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信息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2019-11-12何正标
何正标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46)
0 引言
海洋信息产业是国际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海洋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多地依赖于领先的海洋信息化水平。我国拥有辽阔的“蓝色国土”和遍及世界的海洋利益,海洋与我国的安全和发展息息相关。国际上,美、日、欧海洋强国率先开展海洋信息工程建设,利用海洋信息化的优势持续支撑着海洋霸权。
我国海洋信息化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十二五”期间,我国启动“智慧海洋”工程建设,初步形成了集海洋科学认知、管理支撑、信息共享和智能服务于一体的国家海洋信息化体系[1];在海洋工程产业链中设计、研发、建造、配套、材料、总成、总包和服务等多方面开始进军高端市场[2]。“十三五”以来,国内企业围绕“海洋强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军民融合”等国家战略,加快海洋信息工程建设,逐步构建覆盖“天、空、岸、海、潜(水下)”的立体化海洋信息网络,健全“感知、传送、应用、管控”功能,管控海洋、经略海洋。
而同期,我国海洋信息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且事故频发,面临着紧迫的生产安全管理难题。创建和运行安全生产管理,可以有效防止事故发生或降低危害,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此外,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可以尽快符合国际环保和卫生安全方面的要求,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优惠的政策和待遇[3]。因此,科学有效地构建海洋信息工程安全管理体系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1 海洋信息工程高风险性
海洋信息工程庞大、复杂、多维,属于高风险性行业,国内外相关海上沉船、平台倒塌、油气爆炸、火灾等恶性事故屡见不鲜,造成重特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灾害。
1.1 国内外事故案例警示
(1)我国“渤海2号”沉船事故。
1979年11月25日,我国“渤海2号”钻井船在渤海湾拖航作业途中遭受巨大海浪侵袭而翻沉,死亡72人,仅2人生还,直接经济损失达3700多万元。事故原因:一是钻井船本身存在安全问题;二是未收到大风警报、启动气象预警;三是一味地抢险,没有及时组织人员撤离。
(2)印度海上作业平台爆炸事故。
2005年6月27日,印度孟买一座海上石油作业平台起火,造成12人死亡,13人失踪,财产损失高达23亿美元。印度全国石油天然气产量因此锐减近三分之一。事故原因是现场安全管理混乱无序,导致供应船撞上作业平台,引起大火并迅速扩散。
(3)英国BP公司原油泄漏事故。
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BP)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海岸41英里处的勘探油井发生爆炸。爆炸造成11人死亡,2.1亿加仑的原油泄露,污染了墨西哥湾沿岸1100英里的沼泽和海滩,酿成环境领域的“911”事件。事故主要原因是美国过早开放深海石油开采以及英国石油公司忙于赶工期导致原油泄漏。
1.2 海洋信息工程风险分析
海洋信息工程采用新平台、新装备、新技术、新系统、新网络,既涉及电子信息系统研发、制造、总装集成等传统领域,又涉及浮台、岛礁、船舶建造、长期运行与维护以及改进升级,海上巡查、航行、试验、系泊、水下检查,海洋及岸边工程、水上水下布放施工等多个新领域。海洋信息工程安全风险呈现“三新”共存、“五多一少”特点。
(1)海洋信息工程“三新”共存特点。
海洋信息工程具有典型的“三新”共存特点,即:新业态、新技术、新风险同时存在。
新业态,海洋信息工程跨界融合了电子信息、海洋工程和陆地工程3大行业领域,属于新型混合业态,安全管理尚在实践探索中。
新业态依靠新技术的支撑,具体包括4大类技术系统。一是网络技术群:海上信息装备主动组网与服务技术、海上机动系统快速入网与抗干扰技术;二是装备技术群:探通抗一体化的综合桅杆技术、高可信的海上移动智能终端技术;三是认知技术群:网络/环境/业务综合认知设备、空海潜一体化的无人机动集群技术;四是应用技术群:高可信的涉海应用软件系统、高安全的信息网络管控技术、基于协同认知的海上集成应用技术。
新业态的运行和新技术的应用,必然伴生新的风险。海洋信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元器件制造、系统总装集成、水面水下施工等业务,直接涉及有限空间作业、动火作业、临时用电、登高作业、起重作业以及其他海上作业,安全风险大、种类多且较为集中。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等标准,海洋信息工程常见风险,见表1。
(2)海洋信息工程“五多一少”特点。
海洋信息工程同时呈现“五多一少”特点,即:多领域跨界融合、多单位联合施工、多地区统筹管理、多环境因素影响、多类型危险作业、少成熟经验鉴,因此安全管理难度大、标准严、要求高。
表1 海洋信息工程常见风险清单Tab.1 List of common risks in marin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多领域跨界融合,即海洋信息工程跨界融合了电子信息、海洋工程和陆地工程3大行业领域,安全管理也面临着跨界融合难题。
多单位联合施工,即海洋信息工程建设集合行业科研单位、工程设计与施工单位共同实施,需要统筹协调、监督指导各单位的安全工作。
多地区统筹管理,即根据海洋信息工程从设计到建造、总装、布放、运维等环节多分散在各地的港口、海岛,统一的安全管理成为现实需求。
多环境因素影响,即海洋信息工程建设多处于露天环境,受台风、暴雨、气温、海况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
多类型危险作业,即海洋信息工程建设过程中面临诸多危险作业,如登高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用电作业、动火作业以及复杂海况下的出海作业等。
少成熟经验借鉴,由于我国海洋信息化起步较晚,海洋信息工程建设鲜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唯有不断摸索总结和自我完善。
2 海洋信息工程安全体系建设原则
围绕海洋信息工程“三新”共存、“五多一少”特点,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GB/T 28001-2011、ISO 45001-2017)以及国家和行业安全法律规范标准,遵循前瞻性、系统性、实用性、创新性、开放性原则开展安全体系建设,把握好相关要点。
(1)前瞻性——基于风险的思考。
建设海洋信息工程安全体系首先要具备前瞻性的“风险”意识,在进行战略规划、项目投资、产品开发、生产经营、外部合作等决策时,应同步考虑到各种潜在的安全风险,准确评估风险的危害度和可控度,指导组织正确决策。
(2)系统性——适用的生命周期。
海洋信息工程生命周期包括产品设计、生产、交付、使用、维护、报废等阶段。安全体系建设要有系统的规划,从生命周期观点出发,确定各阶段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施加影响的因素,明确适用的安全管理要求。
(3)实用性——融合经营与管理。
安全体系建设要遵循实用性原则,有机融合于海洋信息工程经营管理过程,融入包括市场营销、项目建设、质量监督以及人力、财务、后勤等业务。安全体系建设在统一的组织机构和方针目标的指导下,围绕具体业务进行职责分工和资源分配,形成全员参与、共建共享的格局,保障经营管理效益。
(4)创新性——风险辨识与管控。
风险辨识与管控是海洋信息工程安全体系的核心,如图1。风险辨识要紧紧围绕产品、服务、活动展开,创新辨识方法,综合运用故障树分析法、HAZOP分析法、LEC分析法、多因子打分法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管控则灵活采用“消除、替代、工程控制措施、人工管理、个体防护”等措施。
图1 风险评价与管控工作流程Fig.1 Risk assessment and controlling process
(5)开放性——绩效检查与改进。
海洋信息工程安全体系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需要长期探索和实践。一方面,根据PDCA循环持续开展绩效检查和改进,定期开展合规性评价、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动态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安全体系绩效,并通过落实相关改进措施,以确保安全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利用后发优势学习赶超海洋强国,持续改进。如:美国在海洋科技政策与规划制定、海洋科技投入与管理、海洋科研设施与平台建设以及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4],得失经验值得借鉴。
3 海洋信息工程安全体系建设策略
海洋信息工程安全体系建设应遵循前瞻性、系统性、实用性、创新性、开放性原则开展顶层设计,综合参考国际现行的安全工程原理和风险管理模式[5],形成适应我国海洋信息化发展的风险管控体系。海洋信息工程安全管理体系各构成要素相辅相成、内在逻辑联系紧密,如图2。其中,“1+X+Y”安全制度体系是基础、“三全”风险辨识和“一库四系统”风险管控是核心、“四方合力”多元共治是支撑、特色培训和党建文化是方法。
图2 海洋信息工程安全管理体系Fig.2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n marin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3.1 “1+X+Y”制度体系规范管理
海洋信息工程安全管理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统筹宏观层面的整体规划,又要注重微观层面的具体操作,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是基础。“1+X+Y”安全制度体系涵盖1项综合性安全管理制度、X项专项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Y项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使安全管理既有章可循又容易操作。
(1)综合制度总领全局。
编制《海洋信息工程安全综合管理制度》作为安全管理制度的总纲,明确海洋信息工程安全方针、原则、职责、标准、方法、考核等内容,形成议事有规则、管理有方法、操作有程序、过程有监督、履职有追责的安全管理模式。
(2)专项制度专业指导。
针对海洋信息工程科研试验、总装集成、系统调试、海上施工以及综合试验船、锚泊浮台、水下机器鱼等设备设施运行维护等,建立X项专项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强化专业性指导。如:《海上作业安全管理办法》明确海上作业标准和要求,适用于船舶海试、岛礁建造、水下工程等各类出海作业的安全管理;《海洋信息系统总装集成安全管理办法》则适用于锚泊浮台信息系统、综合试验船信息系统等系统装备总装集成的安全管理。
(3)应急制度筑底保障。
围绕海洋信息工程事故风险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预警和响应程序,善后处置和保障措施。海洋信息工程常用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内容涉及防台防汛、防船舶碰撞、海上搜救等。
3.2 “三全”法辨识安全风险
针对海洋信息工程的风险特点,探索采用三全(全过程、全要素、全能量)方法辨识风险,从全过程(设计、施工、集成、联调联试、海上作业)、全要素(人、机、料、法、环、测)、全能量(水能、风能、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3个维度全面充分辨识风险,深度开展风险分析和评价,研究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产生的后果和损失、风险的边界值、风险—效益—成本关系、风险的处理和对待等内容[6],形成一张风险评价表,指导日常管理。
以锚泊浮台信息系统的建造和运维为例,从浮台设计—主体建造—组装合拢—总装集成—联调联试—下水试验—拖航布设—海上维护等全过程,人(如参试、施工、监理的人员)、机(浮吊、吊车、电子装备等)、料(如油漆、钢材)、法(如组装集成合拢)、环(如台风、暴雨、雷电)、测(如通风检测)全要素,吊装过程中的机械能、集成过程中的电能、拖航过程中的风能等全能量的“三全”层面进行风险辨识,结合常用的LEC风险分析法,形成锚泊浮台建造运维重要风险评价表,见表2,据此制定安全管理办法和措施,有针对性地控制风险。
表2 锚泊浮台建造运维重要风险评价表Tab.2 Major risks assessment tab for building and maintaining of anchor floating platform
3.3 “一库四系统”强化风险管控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在线网络、二维码、短信、微信、GPS、视频等信息技术,集成海洋、气象、交通、电子、相关方等信息资源,搭建“ 一库四系统”风险管控平台,如图3,强化风险管控的信息化。
图3 “一库四系统”安全风险管控平台Fig.3 'One base & four system' safety risk management platform
(1)安全基础数据库。
以海洋信息工程建设单位的日常安全数据为基础,融合外部相关方安全信息,实现安全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数据库信息涵盖内陆、岸边、海上、水下等不同作业区域,电子信息研发、土建施工、设备总装、系统集成、信息采集、涉海试验、设施运维等不同作业内容,船舶、潜标阵、浮台、无人机等设备设施,科研院所、企业、海事部门等不同作业单位,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立足数据库,国内相关企业借用统计工具进行有效分析,找出风险的共性和集中区域,有针对性地管控[7],事半功倍。
(2)风险排查治理系统。
鼓励全员查找、拍摄身边的安全风险,发布到专门的微信平台。安全管理部门及时汇总提出整改意见,推送到各责任单位。责任单位完成整改后在微信平台上传整改信息,接受监督。如此,确保风险管控情况的在线跟踪和闭环。
(3)危险作业监控系统。
针对海洋信息工程施工危险性较高的区域和时段,安装移动VPN专线视频实时监控;同时为常用设备装上SIM卡模块,动态掌握机器运行时的电压、温湿度、磨损度等信息,及时预警异常情况。
(4)海上作业审批系统。
作业部门、班组以及外协单位通过在线“海上作业申请”流程提出出海作业申请,提交作业方案和安全管理方案、措施落实、物资配备、人员培训等资料;安全管理部门人员现场检查确认,从源头强化监管。
(5)车船GPS定位系统。
为海洋信息工程建设中所有车辆、船舶和其他海上移动设备设施安装GPS定位系统,实现实时定位、信息查询、航迹重现、动态通知等功能,及时获取车辆、船舶、平台的行驶方向、区位、速度和状态,紧急情况下可应急处置。
“一库四系统”集日常办公、业务系统应用、统计查询和网站信息浏览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涵盖安全监管全过程、全领域的业务信息,实现了海洋信息工程安全管理的信息化。
3.4 “多元共治”形成管理合力
海洋信息工程安全管理不应是建设单位的“单打一”,应借势借力,汇集“业务部门、安全部门、专业单位、属地政府”等各方力量,多元共管。
(1)业务部门落实主体责任。
海洋信息工程各业务单位和部门要对各业务范围内的安全负责。通过签订《安全责任书》《安全承诺书》,制定《项目建设安全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等,明确和细化各业务部门安全职责;通过检查,指导各业务部门开展工作;通过绩效考核,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推动业务部门积极履行安全主体责任。
(2)安全部门履行监管责任。
安全部门负责督促指导各业务部门工作,派专员进驻现场督导,以综合检查、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等方式开展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各类隐患问题,实行定时、定人、定措施及“回头看”进行闭环治理。对于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采取动态管理,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数据库实施管理。
(3)专业单位提供技术支撑。
引入专业单位提供隐患排查、安全培训、技术咨询和应急管理等服务。专业单位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如:在综合试验船、锚泊浮台组装与布设施工中选聘资质优、经验丰富的合作方施工,邀请传统涉海央企安全专家把关施工安全方案和应急预案。
(4)属地政府部门强化交流指导。
邀请属地安监、质监、消防、气象、海事、交通、工会、红十字会等政府部门专业人员现场交流指导,传授经验,互通物资,在台风、暴雨等应急处置中与属地政府部门联动互助。
3.5 菜单式、互动式培训提升安全素质
培训不到位是重大隐患。海洋信息工程建设人员来自电子、海洋、船舶等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单位,安全素质参差不齐,统一开展专题培训尤为重要。围绕提升全员素质,创建“菜单式”与“互动式”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1)“菜单式”培训模式。
“菜单式”即根据一线调研准确掌握培训需求,整合内外部专家资源建立健全海洋信息工程安全培训课程“菜单”,见表3,具有培训课程丰富、针对性强,培训提供及时,培训服务水平高等特点。通过提供选课服务,实现安全培训从“填鸭式”向“菜单式”“ 大锅饭”向“自助餐”的转变。
表3 海洋信息工程安全培训课程“菜单”Tab.3 Safety training course menu of marin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2)“互动式”教学方式。
“互动式”教学重在互动,在前期调研基础上,侧重案例说法,增强交流互动,使培训内容切实深入人心。培训后针对培训内容查漏补缺、持续改进。
3.6 特色党建培育安全文化
欧美发达国家安全管理已经历了从“技术标准”“安全管理体系”到“安全文化管理”的高级阶段[8]。我国可以特色党建活动为载体,培育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把党组织的思想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安全的动力。
(1)延伸和强化党组织安全管理。
在各项目部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延伸和强化党组织的安全管理。通过开展“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安全责任区”、“党员安全示范岗”等主题活动,让党员身份亮出来,统一思想、强化监督,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典型示范和引领作用,带领广大员工做好安全工作。
(2)培育安全文化引领规范管理。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全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制胜法宝。党组织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坚持把宣传教育和思想动员作为安全的第一道工序,利用各类宣传载体加强宣传,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推动安全文化落地生根。
4 结论
海洋信息工程关系国家海防安全、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大局,安全管理是海洋信息工程的“生命线”。立足我国海洋信息工程“三新共存”、“五多一少”的风险现状,科学构建海洋信息工程安全管理体系,应精准把握体系建设原则和策略,在坚持前瞻性、系统性、实用性、创新型、开放性原则的基础上,围绕风险管控创新辨识和治理举措,持续改进体系运行绩效,切实保障海洋信息工程建设平安、健康、绿色,加快我国海洋信息化进程,助力海洋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