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疆高职院校创建“优质校”探索—以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专业群为例

2019-11-12唐建云樊宏伟刘见通

中国地质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油气石油实训

唐建云,樊宏伟,刘见通,赵 博

1.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石油工程系,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克拉玛依校区,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一、建设“优质校”的背景

为了进一步促进国内职业性高等院校发展,国家财政部、教育部在2006—2015年间制定并实施了示范性职业高校建设和发展规划。在此期间,相关高校逐步开展了教育体制改革,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增强并完善教学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了职业高校的教学水平,成为这一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亮点[1]。百所示范校建设之后,2010年,教育部和财政部继续推进,新增建设百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骨干校建设重点探索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通过与企业间的合作,高校教育实现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实现了学以致用的发展目标。这些骨干高校成功的发展经验,吸引了更多的同类院校走上了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学校聘请了一些企业内的技术人员和专家等为学生授课,同时也鼓励一些专职教师参与到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实践中去,丰富了学校的教育资源,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了其专业知识能力,创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知识,增加了教育成果的产出。在此模式下,职业院校教育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保障,同时也有利于提升现代化教育质量,社会企业发展的动力也因此而增强。2015年,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建设200所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的目标,为高职战线树立起改革发展的“新标杆”[2]。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启动自治区优质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这无疑给边疆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提质升级带来新的历史机遇[3-4]。

此外,克拉玛依地处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部,其石油资源量占全国陆地资源量的30%,居全国第2位,天然气资源量占全国陆上资源量的34%,居全国第1位。除此之外,页岩气、煤层气及油砂等非常规油气资源也非常丰富。2016年,新疆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按照纲要提出的 “稳步推进、重点突破、互利共赢、惠及民生”的原则,全面推进新疆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然而,能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需要大量本地的、国际化的石油石化人才,这无疑又为新疆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基于以上机遇,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工程系在分析国家、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相关政策和产业需求的基础上,按照“地钻采储”的四层体系架构,整合油气地质勘察技术专业、钻井技术专业、油气开采技术专业、油气储运技术专业四个“国家高等职业示范专业”组建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专业群。以期通过“优质校”建设,培育思想素质过硬、政治上合格,具有工匠精神、精湛技艺、创新本领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克拉玛依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带动学校专业整体水平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行业影响力和美誉度得到显著提高,推动学院专业由对接和服务产业向提升和引领产业发展。

二、专业群的现有基础

石油工程系是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学科,与学院同步创立于1956年,60多年来,为祖国的石油工业培养了两万多名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遍布新疆和全国各大油田。专业群基础优良,专业评估成绩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专业群中钻井技术专业、油气开采技术专业和油气储运技术专业是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油气地质勘查技术专业为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团队、设施优良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根据石油勘探开发生产流程,整合了油气地质勘查技术、钻井技术、油气开采技术、油气储运技术四个专业,构建了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专业群(表1)。

1.已形成了“2+1,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群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相结合的道路”的职业教育思想,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特色促发展”的办专业理念,并以此为指导,加快专业培养与社会需要相呼应的发展步伐[5]。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适合专业群发展的“2+1,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此种教育模式下,企业成为一种新型的课堂,以此培养出来的高素质高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不仅有效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为企业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强化了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发展联合,同时也推动了现代化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创新。此外,专业群依据石油行业区域分散性、生产作业连续性、生产环境危险性、作业成本不确定性等特点,对“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有了新的突破。专业群内学生毕业率、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树立了专业群良好的社会形象。

表1 按产业链构建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专业群

2.构建了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专业群相关专业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满足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钻井技术专业建立了“基于石油钻井生产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将专项能力、俄语能力和实践能力训练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用俄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工作经历证书规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油气地质勘查技术专业依托中石油西部钻探录井公司等企业,校企共同建设了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引入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将科研、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内容相融合,显著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和技能竞赛水平;油气开采技术专业以产业发展需求为目标,建立了“依托企业,双方培养”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理论与实践比例1∶1的要求进行教学,充分利用优势实验实训资源,培养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油气储运技术专业依托新疆油田公司油气储运分公司等单位,构建了“校企合作、两环境、双循环”的课程体系,为新疆石油企业培养工程应用型专门人才。

3.打造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团队

专业群教学团队师资充沛、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为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工程提供了可靠保证。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专业群现有专任教师33名,教学团队中,博士3名,硕士13名,双师素质型教师达到60%,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21名,工程师2名,助教7名。教学团队中自治区教学名师1名,石油与化工行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自治区骨干教师1名,石油和化工行业指导委员会优秀指导教师4名,克拉玛依市特级教师2名,克拉玛依市骨干教师2名。团队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学历职称结构合理,钻井技术专业和油气地质勘查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为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专业群还从企业聘请8名行业专家作为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与专任教师一起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研究人才培养相关事宜。同时从合作企业聘请了45名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专业兼职教师。这支兼职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合理,现场经验丰富,并已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不仅能在校内为学生开展理论课程讲解、专业技术讲座,还能指导学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已具备较为完善的校内外实训条件

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专业群恪守“厚德、崇能、唯实、求新”的校训,始终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校内实习实训中,重点强调每个专业技能细节的培养;在校外实习中,始终坚持专业教师到现场带队、指导,用实习协议、三方协议规范实习管理的原则,保证校外实习的质量和安全。

专业群建有油气地质勘查技术、钻井技术、油气开采技术和油气储运技术4个校内实训基地,共有26个实训厂房,44个实训室,可提供3000余个实训工位,实训设备总值2.8亿元。与18家石油相关企业合作成立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专业群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实训、实习、就业提供良好的平台,初步实现“实训—实习—就业”一体化。

5.具有较高的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专业群在校生保持在900人左右,年毕业人数保持在350人左右。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专业群2011—2016年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90%,毕业一年后的就业率为96%。连续三年就业率保持较高的水平。毕业生薪资水平持续上升,且高于全国示范校。在2016年首届全国高职院校油气储运技术专业技能大赛中,专业群中油气储运技术专业代表队获得全国一等奖。

6.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和产业服务水平

专业群团队主持起草了全国油气地质勘查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制定了钻井技术、油气地质勘查技术、油气开采技术和油气储运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标准,承担了钻井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发工作,修订了钻井技术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

专业群近几年为中石油西部钻探公司、中石油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累计培训员工1000余人次,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专业群与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钻井技术专业建立了对口合作关系,为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训师资3名,共同开展“2+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3批次120人,专业群社会影响力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7.建立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特色的专业群文化

专业群新疆三大油田共建设,同发展,已走过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专业群的文化建设与石油结下了不解之缘。专业群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办学特色,已形成了制度化、经常化、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形成了以政治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信息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化宣传渠道和宣传平台,同时借助于电视广播和网络等传播媒体,构建了良好特色化教育宣传氛围,在网络、广播、宣传栏板、宣传廊道等多种渠道的配合下,构建了综合化和一体化的校园文化发展体系。通过“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特色的专业群文化建设激发了学生“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出一大批政治思想先进、勇于吃苦耐劳的青年学子。

三、专业群建设思路与目标

1.建设思路

通过整合专业群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分层建设校内外实训资源,按照石油勘探开发的工艺流程,针对石油产业链中的油气地质勘查技术、钻井技术、油气开采、油气储运等区域经济中人才需求旺盛的相关产业,整合油气地质勘查技术、钻井技术、油气开采技术、油气储运技术专业等4个专业的优质资源,创新“1.5 + 1 + 0.5,三周期,五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文化素质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四层次的课程体系,建设校内外多层次实习实训条件和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和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打造信息化、现代化和石油特色文化鲜明的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专业群。通过与新疆贝肯能源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克拉玛依市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实施现代学徒制等措施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到2020年,将专业群建成校企协同育人、特色鲜明、实训条件先进、社会服务能力强的国内一流的专业群。

2.建设目标

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专业群将从体制机制创新、课程体系改革、校内外实训条件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实施信息化教学与管理、国际合作与交流、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建设、特色文化建设等9个方面进行专业群的建设工作具体如下。

(1)创新体制机制。

开展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 施行选课管理制度和学分互认制度,进行“学分制”教学改革;创新专业群“1.5 + 1 + 0.5,三周期,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建成自治区级骨干专业3个;探索钻井技术专业“3 + 2”应用型本科层次分段贯通人才培养体系。

(2)开展课程体系改革。

以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四层次”课程体系1个;建设自治区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俄汉双语课程1门;出版行业特色教材6本;建设自治区级专业群教学资源库1个。

(3)校内外实训条件建设。

建设校内实训基地3个,扩建实训室6个;与企业共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基地2个;建立紧密合作型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21个;创建专业群协同创新中心1个。

(4)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培育自治区级、市级教学名师各1名,院级教学名师6名;培养4名专业带头人;“三师型”专业教师比例≥80%;打造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个;培养专业群骨干教师6名。

(5)开展社会服务。

申报纵向科研项目3项;开展校企联合社会技术服务项目5项;各级各类社会培训≥1000人次/年;参加行业技能大赛,获国家级奖项1项,自治区级奖项4项。

(6)实施信息化教学与管理。

依托学院信息化教学与管理平台,针对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专业群自身特点,建成覆盖面广、功能完备的信息化教学、实训、办公环境;引进专业核心课程及项目化教学案例资源,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建成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利用混合式教学平台,实施3~5门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建设以学生为中心、全过程、一站式、个性化的专业学习“云平台” ;运用移动互联技术,开展基于社交软件和APP的课堂教学;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课程考核和教考分离;建立基于岗位要求的学生技能评价体系,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考核。

(7)国际合作与交流。

引进IADC认证系统;与国外院校合作共建2~3门课程;培养双语授课教师4~5名;每年选派2名教师赴国外相关院校进修学习。

引进校优质课程与师资资源;派遣专业教师赴国外进行培训;引进国外一流石油类相关认证体系,建设基于国际认证培训的教学资源;拓展中外学生交流渠道,建立与国外合作院校学生交流机制,每年招收5~10名留学生来校进行相关专业学习。

(8)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建设。

建立专业群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开发教学诊断与改进系统,保障教学质量;开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评价学生培养质量。

(9)建设特色文化。

与克拉玛依矿史博物馆、科技馆、驻克中央石油企业形成框架协议,共建校外石油特色文化基地;合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实训室走廊空间,建设校内石油特色文化走廊;建成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特色的石油文化,营造石油文化育人软环境,培养政治思想先进、勇于吃苦耐劳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四、预期效益与辐射带动

通过本专业群建设,专业实力和专业水平将显著增强。通过加强“1.5 + 1 + 0.5,三周期,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学校的优势协同育人,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突破。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专业群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实现通用课程与专业特色课程的资源标准化,形成专业群教学资源库。以“工匠精神”为指导,结合学校、涉油企业以及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创建高效能的“协同中心”。通过参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与建设、教学资源开发,开展社会服务等方式,建设一支职称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三师型”师资团队。以实训基地为平台,依托四大石油技术专项技术研究中心,逐步增强科技研发和创新发展能力,提升科技成果的运用水平,为企业生产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为产业升级服务。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规划提供的良好国际合作平台,整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质资源,加强与国际院校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和合作范围。在教师互访、互聘的基础上,继续推行双方专业学生的学分互认和一体化培养,做好国外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师与学生来华进修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专业群中专业合作工作,提升专业群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五、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然而其整体的教育发展水平还相对较低,教育发展标准性和专业性不强,人才产出水平不高,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教育质量相对低下。除此之外,国内职业高校在发展上相对闭塞,更多地局限于国内,无法享受到国际先进的教育资源,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不高。从长远发展来看,国际化是国内高等院校尤其是职业高校的发展趋势,想要顺利地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不是简单地增加留学生的数量,关键在于国际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国际化教育成果的产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内的高等教育发展不至于落后于世界先进甚至平均水平。对于高职院校主体而言,其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对传统的课程进行优化,对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强化与企业间的合作,同时积极参考国际其他国家的成功发展经验,逐步提升人才培养的素质和水平。同时,可以适当地与国际上的一些教育机构展开合作,以此来实现教育的国际化,吸引更多国外学生,同时鼓励国内优秀的人才走向世界,以教育促进中国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创建切合实际的国际化高职教育发展模式[6]。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工程系将按照自治区优质高职院校建设要求,落实“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深化改革创新,推进产教融合,紧贴区域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一步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结合学院办学优势和特色对接产业链,重点建设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专业群,突出专业优势,使石油相关专业实力达到国内同类院校一流水平。加强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建设,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培育一支业界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专兼结合高水平师资队伍,提升管理队伍整体水平和内部治理能力。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与信息技术应用,改善办学条件,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行业凸显、特色鲜明的文化育人体系。不断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服务“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调整结构,拓展空间,完善机制,强化能力,提升质量,把学院建成“区内一流、行业领先、国际知名”的优质高等职业院校。

猜你喜欢

油气石油实训
石油石化展会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奇妙的石油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