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

2019-11-12吴冰玉

财讯 2019年3期
关键词:收入分配动力机制经济增长

吴冰玉

摘要: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进入了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需要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变成高质量发展阶段。转换经济增长动力就是实现粗放型发展模式向集约式发展模式的转变,也就是从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发展方式向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投资与消费协调发展、技术进步成为内生驱动力的发展方式的转变。联结供求的纽带是收入分配,所以收入分配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支撑。基于此,我们认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收入分配;经济增长;动力机制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进入了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需要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变成高质量发展阶段。转换经济增长动力就是实现粗放型发展模式向集约式发展模式的转变,也就是从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发展方式向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投资与消费协调发展、技术进步成为内生驱动力的发展方式的转变。如果要探讨动力转换问题,我们就必须首先弄清楚经济增长动力的实质。

一、经济增长的本质与动力

(1)经济增长的本质

经济学表示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总量或人均量来。GDP统计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地区或者国家所有常驻单位产出的所有产品与劳务最终的市场价值,它只是刻画经济增长的一个指标,也可以说是经济增长的统计的价值形式,并不能描述经济增长本身。事实上,人们关注经济增长时,更看重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增加的产品和劳务数量,改善了的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水平,提高的企业效益,稳定的生活保障等方面。这实质上体现的是人们在基础生存水平能够满足的基础上,向往和追求更好生活品质。但目前人们对片面刻画经济增长指标的过度关注往往使人晕头转向,忽略经济增长的“初心”。

经济增长的本质应该是:在面临有限资源的情况下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并由大家一起分享。现今,高速经济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意味着整体小康迈向全面小康,经济增长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改变,但经济增长本质不变。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依然是生产与分享。从一方面看,人民的需求愿望是追求更多更好的产品,既包括增长的产品数量,也包括质量的提升和丰富的种类。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个体的不尽相同的需要。从另一方面看,实现所有的需求都是以生产为基础,而生产产品会面临资源的约束,即现实条件约束供给能力,因此,矛盾常常存在于供给和需求之间,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供给。当经济市场出现产品不能持续增加、升级或产品结构失衡的局面。背后的原因都能从产能过剩、需求不足,或者供不应求找到。经济增长必须建立在增长的生产能力上,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前提条件是供给与需求相匹配。

(2)经济增长的动力

以往的研究中绝大多数文献所指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都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因素。但是,经济社会系统,是一个有机的复杂适应系统,从马克思系统论可以得出,决定了国民经济发展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矛盾运动,不同因素在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框架下对立统

一、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经济增长的动力或动力机制整体。因此,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能是资本、劳动、技术、制度中的某一个因素,这些因素只能是组成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一部分。现代金融体系中,消费过程包含了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之一的交换,因此,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体现为生产与消费在收入分配支撑下所表现出的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相互推动的循环往复运动。供求联动的纽带是收入分配,正发动机的动力来源于活塞的循环往复运动,收入分配也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支撑。

二、收入分配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支撑

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协调发展的纽带是收入分配这一命题,从广义上来看,收入分配是指影响微观分配结果的制度安排的总和。从分配结果来看,收入分配包括经济体的收入分配结构和经济主体的收入水平。收入水平包括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收入不平等),现有大多数文献主要是从收入不平等来研究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而对于收入分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的深入理论研究还比较缺乏。经济体的收入分配结构是该经济体的总产出在所有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结果,宏观来看,主要指最终产出在不同阶层或者不同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微觀来看,主要是指在微观组织或者个体间的分配。当经济体达到一定的人均收入水平,能够使经济体内绝大多数个体生存、满足其生活需要的时候,经济个体在追求更高生活水平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的是收入分配结构当经济市场出现产能过剩、需求不足或者供不应求等现象,实质上是由于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匹配,而收入分配结构直接决定着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是否能够匹配,因此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

[1]周小亮.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理论回溯与框架设计[J]学术月刊,2015(09).

[2]周志太,程恩富.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驱动转换:供求辩证关系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6(03).

[3]黄凯南.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共同演化:基于演化增长的视角[J]南方经济,2015(12).

[4]丁志国,赵宣凯,苏治.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基于资源配置效率的产业升级方向与路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12(09).

[5]余泳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时空特征[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02).

[6]徐现祥,舒元.基于对偶法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核算[J]统计研究,2009(07).

[7]李平,钟学义,王宏伟,郑世林.中国生产率变化与经济增长源泉:1978-2010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01).

[8]王小鲁.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制度变革[J]经济研究,2000(07).

[9]金海年.新供给经济增长理论: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表现的解读与展望[J]财政研究,2014(11).

[10]张德荣.“中等收入陷阱”发生机理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动力[J]经济研究,2013(09).

猜你喜欢

收入分配动力机制经济增长
重大交通设施项目风险复杂动态交互演化机理与仿真分析
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对策建议
科技查新服务业变革优化的动力机制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镇发展现状与动力机制研究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收入分配问题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