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县发展沙棘产业助推生态扶贫思考的探索
2019-11-12梁建军
梁建军
摘 要 沙棘产业作为当地林业重要发展目标,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民明发展理念,实现助困扶贫与生态治理的有机结合,沙棘产业也是岚县生态扶贫的支柱性产业,采用“公司+村集体+合作社+退耕农户”的发展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今后应从加强政策支持、产品服务和推广宣传方面进一步做强做大沙棘产业,实现产业跨越发展,打造山西乃至全国最大的沙棘产业基地,为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全县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沙棘;助困扶贫;岚县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0.056
岚县隶属于山西省吕梁市,属吕梁山系,位于黄河中游的晋西北黄土高原吕梁山脉的北端,土地总面积约为15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8.18万公顷,野生沙棘分布面积约为1.33万公顷,人工种植沙棘面积0.67万公顷。岚县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冷凉,昼夜温差较大;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约占县域总面积的85%。近年来,岚县林业主管部门立足县情实际,将沙棘产业作为当地林业重要发展目标,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实现助困扶贫与生态治理的有机结合,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在大力发展沙棘产业过程中探索出合作社造林、合作社管护等一系列生态扶贫模式,实现了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的有机结合。
1 沙棘产业总体规划
岚县丰富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地形为沙棘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先天条件。岚县低山、丘陵面积广阔,有大量的宜林荒山荒坡急需绿化,为沙棘规模化人工栽培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同时,岚县气候冷凉,昼夜温差较大,年降雨量约为475 mm,是沙棘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野生沙棘种质资源丰富,为沙棘新品种培育提供了优质的基因。岚县沙棘总体布局分为3个方向:1)依托现有天然野生沙棘林改造0.67万公顷,依托退耕还林工程新种植0.67万公顷,重点打造以界河口镇东口子村、王狮乡蛤蟆神村、社科乡兰家舍村等为重点的1.34万公顷沙棘原料林基地;2)创建林业生态建设作为岚县旅游的新方向,大力推进蛤蟆神沙棘小镇、社科乡沙棘文化广场和界河口红色旅游基地建设;3)依托重点企业,加快沙棘资源种植步伐,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提升沙棘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打造山西省乃至全国的最大沙棘产业基地,为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全县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2 沙棘产业发展模式
沙棘产业传统发展模式是个体户承包、小面积种植,由于缺乏资金、种植技术、销售渠道等,很难形成规模。2018年,岚县依托退耕还林项目进行了沙棘产业模式的创新,采用“公司+村集体+合作社+退耕农户”的沙棘产业发展新模式大力推进沙棘产业原料林基地建设,集中规模化种植沙棘。同时,岚县政府推出优惠政策吸引实力雄厚的外来企业和技术能力强、经营效益好的合作社参与到扶贫建设工程中,搭建退耕农户与企业或合作社合作的桥梁,农户以退耕还林地和劳动力入股,企业和合作社负责经营,实现两者的双赢。
新的造林方式一方面可以实现沙棘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形成种植-管理-采摘-销售一条龙式经营模式;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农户的参与积极性,将空置的资产和资源灵活运用,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收益有分红”的发展目标。贫困户退耕还林前期,每年都会获得国家退耕还林补贴,后期则可以利用资源入股获得企业的利润分红,从而保证退耕还林农户的长期经济收入。同时,农户还可积极参与到沙棘种植的中耕除草、灌溉、施肥、剪枝整形、果实采摘等日常管护工作,将劳动力转换为资金,保证退耕还林农户近期有劳务收入,中期有管护收入,长远有资产收益,最终实现农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目标。
3 发展成效
岚县沙棘产业基地资产收益采用“123”的收益模式,效果良好。“1”即沙棘基地管理人员紧紧围绕建立沙棘原料林基地助推脱贫攻坚这一核心,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质量施工。“2”即严格执行两个程序:1)将沙棘基地的运营模式和收益模式明确告知农户,充分征求群众意见;2)企业与村集体及农户之间及时签订土地流转协议、资产收益造林合同和野生沙棘改造合同。“3”即完成三个任务:1)完成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的任务,进一步调动运用集体资产和资源;2)努力实现企业或合作社、村集体和退耕还林农户三者之间共赢的目标;3)完成当地生态效益(绿水青山)和经济效益(群众增收)的有机结合。
造林公司通过村集体以土地流转的形式获得集体及农户的土地经营权,因地制宜发展沙棘产业,在退耕还林地新栽植沙棘;村集体通过退耕还林土地流转获得一定的公益金,实现村集体自给自足的目标;退耕农户通过退耕还林政策补贴和沙棘产业经营的利润分红获得可持续的经济收入。在野生沙棘林改造中,企业根据沙棘的生长、树龄状况向村集体支付一定数额的林地资源有偿使用费,有偿使用费为资产收益70%分配给林权权利人,30%交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造工程由合作社负责实施,同时吸纳林权权利人,改造的费用由企业出资,利润分红按该林地经营利润的6%进行。经初步测算,在造林及管护期间,长期参与造林和管护的贫困户,年收入可达8 000元,确保其稳定脱贫。沙棘产业规模化后,农户每退耕还林667 m2效益可达2 000元左右,退耕户每667 m2分红约为160元,最终保证贫困户脱贫后有可持续经济收入。
4 长期发展策略
4.1 政策扶持,促进沙棘产业开发
当地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充分调动企业与农户发展沙棘产业的积极性,是促进沙棘产业开发的有效途径。当前,政府应紧紧抓住国家生态扶贫、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的机遇,为沙棘产业发展争取国家补助资金,逐年加大沙棘产业发展资金的投入,鼓励企业和农户利用荒山荒地大面积承包种植沙棘,并将其纳入国家生态扶贫等重点生态工程,争取各级政府补助资金。
嵐县政府还应充分利用当地各项金融机构的优惠和贴息贷款等政策,对技术实力强、发展潜力大、带头作用好的明星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给予资金保障。招商引资也是沙棘产业发展的资金来源方式之一,通过给予外来企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大企业投身到当地沙棘产业的发展中,为沙棘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4.2 强化服务,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沙棘规模化种植,大力推进林业和林下经济产业工程,加强沙棘生产、技术、流通等信息建设,是实现沙棘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岚县林业主管部门每年应定期组织企业技术员、沙棘种植农户等进行沙棘种植和产品加工的专业技术培训,这是促进当地沙棘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当地政府应注重沙棘种植、加工和产品市场流通,向企业、合作社和农户推广新技术成果,引导沙棘产业走向高技术、高环保、高收益、低投入、低污染的发展道路。
4.3 大力宣传,加强品牌建设
岚县沙棘种植和加工产业发展初见成效,今后应继续巩固岚县沙棘产品现有知名品牌,积极开发新产品,创建新品牌。岚县政府通过当地新闻媒体和网络对沙棘产业发展的现状、目标、技术和优惠政策进行广泛宣传,让企业、合作社、农户及其他社会各界对沙棘产业的发展有明确的认知,从而积极参与到沙棘产业的开发建设中,最终通过沙棘产品的品牌效应实现沙棘产品销往山西省乃至全国各地的目标,真正起到岚县沙棘品牌内连基地、外连市场的龙头带动作用。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