局。南塘古人依自然环境选址在此,村落繁衍发展,中部平坦,民居建筑而建,左右以石船山、丹头山环抱形成天然屏障,具备抵御风沙、食材木材仓库、氧吧和防御功能;山泉汇入流一溪,哺育着世代南塘村民用水;村前适宜的肥沃土地和水系,形成了南塘天时地利人和的生活方式。过去村民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住宅选址符合“天人合一,因地制宜”,建造时充分考虑农耕用具和粮食储存的模式。因此,居住环境、建筑选址受到自然环境影响着传统民居建筑形制的变化。

(二)传统思想

在古代选址顺应天人合一以坐北向南的定向,南塘村传统民居依赖自然又对自然保护,在建材方面得到体。建造居民对吉祥如意追求,表现出古人的风水观念,以求子孙繁衍生息。如厕所忌设院内,免影响财运;民居大门一般不正对走道及巷道;门前的门神、八卦等图腾,驱邪避灾;房间数量和门的尺度寓意吉祥符号;庙宇、祠堂采用火行寓意宗族兴旺之意。从宗族的信仰与精神需求,表现出村民传统建筑形制的主次分明、习俗礼仪思想。

(三)社会经济

中山位于珠江三角洲入海口西岸,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海外商贸推动着村落人口流往海外,也成为了侨乡文化的来源。经济带动了南塘村居民空间的变化,表现以家庭活动的居住模式与社会经济模式相呼应。20世纪初政府放眼东部组团发展大计的方针,南塘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改变,适逢南塘村所管辖之地段耕地与山地大部分征用,建设工业园区。增加租赁收入的村民富裕起来带动新建民居的热潮,伴随着村内居住空间形式的多样不一,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古村落又不同于城市现代建筑的状态,礼仪性消失,影响整个村落的长远发展。

四、传承与保护

传统民居建筑艺术承载着村落文化,南塘村历史悠久,在经济建设和现代化侵袭中失去了原有的建筑风貌,建筑以新旧层次不一,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如何对传统民居保护发展及传承的问题需要被重视起来。因此,尊重自然,保持原有地域文化本质,保护本原地域活力,住宅形制需要传承,既满足现代功能又延续传统的地域性文化,成为规划新民居建筑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梁嘉文.中山(香山)汉民系乡村聚落形态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6.

[2]余健华.岭南传统民居营造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6.

[3]话说南塘[M].中山:中山市南塘镇榄边村委会,2008.

[4]朱良文.传统民居价值与传承[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陶红果,广东工业大学;朱向红,广东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保护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洛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探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