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甲亢辅助治疗中使用美托洛尔的疗效研究
2019-11-12程培
程培
[摘要] 目的 对糖尿病合并甲亢辅助治疗中使用美托洛尔的疗效进行分析和研究。 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美托洛尔辅助治疗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空腹血糖浓度和餐后2 h血糖浓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浓度和餐后2 h血糖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糖尿病合并甲亢辅助治疗中使用美托洛尔具有很好的效果,能够极大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 糖尿病;甲亢;美托洛尔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8(b)-0070-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efficacy of metoprolol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complicated with hyperthyroidism. Methods Fifty patients from July 2012 to Jun 2016 with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hyperthyroidism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2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metoprolol-assisted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was used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 and the postprandial 2 h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 i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 and the postprandial 2 h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metoprolol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with hyperthyroidism has a very good effect and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Key words] Diabetes; Hyperthyroidism; Metoprolol
在臨床上糖尿病属于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现在越来越高,而且发病群体的年轻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糖尿病具有病程长、难以根治等特点,极大地威胁到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主要致病原因为机体内分泌或者合成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导致其甲状腺激素异常增多,从而进一步引起一系列的高代谢反应[1]。糖尿病合并甲亢除了会导致患者血糖升高的现象更加严重外,还会引起高代谢反应,使得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更加严重。为了对糖尿病合并甲亢辅助治疗中使用美托洛尔的疗效进行分析和研究,该文选择2012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收治的50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该次研究纳入的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糖尿病合并甲亢,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该次研究。对照组患者中有13例女性,12例男性,年龄在28~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51.7± 3.1) 岁;观察组患者中有14例女性,11例男性,年龄在32~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52.3± 2.7) 岁。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治疗对照组,对其进行常规的甲亢治疗和降糖治疗,主要为口服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或者格列奈类药物。以患者的实际病情为依据采用联合用药或者单一用药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单纯口服药物无法控制病情,则予以胰岛素(国药准字J20140052;产品规格:3 mL:300 U)注射治疗,同时口服甲疏咪唑(国药准字J20171078;产品规格:10mg/片),3次/d,服用10 mg/次。共计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2-3]。
在此基础上,采用美托洛尔(国药准字H31021417;产品规格:25 mg/片)辅助治疗观察组,服用1片/次,2次/d。共计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浓度和餐后2 h血糖浓度进行检测;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显效:患者的高代谢综合征、甲状腺肿大和食欲亢进等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的高代谢综合征、甲状腺肿大和食欲亢进等症状得到较大改善;无效:患者的高代谢综合征、甲状腺肿大和食欲亢进等症状没有出现改善,甚至有所加重[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与分析两组患者的数据。计量资料(x±s)行t检验,计数资料[n(%)]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浓度和餐后2 h血糖浓度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空腹血糖浓度和餐后2 h血糖浓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浓度和餐后2 h血糖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中有8例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8.0%,观察组中有15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8.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合并甲亢在临床治疗中主要为药物治疗,现阶段很多药物治疗方案都是采用调血脂、降糖等单一治疗方式,治疗效果很不理想[5]。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临床中越来越多的采用美托洛尔作为辅助药物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作为一种β1受体拮抗药,美托洛尔能够对心脏发挥选择性作用,具有降低心输出量和减慢心率等作用;对甲亢导致的儿茶酚胺增多具有很好地拮抗,并且能够进一步减轻其高代谢反应[6]。由于美托洛尔本身的选择性很高,不会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也不会引起患者低血糖,因此在糖尿病合并甲亢的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7]。
在该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空腹血糖浓度和餐后2 h血糖浓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觀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浓度和餐后2h血糖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合并甲亢辅助治疗中使用美托洛尔具有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糖尿病合并甲亢辅助治疗中使用美托洛尔具有很好的效果,能够极大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予以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隋晓婵,杨春杰,曹贵文,等.美托洛尔在糖尿病合并甲亢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 6(13):151-152.
[2] 李佳莉,徐虹.美托洛尔辅助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的临床疗效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5,29(1):31.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J].(2017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10:4-67.
[4] 蒋建家,张雅萍,牟伦盼,等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26(12),993-997
[5] 陈协生,黎桂雁,伍秉翔,等.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2):63-64.
[6] 张申震.短期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27):40-41.
[7] 李凡.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的临床疗效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3(1):61-63.
(收稿日期:2019-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