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6年河南省失业保险的再就业促进效果评价
2019-11-12汪新琴
汪新琴
(河南工程学院,郑州451191)
1 引言
河南省失业保险制度实施以来,为全省失业人员提供了再就业保障。失业保险条例统一规定了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期限和金额标准,让失业人员在寻找工作方面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与地方职业介绍机构进行的合作,缩短了失业人员的待业时间,使其能以更高效率获得新工作。同时失业保险在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支出也有所增加,使得失业人员的劳动技能和素质有所提升,也有利于提升其再就业成功率。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效果如何,需要进一步的定量分析。
2 指标选取
本文主要采用纵向综合评价法,构建线性函数,利用客观赋权的方法确定权重,从不同的角度对河南省失业保险的时序数据进行评价,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再就业的功能就可以有较全面、准确地体现。指标选取主要考虑到“失业保险相关”和“再就业促进相关”两个维度,参考以往学者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成果,确定了以下六项:①城镇登记失业率X1=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0%;②失业保险参保率X2=失业保险参保总人数/城镇从业人口总数×100%;③失业保险受益率X3=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0%;④人均失业保险金支出X4=全年保险金总支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⑤人均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X5=年末失业保险金累计结余/失业保险参保人数;⑥再就业职业介绍成功率X6=职业介绍成功人数/登记求职人数×100%。
3 数据分析
3.1 各项相关指标原始数据
表1 2009-2016年河南省失业保险相关各指标原始数据
由表1可知,2009-2016年,河南省城镇登记失业率逐年稳步下降,失业保险的参保率和受益率大幅下降,同时人均失业保险金支出和人均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大幅上升,再就业职业介绍成功率则一直处在波动过程中。
3.2 指标规范化调整以剔除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
为了保证数据的可比较性,需要将人均失业保险金支出和人均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两项指标剔除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即将其实际数值除以当年CPI 指数再乘以100,表2即剔除物价影响后的结果。
表2 部分指标规范化调整后的结果
3.3 将两逆向指标正向化
在以上各指标中,城镇登记失业率和人均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两项的数值越小越好,其他都是越大越好,故将这两项进行逆向指标正向化处理,即对其取倒数,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部分逆向指标正向化处理结果
3.4 将各指标消除量纲后取值
由于各指标的计量单位不统一,不能直接进行处理,需要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否则结果是无意义的。故采取统计软件对各项指标求标准分,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各指标去量纲后处理结果
3.5 确定各指标权重
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由变异系数(标准差与平均值之比)来确定,权重与变异系数之间呈正相关。计算步骤如下:
④将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占总变异系数的比重作为各指标的权重系数
表5 各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由表5可知,六项指标中,人均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和人均失业保险金支出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失业保险受益率和再就业职业介绍成功率,失业保险参保率和城市登记失业率所占比重最低。
3.6 构造综合评价模型,并计算历年得分
具体模型如下:
其中,
上述模型中,Yk即某一年的综合评价值,值越大,说明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再就业的效果越显著,负值说明在促进再就业方面发挥的作用小于整体平均水平,正值则相反。各年份综合评价值的计算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各年份综合评价值
模型计算结果显示,2009-2016年,综合评价值先一路下降,到2013年到达谷底,后有所回升。尽管城镇登记失业率在逐年下降,人均失业保险金支出在逐年上升,但失业保险参保率和受益率都在呈下降趋势,人均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也在逐年攀升,同时再就业职业介绍成功率则一直处在波动过程中。这反映了河南省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效果在2009-2010年间最佳,此后几年表现都不太理想,分析模型可知,主要是权重最大的人均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这一逆向指标上升较快,给最终评价结果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失业保险的受益率和参保率逐年下降也起到了不小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