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瑾和他的诗:一种怎样的范式?
2019-11-12□安歌
□安 歌
一
自朱雀门至龙津桥,一些房子举着
碧绿的月亮
它们的招牌鲜明——
请春风品尝消失的往事。夜晚浩渺
獾儿、野狐、批切羊头、辣瓜旋儿
金丝党梅、盘兔、煎夹子……它们
在个体的季节不动
等着鲜花
让出通往天空的道路。我不想举杯
这样一个夜晚,适合一个异乡之人
慢慢从人类的裂缝中回到自己身体
我将通过本文对李瑾及其作品给出一个总体判断,而不是深入词句进行文本分析。他的诗歌并不晦涩,倒是作品后面隐藏的个人探索值得挖掘。我坚持认为,李瑾是新时期以来一个能立得住的作家和诗人。这一判断基于如下理由:虽然他出道较晚,但却极为罕见地对文体抱有高度敏感,并创造性地拓展了体裁的表现力,并使之成为一个自洽而统一的体系。新时期以来的作家中,我唯一关注并发表过评论的就是李瑾,原因在于我惊讶于他的创造和探索。我曾表示,他不仅在小说创作中通过故事集《地衣——李村寻人启事》“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和散文之间的新文体”,“自觉探索了乡土文学的一个新方向”,而且在诗歌创作中通过诗集《孤岛》《人间帖》将“现代诗与各种文学体裁结合起来”,探索了很多新的样式,同时吸收了各类小说的表达元素,拓展了现代诗叙事和抒情的空间。我读过他的“诗歌终结论”,内心也比较认同。我猜想,他不断地破坏诗歌的界限并持续进行重塑,显然出于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现代诗歌不能再进行自我复制,必须通过创新重新确立自己的“身份”和主体性。否则,即使存在,也是一种消亡。
二
(索观诗稿,……多未成篇者,询其故,笑曰:“无师之作,愿得知己堪师者敲成之耳。”)
隆隆的地铁在忏悔,不舍昼夜正赶往
前生的我,在忏悔
时间无用,只适合轮回,一两缕白云
只适合谁拿来写信。整个山川,无法
描绘,一些未遂的
尸骨注定空手离开
而另一些注定迎风落泪。我爱过空虚
爱过有毒的植物胜过嘘寒问暖的众人
他们连树梢的一丝
颤抖,都不曾领会
人间脆弱,被谁折断的地方,又重新
长出一截,只是多了一对别枝的乌鹊
我相信一般人都会认同这样的观点,诗人“一直在创造或应当创造我们永远向往但并不了解的一个世界,因为他赋予生活以最高的虚构形式,否则我们的生活是不堪设想的”。但诗歌在生活中被边缘化,诗人已非“必要的天使”也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在诗歌命运注定暗淡的技术主义时代,我们究竟是将诗歌视作一种独自吟唱的“单边幻象”,还是将诗歌视为可以自我救赎的生命体呢?李瑾的答案是后者。在写作实践或纸笔对话中,李瑾以个人写作为出发点,通过诗歌“纠正”现实。当然,这个现实不止于时代困境,也暗含着文体困境(诗歌以什么样的面目拥抱未来,这是个人和诗歌“在大变中的使命和定位”。诗歌的文体困境在于这样一种体裁或样式已经重复了百年而无法容纳当下),文体的成熟意味着一种桎梏,我们的熟稔和惯性将诗歌引入轻浮和世俗,而这正是时代提供给我们的主要精神产品,包括物质的。李瑾几乎凭一人之力更新了我们对诗歌这门“简单”“分行”艺术的认知,他创造了戏剧体、日记体、书信体、年谱体、回忆录体等体裁,并以新诗的表现手法,解构和重建了《诗经》、《山海经》、《尚书》、《公羊春秋》、《楚辞》、《论语》、《孟子》、《庄子》、《水经注》和《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浮生六记》等几十种经典著作。同时,重新诠释了屈原、王羲之、李白、颜真卿、宋徽宗、黄公望,林冲、关羽、林黛玉、崔莺莺、范进、杜十娘、孙悟空等人文形象,甚至对《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传世画作也进行了诗性解析。不能将这种创造力粗暴地理解为嫁接或转换,更不能简单地化约为向古典借资源,不妨参考一下伽达默尔对荷尔德林的评价:“我们的诗人没有一个像他那样仿佛被未来的当下所吸引。未来就是他的当下,就是他所见到的东西,并以诗文形式宣告出来。”要知道,荷尔德林虽然一生只发表了不足一百首诗,却建立了一种新的诗歌范式。
三
南山经:我们不种豆,只种植影子。影子
扶稳季节的手
在人间世寻找余生
一种声音,拖着长长的彻骨之痛
在影子面前食人,且不让人知道
四
货物对船深信不疑,大地也是,大地登上
码头,还留恋玉砌雕栏和一步一摇的桨橹
桨橹是木制的
时间也是木制的,时间浑浊,它的背面
已被刻上了波纹和比卵石还要醒目的文字
王家纸马店生日兴隆,一个个顾客让光阴
更加醒目
……竹篙忍无可忍
五
生活是我的第二故乡,秋天只能算是
第三。时光用老,自然就会把一个人
安置在阴影里
古时候,落叶不会悲秋
一匹怒马经过驿站,主人会替它收下
整片暮色。圣旨是好的,圣旨出发前
一定频频举杯,和山川
道声别来无恙,和命运道声后会无期
择不处仁也是一种智慧
六
一个胡同是一部编年史。中午
我沿密雨拐入咸阳
张仪和白起都在一个横切面上
他们在密谋些什么?密雨之中
光阴执着于自己的
流逝,却对身外事物浑然不觉
此刻,冢中枯骨都有通灵能力
都在风声鹤唳里面完成了知觉
世界是辽阔的
但又窄于一段悲伤
我在胡同里面看到了历史及其
虚掩的门和窗。那些雨落下来
加深了潮湿的罪恶
门和窗被夜晚关上
注释:
①李瑾:《东京梦华录》,《人民文学》2017年第9期。
②我的这个判断是得到同仁支持的。一则新闻稿指出: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诗人,围绕李瑾的诗集《孤岛》在北京举行诗歌创作研讨会。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了李瑾诗歌创作所取得的成绩,认为他一方面将现代诗与各种文学体裁结合起来,创造了戏剧体、日记体、书信体、年谱体、回忆录体等样式,拓展了现代诗叙事和抒情的空间;另一方面,他善于借鉴经史子集、古典小说和散文等经典和名篇,将古典资源整合成为新诗的内在元素和外在修辞。鲁博林:《李瑾诗集〈孤岛〉获得专家肯定》,《光明日报》2017年1月16日。
③安歌:《让人在时间面前立起来——谈李瑾〈地衣:李村寻人启事〉》,《人民日报》2018年5月29日。
④安歌:《现代诗的古典资源》,《光明日报》2016年8月22日。
⑤李瑾:《〈浮生六记〉杂咏》,《诗歌月刊》2018年第11期。
⑥华莱士·史蒂文斯著,刘象愚译:《必要的天使》,《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4页。
⑦刘涛:《离开“新诗”,走出“孤岛”》,《文艺报》2016年12月12日。
⑧伽达默尔著,吴建广译:《荷尔德林与未来》,《美学与诗学:诠释学的实施》,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3页。
⑨李瑾:《山海经》,《诗歌月刊》2017年第7期。
⑩伽达默尔著,吴广建译:《荷尔德林与未来》,《美学与诗学:诠释学的实施》,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