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虚拟校园卡系统建设与研究
2019-11-12汪涛
汪 涛
1 背景与现状
校园一卡通是伴随校园信息化发展的产物,起初被应用在食堂消费、浴室淋浴、超市购物中,之后随着需求逐渐延伸,并被广泛应用到校园各个功能应用系统里。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覆盖了食堂消费、洗浴、开水炉、图书馆借阅、门禁、会议考勤等多个领域。为学校广大师生的生活、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随着网络条件的成熟,“无卡交易”正逐渐向移动支付方向发展。介质也从早期的光电卡、M1 卡到cpu 卡、异型卡、手机卡、手环等多种表现形式[1]。
为满足师生移动支付的需求,南京医科大学在2018 年完成校园卡扫码支付功能,在校师生可通过学校微门户的扫码支付在食堂、超市等场所实现在线扫码消费,也可实现在微门户里校园卡充值、水电缴费、网上预订等,为全面实现虚拟卡功能奠定了基础。
2 实体卡的弊端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技术的不断发展,实体卡系统的网络封闭性和支付便捷性逐渐显现不足,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2.1 实体卡容易丢失
实体校园卡容易丢失,从南京医科大学这几年校园卡使用情况来看,每学期因为校园卡丢失而补办的校园卡平均三千余张,一旦丢失校园卡后,师生在校园内会变得“寸步难行”[2]。
2.2 容易造成卡片冻结
一方面校园卡与银行卡圈存需要写卡下发补助改变余额,另一方面校园卡终端消费,易受网络环境影响造成卡库不平,引起系统冻结,严重影响使用。
2.3 不能脱机使用
校园卡手机端支付符合师生用户的使用习惯,但是卡交易必须通过终端机具才能完成写卡操作,完成交易整个流程。
2.4 支付介质的安全问题越加突出
Mifare One 卡由于逻辑加密简单,2009 年被破解复制,市面上时有复制卡信息出现,因此一方面校园卡系统需要升级,以及时识别复制卡,避免餐饮超市等脱机交易。
实现一卡通系统的云化、移动化是打破现有系统的局限性的钥匙,需要打破传统的卡认证模式,加入二维码、手环等新的认证介质载体,实现介质互通。
师生在出入各门禁通道及需身份认证的场合时更加灵活;采用实时联机消费,运用与后台系统实时认证的数据交换,验证卡片信息,在线交易。采用动态二维码加密,传输数据加密等方式确认数据安全;建立自助服务平台,为自助终端提供通用的服务接口,实现自助终端和一卡通业务系统的协作办公;结合全校基础数据库,满足数据资源开放共享要求,完善校园一卡通管理信息化体系,利用大数据技术,多维度展示校情,预测未来趋势,为业务管理部门提供认证和支付的基础数据服务,为一卡通的基础服务保障提供决策数据的支撑。
3 解决方案与实现
根据上述特点,南京医科大学信息化建设管理部门,对校园虚拟卡系统进行设计,方案主要包括:
3.1 平台体系设计
基于一卡通的支付和管理体系,新建分布式云架构的在线支付平台,大幅提升系统高并发业务的处理能力。
将现有的校园一卡通卡账户、电子账户信息合并,数据整体导入在线支付平台,在线支付平台将作为全校统一的校内支付平台使用,现有的校园一卡通系统承担认证和管理功能。
在线支付平台作为校园支付的统一出入口,对校园内的消费进行统一管理,合作银行、第三方支付接入。在线支付平台提供安全、灵活、开放的支付接口,方便各部门、系统使用。
3.2 账户体系设计
校园卡在线支付平台和账户管理遵循互联网金融标准设计;完整的在线支付账户管理体系(一户多号);在线支付账务清算、处理模式不变,支持与财务系统联动,实现商户自动清算。
3.3 机具设备设计
新的校园支付终端设备全面支持电子帐户交易、支持二维码服务,消费终端(有操作屏)支持生成动态支付二维码,支持有线、Wi-Fi、3G/4G 等通讯方式,网络问题时可自动切换。
3.4 现有卡片过渡
新卡结构采用补充的方式,在维持旧卡结构不变的基础上在后续区域存放新数据;优化新卡结构,以提升读写效率,所有终端读卡设备更新后,由持卡人到自助设备上改写旧卡结构成新卡结构。旧卡丢失后自动补办新卡。
图1 虚拟校园卡架构
4 系统升级步骤及效果
4.1 一卡通核心后台升级
校园一卡通核心后台服务升级为一卡通在线支付后台服务系统。增加分布式后台服务、在线支付类别、多结算主体升级包、清算系统模块、网上支付模块、服务平台转账模块、圈存机转账模块、CPU 卡密钥体系,增加对新的在线支付平台的支付对接模块,增加与在线支付平台的交换数据的协同处理,同步账户开户信息、状态信息等。
4.2 网络及POS 机部署
现在一卡通都是采取“商务网关+Pos 机”为主的消费模式,因为通讯传输速率、数据量无法达到扫码的要求,系统升级为扫码支付后,扫码支付在线交易数量会大大激增,现有网络需要升级成以光纤为主干的以太网,以保证在线交易的正常使用[3]。
5 效果与展望
虚拟校园卡系统建设完成后,可以实现人脸识别进出校门与宿舍、人脸识别就餐结算、微信、支付宝、银联等多种二维码一机付等多项功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图2 第三方扫码消费数据增长表
南京医科大学正在研究将虚拟卡系统数据引入到智慧校园中,为个性化服务、特色化管理提供数据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