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识慕课混合教学全过程记录考核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地学景观文化”为例

2019-11-12文海家王桂林杨海清罗云菊张家兰

中国地质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通识全过程考核

文海家,王桂林,杨海清,罗云菊,吕 欣,张家兰

重庆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重庆 400045

一、通识选修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概述

经教学实践、调查以及文献分析,就目前开设通识选修课程的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来看,尽管通识选修课程的设置、授课教师背景等方面各高校区别较大,但在通识选修课程教学模式方面,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仍较普遍[1],在配套考核方式方面,主要采用“复合考核方式”:最终考核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等部分构成。教师大多以考勤、课堂发言、平时作业为主要的考核方式来衡定平时成绩;期中和期末的考核方式主要以作答若干个论述题、提交课堂论文、调研报告等形式最为普遍,其中课上完成几道论述题是绝大部分通识选修课教师采取的方式,少数教师采取口试、小组辩论等形式考察课程,也有的课程期中考试、期末考试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2-3]。

以上的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及配套的“复合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较能反应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教、考办法。但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不同学生对通识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同,教师主导的课堂在实际的教学质量方面大打折扣,需要探索一种教师引导、学生主导课堂、基于慕课的翻转混合教学模式[1]。

(2)由于教学班人数太多等原因,教师实际教学中对这种考核方式的操作有一定难度[2],各分项量化、记录困难,各项权重多少算合理也较难确定。

(3)由于主要考核方式为开卷考试、课程报告或课程论文,容易获得学分,学生认真备考的不到 1/10,平时基本上不重视,使实际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3]。

(4)较多的学生不认同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与考核评价方式,存在偏向于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评价结果与学习投入不成正比、评价结果与实际学习效果出入较大等问题。

二、通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需求分析

据相关文献分析[4],学生期望更多丰富多样的考核方式,对考核方式的倾向度依次为:写论文、分析报告,完成考试,用出勤率及课堂表现代替开卷考试,课堂完成若干题目,课堂讨论或辩论,口试,小组作业合作,课堂陈述所学内容等。当然,近五年在高职院校也出现了基于学习过程考核的简单应用案例[5]。

研究中,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专门设计了通识课程学习效果评价的调查问卷,面向全国的大学生专门开展了问卷调查,实际回收114份有效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通识课程的考核方式有多样性的需求,认可较重要的依次是:课堂交流、课堂讨论、课堂作业、论文写作、读书报告、课堂提问、学期报告、期末考试等(表1)。

表1 通识课程考核方式需求调查结果

因此,急需以考核模式改革为抓手,通过教学改革,带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以学习过程考核为主体的通识选修课程考核模式,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以教为主的状况,继而取代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三、基于学生全过程记录考核模式的设计

1.通识课程实例概况

重庆大学“地学景观文化”通识选修课程自1999年始,每个学期开课,持续了近20年,长期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6],先后评为重庆大学、重庆市精品课程,并于2012年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选题,于2016年底完成在线课程建设并在学堂在线平台上线,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实行翻转混合教学模式,2018年春季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7],于2018年11月在“首届中国大学慕课精彩100评选展播活动”中获得一等奖,2019年3月获第二批重庆市精品在线课程。

该通识课程于2010年试行研讨式课堂、开展大作业汇报交流等教学活动,采用了复合考核方式。以该课程教学实践为例,开展基于学生全过程记录考核模式具备良好的基础。

2. 翻转混合教学模式及考核内容权重分析

根据实例通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经验,结合其他翻转混合教学问卷调查分析,实例课程基于慕课建设成果,开展了3轮翻转混合教学实践,在32学时中,安排学生14学时的线上学习,让学生通过慕课小视频学习基本知识点并完成相应测试;其余18学时的课堂学习,共计9次课,主要为教师引导,开展小组研讨、汇报交流、互评、教师点评等学生主导的学习活动。小组任务案例如图1所示。

考核内容配合翻转混合教学模式而设计。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述面向全国的大学生开展的通识课程学习效果评价的调查问卷,得出如下主要结果[6]。

(1)有81%的人认为,通识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应与其他课程不同;通识课程的考核方式有多样性的需求(表1)。

(2)有高达88%的人认为,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比重在50%及以下;在出勤方面,有75%的人认为,出勤率计入最终考核比重为10%;如果涉及汇报交流和小组活动,则有近60%的人认为学生互评占最终考核10%的比重较合适。

(3)如果设计基于学习过程全记录考核方式,出勤、自选交流作业、PPT交流汇报、经典材料读后感、小组研讨、课后测试等,占最终考评成绩的合理比例平均调查结果分别为:11%、15%、15%、16%、15%、28%(图2)。

3.学习全过程记录考核方式的设计与权重调整

线上学习按重庆大学教务处要求采用学堂云平台完成视频学习与配套练习,课后可采集学生学习记录明细;而在课堂与课后,则使用了移动端APP软件—蓝墨云班课,全过程记录学生参加讨论交流、考勤等与各项教学活动,在结课时较方便地导出记录明细。

基于前述分析,实例课程采用了基于学生学习全过程记录的综合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包括:SPOC学习基本内容及课后练习、课程大作业、PPT交流汇报、平时线上与线下讨论、出勤、随堂测试、小组主题研讨、课后开卷测试等。

图1 小组任务案例

图2 学习过程考核各部分比重调查结果

基于实例课程的教学改革经验与调查分析,以上各考核内容设计的初始权重如表2所示。

经2017春、秋两轮运行后,对学生跟踪调查、分析后,发现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线上线下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情况等方面相对较弱,认为需要进一步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对部分权重进行了修改,如表2所示。

表2 基于学习全过程记录的综合考核方式权重设计

四、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重庆大学全校通识课程“地学景观文化”,自2017年春季学期起正式实行翻转混合教学模式,并同时采用上述基于学生学习过程记录的综合考核模式,至今已经进行三轮完整运行。与传统教学模式对比,在学生最终考核成绩方面,整体上,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明显的提高,平均分、优秀成绩比例等显著提高,而不及格比率显著降低。

对“地学景观文化”课程近8轮学生成绩统计分析,纵向数据对比[1],如表3所示。

采用前述翻转混合教学与考核模式,对已运行三轮教学实践的进行学生课后跟踪调查,152人参与问卷调查,占选课学生的84%。结果表明,认为翻转混合教学配合学习全过程记录的考核模式,相比传统的教学与考核方式,有63%的学生认为收获更多。如图3所示。

表3 翻转混合教学学习过程综合考核与传统课堂教学复合考核成绩比较

图3 学习全过程记录考核模式相对传统教学考核方式学生收获调查结果

五、结论

(1) 通识课程教学中,传统的课堂教学与考核模式难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开展基于学习全过程记录的综合考核方式改革有迫切的教学实践需求。

(2) 配合慕课资源建设,采用线上线下翻转混合教学,借助移动端APP软件等,可设计合理综合考核方式,方便实现基于学生学习全过程记录的学习效果评价。

(3) 基于翻转混合教学、配套学生学习全过程记录的综合考核模式,相比传统教学与考核模式,能提升通识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通识全过程考核
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在工程中的应用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