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留学生应用地质学专业建设探讨
2019-11-12焦建刚张贵山符超峰李荣西
陶 霓,张 伟,焦建刚,张贵山,符超峰,李荣西
1.长安大学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2.长安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沿线国家资源、环境和工程建设领域项目的数量和体量显著增加,从事相关领域基础地质调查、勘查、评价、开发与管理的应用地质技术人才供不应求。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选择到我国高校相关地学专业学习深造。笔者所在的长安大学以培养国土资源、公路交通、城乡建设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较早地开始进行留学生培养方面的探索,近年来已为俄罗斯、埃塞俄比亚、乌干达、也门等3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了数百名面向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本科毕业生。本文拟结合实际工作,浅谈“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应用地质学专业本科学历留学生培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应对措施与方案,以期为国内地学专业的留学生培养提供参考。
一、留学生应用地质学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机遇
1. 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高等教育“985工程”“211工程”及“双一流”建设等重大项目的实施,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教育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以最新发布的2019年5月份的国际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学科排名数据为例,共有55所国内高校的地球科学、工程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化学、计算机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等12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1‰,其中包括30所高校的工程科学和3所高校的地球科学学科[1]。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包括地球科学和工程科学在内的多个专业学科国际影响力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并持续提升,为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2.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留学生数量明显增加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提出共同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3日,习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中提出共同建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二者合并简称 “一带一路”[2]。“一带一路”倡议的理念包含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2]。截至2019年4月30日,已有131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成为 “一带一路”合作国家或组织[2]。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中国作为留学目的地。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万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我国各高等院校学习,其中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总计25.8万人,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52.4%,比2017年增加了0.3万人(其中学历生增加1.7万人),增长比例为0.6%。相比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的2012年,6年间来华留学人员增加了16.4万人(其中学历生增加12.5万人),增长比例高达33.3%[3]。可见,不仅来华留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同时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华攻读学历课程。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人数的增加最为显著,2017年沿线国家留学生总数已达31.7万人,占全年留学生总人数的64.8%[4]。仅以笔者所在的长安大学为例,“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留学生总人数显著攀升,2018年比2012年增加了10倍(图1);2012—2018年的341名本科学历留学生中,就有326名是来自“一带一路”国家,占比高达95.6%(图2)。
图1 长安大学2012—2018年留学生人数统计
图2 长安大学2012—2018年本科留学生国别与人数统计
中国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来华留学生的专业选择也与早年有所变化。随着近年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多种产业实力迅猛提升,更多的留学生选择到中国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工科、理科专业求学,而非早年更受留学生欢迎的汉语、中医药学等专业。据统计,2016年相比2012年,理科、工科、教育和农学等专业的在华留学生数量增幅均超过100%;其中增长最快的学科为工科[5]。长安大学2012—2018年本科学历留学生的专业分布数据也体现了留学生专业选择以理工类为主的特征,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地球科学等理工专业共占比达83%(表1)。
表1 长安大学2012—2018年本科留学生专业人数统计表
二、留学生应用地质学专业培养机遇与挑战
应用地质学是一门将当代地质学与工程学相结合的交叉性学科,将地质学理论、方法和技能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融合地质技术与工程建设、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型专业。其在学科体系、知识架构、课程设置等方面与文史类专业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分析新时期应用地质学专业留学生培养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索适合于学科专业特征的留学生培养方案和管理制度对提高留学生的质量、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新时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和留学生学习需求
资源与环境、工程建设、经济与管理等领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产业和重要引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和巨大的工程建设需求。近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资源、环境、交通、水电、城乡建设等工程建设行等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道路、隧道、桥梁、大坝和建筑等)遇到大量复杂地质问题,使得上述行业领域对应用地质专门技术人才的需求突出,应用地质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专业国际化建设成为解决这一人才缺口的有效途径。
国际环境和专业实际要求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宽广的地质学理论基础和技能、扎实的建设工程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良好的人文素养、较高的现代工具应用能力、高度社会责任感与高尚职业道德、较强的创新意识、竞争与合作能力。具备使用本专业的知识体系与技术手段进行矿产资源勘查、灾害与环境地质评价,解决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道路、隧道、桥梁、大坝和建筑等)遇到的复杂地质问题的能力。具备在资源、环境、交通、水电、城乡建设等工程建设行业,负责基础地质调查与评价、设计与管理以及新方法、新技术研发的能力。这样的专业基础全面扎实、知华友华的应用地质学国际通用人才的培养对于具体承担或参与合作项目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由此可见,应用地质学留学生专业的建立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以满足新时期来华留学生的现实学习需求。
2. 目前留学生教育存在的共性问题
(1)语言和文化背景差异。
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绝大多数无汉语基础,掌握汉语对于绝大多数的留学生而言并不容易。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其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等都存在各种程度的差异,有些留学生出现了交际困难,甚至无心学习的情况。此外,来华留学生的入学考核通常是依据本国高中毕业证书、高中成绩单及相关补充材料,我国尚未建立有统一的留学生入学资格评价体系,录取的留学生实际受教育程度和认知水平往往参差不齐,而应用地质专业的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现在的教学形式又是以中文课堂理论讲授为主,互动有限,教学中存在一定的交流障碍,导致在给留学生实际授课中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限制了专业教育的教育水平,与国际教育的预期目标有相当程度的差距。
(2)师资和课程设置的限制。
留学生教育对任课教师和留学生班主任(辅导员)都有较高的、针对性的要求,在必备的业务能力基础上,还必须具有外语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当前,很多学校尚未完全推行留学生专职班主任(辅导员)制度,具备专业课的全英文或双语授课能力的专业教师也远远无法满足教学实际需求。此外,尽管近年来留学生人数持续快速增加,仅有少数留学生培养高校为留学生定制系统性的课程体系和制订培养方案,多数高校仍然将留学生与中国学生混编进行教学,导致留学生难以适应中文课堂[5]。毋庸置疑,留学生的培养需要以系统的课程培养体系为依托,但针对留学生的全英文(或者双语)课程较少,尤其是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且已有的全英文(或者双语)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5],直接限制了留学生专业建设的发展。
三、应用地质学留学生专业建设的措施与方案
1. 制订国际化全新培养方案
(1)参考国外高校的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和方向。留学生在以后的就业方面多数会从事本专业所在领域,所以培养其专业技能,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是留学生教育的根本[6]。留学生应用地质学专业须有独立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长安大学应用地质学留学生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参考了多所国外知名地学高校相似专业的培养方案,制订了如下培养目标:①具备从事资源、环境和工程建设领域基础地质调查与实践所需基础地质学和工程学基本知识;②具备使用现代工程工具、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资源、环境和工程建设领域复杂地质问题预测和模拟的能力;③具备将地质科学、工程学、管理科学和专业技术方法有机结合,用于解决资源、环境和工程建设领域复杂地质问题的能力;④具备应用地质学和相关工程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综合研究分析,完成资源、环境和工程建设领域的基础地质调查、勘查、评价、开发与管理等的能力;⑤具备针对资源、环境和工程建设领域复杂工程地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⑥富有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安全、法律、文化、环境健康等因素完成方案设计;⑦具备团队协作,具有健康体魄和适应各种自然环境的心理与身体素质;⑧具备与国内外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能力;⑨具有自主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该专业培养目标强调专业基础知识与解决问题能力、人文素养、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的结合,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国际视野的形成,强调沟通协调能力的发展,既适应于当代社会对应用地质学家(地质工程师)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也适应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沿线合作国家建设与发展的时代需求。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应用地质学专业具有很高的多领域融合性和应用性,应该依托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野外实习基地和战略合作企事业单位等资源平台,在课程组织和课时分配中安排足够的专业实践学时(表2),以保障实现课上讨论,课内作业辅导、实验实习,课下查询文献资料、学习应用新方法使用新工具,课外实验体验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
表2 长安大学留学生应用地质学专业第一学年教学计划表
(2)重视汉语和中国国情教育。汉语和中国基本国情的掌握和了解是留学生开展专业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在华生活的重要方面。培养方案的制订应该给与留学生汉语教学高度的重视和必需的课时安排,保证留学生中文的实际掌握和应用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此外,建议开设“中国概况”一类的通识课程(表2),介绍中国国情、概况、风土人情,宣传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搭建跨文化的沟通桥梁,增进留学生对中国、所在区域、所在院校和中国师生间的必要了解,增强留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和基本国策的认同感,体现国外留学生的融入感。
(3)跨学院统筹实施全英文教学任务。国际化是留学生教育的灵魂。在课程设置上,长安大学留学生应用地质学专业采用所有课程全英文授课。全英文授课对师资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在全校各个院系范围内,统筹协调师资,借助具有海外求学和工作经历的教师的语言优势和授课经历,系统地开设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发展课全英文课程,方能保证留学生培养的质量。具体来讲,长安大学留学生应用地质学专业的主体教学学院是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承担绝大多数专业课程的全英文教学,其他该学院无法独立承担的专业全英文课程则与学校其他相近学科院系共同承担。而高等数学、大学计算机基础、入学导向等基础通识课程的全英文授课则分别由长安大学理学院、信息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等承担。这样在全校范围内跨学院统筹实施全英文教学任务,有效整合了各个院系的优质师资和课程资源,尽最大能力保障所设置课程的教学与实施,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单一院系进行留学生专业培养在师资和教学方面的不足。
2. 单独设班管理,选择有海外学历的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
留学生管理机制方面,可以采用国际教育学院集中管理与留学生分属学院协助培养的形式。国际教育学院统筹安排留学生的招收、校园日常事务传达管理服务等工作,帮助留学生更好融入学校环境与生活。同时,学校其他各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参与留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留学生分属学院为留学生单独设班,指定有海外学历的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一方面,协调安排留学生在学院的各项教学活动,发动院内学生组织积极与留学生群体接触沟通,增强留学生与教学院系的紧密度;另一方面,有海外学历的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可以通过与留学生的日常交流增进其对本专业的认知,作为留学生与院内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纽带,可以有针对性地推荐留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不仅能够帮助留学生快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状态及学术前沿,而且有助于促进留学生所属学院教学科研的深度国际化。
四、结语
应用地质学留学生专业的建立和建设以“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契机,以培养国际通用的应用地质学高层次人才为目标。本文结合应用地质学留学生专业的特点,分析了该专业留学生培养所面临的机遇及挑战,提出了留学生应用地质学专业建设的措施与方案,为我国高校地学专业的留学生培养提供参考。希望留学生应用地质学专业的建设,能够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资源、环境和工程建设领域的基础地质调查、勘查、评价、开发与管理,同时对相关国家在地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