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胃肠紊乱的临床病因分析及治疗效果探讨

2019-11-12周美姬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9期
关键词:治疗效果

周美姬

【摘 要】 目的:功能性胃肠紊乱的临床病因分析及治疗效果探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所收治的50例功能性胃肠紊乱患者,分析患者发病原因,同时探讨治疗方案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功能性胃肠紊乱患者临床病因进行分析得到结果,精神因素(36.00%)、消极情绪(34.00%)以及不规律的作息(30.00%)均为是这一疾病发病的原因,组间对比P>0.05,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例功能性胃肠紊乱患者在经过对症治疗之后,其总有效率为94.00%(47/50),临床疗效较高,基本上符合临床对症治疗效果预期。结论:在对功能性胃肠紊乱患者进行治疗前可以先对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再基于此进行针对性对症治疗,这样能够有效保障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紊乱;临床病因;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81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9-014-01  功能性胃肠紊乱在临床也可以称之为胃肠神经官能症,属于临床多发疾病之一,发病人员则是以青壮年为主,发病机制则是以精神因素有关[1]。对于功能性胃肠紊乱患者,临床治疗主要是以药物、常规治疗为主,在治疗过程中会按照针对性治疗方案来展开治疗,大多数患者这一疾病预后可谓是十分的理想。为了保障这类患者临床疗效,本文则对功能性胃肠紊乱的临床病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进行了探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所收治的50例功能性胃肠紊乱患者,均来自于2018年4月-2019年4月,其中男女所占比分别为30:20;年龄最小15岁,最大60岁,平均为(37.48±1.09)岁;患者病程最短为为7d,最长为1年,平均为(0.53±0.12)年。患者临床表现则是以胃肠道不适为主,具体表现为人心呕吐、嗳气、反酸、上腹部不适、厌食等,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也均经过临床确诊。

1.2 方法 分析50例患者临床病因,主要从精神、情绪、作息等方面来进行临床病因分析与调查,治疗方案则结合患者病因来对其进行常规指导与教育,让患者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饮食习惯,同时让其掌握科学的情绪以及精神舒缓方式[2]。此外,还可以使用药物治疗方案展开治疗,治療过程中结合患者患病病因来进行镇静、抑郁治疗,即给予患者镇静剂安定来进行治疗,在早期让患者口服2.5~5 mg镇静剂,一天2次,这能有效缓解患者神经功能,让其睡眠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也可以及时给予患者解痉、止痛治疗,即借助于阿托品(0.3~0.5 mg/次)来松弛患者胃肠道平滑肌,这样就能起到良好的解痉止痛效果。此外,在对症治疗过程中,对于神经性嗳气患者,还可以使用旋复代赭汤进行加减治疗[3];而情绪性腹泻则可以使用潘立酮片进行治疗,剂量为10mg,服用方式为口服;肠神经官能症便秘患者可以及时涂抹滑润剂、腹泻患者则可以给予2.5~5 mg复方苯乙哌啶进行治疗;而神经性呕吐喊着则可以使用维生素B6。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临床病因分析结果 对功能性胃肠紊乱患者临床病因进行分析得到结果,精神因素(36.00%)、消极情绪(34.00%)以及不规律的作息(30.00%)均为是这一疾病发病的原因,组间对比P>0.05,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情见下表1。

2.2 疗效统计结果分析 50例功能性胃肠紊乱患者在经过对症治疗之后,其总有效率为94.00%(47/50),临床疗效较高,基本上符合临床对症治疗效果预期。

3 讨论

胃肠功能紊乱在临床主要是以胃肠道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一种消化系统症候群,发病患者病情大多数都能够随着患者神经功能变化而发展与进展,这也表明功能性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其病情主要是以精神情绪变化而发展和起伏的[4]。临床在对这类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传统治疗方案大多是以镇静、缓痉、止痛、营养支持等方式为主。功能性胃肠紊乱患者消化系统症状是客观存在的,在对其进行各项临床检查我们能够发现无法检查出具体的器质性病变,而病情的家居却和患者情绪以及精神等因素相关,若患者情绪较好发病率则较低。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精神因素(36.00%)、消极情绪(34.00%)以及不规律的作息(30.00%)均为是这一疾病发病的原因,这也是这一疾病病程反复以及持续时间较长的重要原因之一[5]。为此,在对这类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意识到其持久性,在治疗过程中首先需要加强心理指导与干预,这样就能有效纠正患者神经系统,让其消化系统功能得以调整;其次,还需要加强对患者饮食方面的指导,让其尽量少食用刺激性食物。在本次研究过程中,50例功能性胃肠紊乱患者在经过对症治疗之后,其总有效率为94.00%(47/50),临床疗效较高,基本上符合临床对症治疗效果预期。这一结果体现出对于功能性胃肠紊乱患者一定要结合患者实际来进行针对性治疗,这样才能有效改善患者发病情况,让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从而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对功能性胃肠紊乱患者进行治疗前可以先对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再基于此进行针对性对症治疗,这样能够有效保障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 牛春艳, 黄殿波. 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心理分析和抗抑郁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28):51-52.

[2] 黄伟锋, 刘明, 栗华,等. 胃肠起搏器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 2017, 39(1):116-118.

[3] 侯政昆,胡文,刘凤斌,等. 罗马Ⅳ共识对功能性胃肠病中医临床评价研究的启示[J].中国中药杂志, 2018, 43(10):218-226.

[4] 李翠华,邱晓惠,宋艳燕,等.音乐疗法对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负面情绪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7,26(5):503-505.

[5] 吴泽林. 辨证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症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 16(24):61-62.

猜你喜欢

治疗效果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