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江油
2019-11-12桑格尔
□ 桑格尔
江油,因为有了李白,所以被世人称为李白故里。
江油是不屑于与谁抢争 “李白故里”的。至今安放在江油李白纪念馆里的两块宋碑,就足以说明“李白故里”究竟在哪里。
作于公元994年的 《唐李先生彰明县旧宅碑并序》碑、作于公元1068年的《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碑 ,两块宋碑分别载有“先生旧宅在青莲乡,后往县北戴天山读书……”“翰林学士李白,字太白,少为当县小吏,后止此山……”等文字,是李白出生于江油的铁证。
唐代李阳冰的 《草堂集序》,作于唐肃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即李白去世之年。这本书是李阳冰受李白嘱托而编辑的,书中有关李白身世之处,皆为根据李白的自述而成。李阳冰写道:“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嵩九世孙,蝉联珪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这里不仅点名了李白的出生地,还写下了李白名字的由来。
范传正是地方长官,与李白的两个孙女有过交往,当时两个孙女已经嫁给了农夫为妻,为此,范传正还劝她们改嫁士大夫呢。李白去世五十五年后的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他写了《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这是了解李白籍贯生平的权威文献。碑中写道:“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谱牒。公之孙女搜于箱箧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数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故自国朝以来,漏于属籍。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复姓,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名之与字,咸取所象。”这里不仅写明了李白的“陇西成纪人”,是“其先”人所居,而且明确指出李白的出生地是蜀之 “广汉”。当时的“广汉”下辖昌隆县,就是后来与江油县合并的彰明县,李白出生地青莲就是广汉昌隆县的辖区。
李白生前好友魏颢,在受李白之托编定其文集后写的 《李翰林集序》中说:“蜀之人无闻则已,闻则杰出。是生相如、君平、王褒、扬雄,降有陈子昂、李白,皆五百年矣。白本陇西,乃放形,因家于绵。身既生蜀,则江山英秀。”
唐朝有一位叫刘全白的诗人,很小的时候就会写诗,李白因此而认识他。李白去世后,刘全白出任安徽省池州刺史,途径当涂龙山时,前往李白墓进行了凭吊,并写了《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内有“君名白,广汉人。性倜傥,好纵横术。善赋诗,才调逸迈,往往兴会属词,恐古人之善诗者亦不逮,尤工古歌。少任侠,不事产业,名闻京师”的记述。
由此可见,无论是李白的亲友,或是稍后的学者,都明确记述李白是生在江油的蜀人。而上述碑文及文集所载的“神功”年号,应该是“神龙”年号的笔误,期间,早有裴斐等学者推理证明。
开元十三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他广泛的漫游写诗生涯。从公元701年出生,到公元725年出川,李白一共在他的故里江油生活了25年。其间,留下了很多遗址遗迹遗踪,如李白老宅陇西院、青莲李姓族人祠堂太白祠、李白衣冠墓、李白胞妹李月圆的粉竹楼、李白淘笔的洗墨池、磨针溪、李白母亲常去洗衣的蛮婆渡、太白洞、李白小道、普照寺、大小匡山等等。除此之外,江油作为李白的故里,还流传着很多关于李白的传说故事,如咏石牛、红岩夜雨、铁杵磨成针、观山火续句、《题江油尉厅》、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等等。
李白是江油人,江油是李白故里,乃不争的事实。
作为李白的同乡,我的老家在月爱寺,距离李白故居青莲,大概有15公里的路程。我家门前的三岔河在一个名叫合江村的地方汇入了涪江,涪江再流淌一个小时就到了李白老家陇西院。陇西院在一个小山包的脚下,山虽不高,却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天宝山。我不知道这个山名的由来,查了很多资料,也都模糊含混。“百度”一下过后,我发现,在中国有很多座名称为“天宝山”的山,黑龙江有,吉林有,福建有,山东有,湖北亦有,四川会理有,等等。我想,除了百度列举的外,肯定还有很多很多。吉林和四川会理的天宝山,以产铅锌矿而得名;黑龙江的以盛产“七两为参、八两为宝”的大棒槌人参而得名;湖北的以山中素多中药材而被李世民赐名;福建漳州的天宝山因 “有珠夜飞入九龙江为渔者所得,以贡於朝”,故名。而江油的这座天宝山呢,史料记载甚少。对此,我倒有兴趣去“探幽”一番。
公元742年,是唐玄宗李隆基将年号由开元改为天宝的第一年,即天宝元年。这一年,41岁的李白经由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举荐而被唐玄宗赏识,成为唐始设立的翰林院的待诏供奉。李白的待诏供奉身份虽然无甚实权,但对于他地处盛唐偏远蜀地的家乡人来说,却是值得逢人就摆的大事件。况且还有“天宝中,皇祖下诏,征就金马,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唐李阳冰《〈唐李翰林草堂集〉序》)这样的礼遇,以及“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这样的传说。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历史上的中国,偏僻乡野之地,大抵没有具体的名称,有的话,也不过是些康家湾、四方扁、一碗水、三叉河等诸如此类的俗家俚语。不唯如此,就是人,也有很多既无姓氏也无名字的,不过就是唤作狗娃子、猪娃子、张三、李四、幺女子而已。
青莲的天宝山,不高不陡,四周也没有连绵不绝的群山簇拥,就是紧挨着它的另一个土包,也仅被当地人唤作桃花山。桃花山,好理解,一定是此地广植桃树的缘故。但天宝山,一无矿藏,二无达官显贵居住于此,这样的名字委实令人费解。天宝山西南脚下,就是李白出生的院子。史料记载,后人为纪念李白,遂将此处命名为“陇西院”。——乃因李白“其先陇西成纪人”也。由此推断,天宝山名称的由来,是否也与此相关呢——那就是乡人因夸耀李白于天宝元年被唐明皇李隆基诏为翰林院的待诏供奉而将本来寂寂无名的此山唤作“天宝山”了呢?
天宝山东边不远处即是从松潘高原之最高峰雪宝顶而来的涪江。涪江在江油冲刷出一大片平原——江彰平原,从离此约30公里外的上游武都,到下游三四公里的九岭,方圆700多平方公里,素有四川第二大平原之称。著名的中坝附子和中坝酱油就产自这块肥美的土地。
历史上的江油曾分治两县,包括江油和彰明。
江油建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于今境内雁门坝设置德阳县,晋武帝泰始年间 (公元265-274年)自白沙戍(今湖南省湘阴县北)移置汉昌县(即后来的彰明县)于今青莲镇。西晋怀帝永嘉年间 (公元307-313年)于今境内小溪坝镇侨置北阴平郡和阴平县。东晋安帝隆安年间(公元397-401年)于今雁门坝设置新巴郡和新巴县。北魏宣武帝正始二年(公元505年)于今平武县南坝设置江油郡和江油县,同时设置龙州于阴平县治地。建置屡经兴废变迁,唯江油、彰明两县历代沿袭了下来。
彰明县治在天宝山对岸的彰明镇,过去叫治城。“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据说,李白的这首诗就是在这个小县城里的太白楼写下的,此时的李白才五岁。太白楼原在彰明城内的青莲书院 (现彰明初中),1985年整体搬迁到青莲的粉竹楼,然昔日风貌已荡然无存,完全看不到“危楼高百尺”的样子。
在彰明县治,李白做了几年小吏,留下了 《题江油尉》《观山火续句》这样讥讽官僚不关心民众疾苦的诗篇和传说。此后,他一路向北,经普照寺、龙门寺、竹林寺、月爱寺、泗州寺、读书台、太白渡、观音庙、因明寺,在戴天山访道求仙,遇到了影响他今后一生发展的高人赵蕤。
江油地形南北狭长,东西褊窄,像一只草鞋,竖放在海拔从两千多米的龙门山脉东北部渐次向一般海拔为六百余米的成都平原之间的舒缓地带上。这样的地形走向,催生出了江油西南、东南为浅丘和盆地,西北、东北为高山峡谷的地理风貌。
龙门山脉北边紧挨岷江,再往西北,就是青藏高原,长江、黄河等中国几条大河均发源于此。东边最高峰叫摩天岭,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它的险峻。摩天岭地处川陕甘交界,自古为兵家要塞。三国时期魏国将领邓艾曾率兵从此地西进入蜀,直接导致了蜀汉政权的灭亡,为三国一统奠定了坚实的根基。翻越摩天岭往东八百多公里,即进入关中地区。
汉代时,江油戍置在今平武县的南坝镇。江油之名也来源于此。松潘高原最高峰雪宝顶的积雪在融化后,沿西南方向奔流而来,各支流也在江油戌置所在地的南坝与之汇合,遂称涪江。江油即为 “江之所由”之意。因“由”“油”相通,后世又将“江由”写作“江油”。
江油戍的另一个名字叫江油关,这是从它军事战略上的位置来说的。这是邓艾“偷渡阴平”、西进蜀地遇到的第一个军事关隘。
绵延两百多公里长的龙门山脉不仅是四川盆地与关中地区的连接点,也是汉人居住地与氐羌人聚集地的分水岭。西北处的阿坝草原就是历史上水草丰盛的松潘大草地,繁衍生息着古老的氐羌族群体。
江油地处北纬30度附近。北纬30度这条纬线,贯穿了世界上许多令人难解的著名的自然及文明之谜的所在地。比如恰好建在精确的地球陆块中心的古埃及金字塔群,以及令人难解的狮身人面像之谜,神秘的北非撒哈拉沙漠达西里的 “火神火种”壁画、死海、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传说中的大西洲沉没处,以及令人惊恐万状的 “百慕大三角区”,让无数个世纪的人类叹为观止的远古玛雅文明遗址等。
同地球上所有处于这一纬度的地区一样,江油也存在着许多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观雾山是江油境内最神奇的一座山,常年云雾笼罩,山下的人很难一窥她的真面貌。山上的风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一点也没有任何起风或停止的预兆。在现在很难下雪的江油,观雾山依然每年冬天都会落雪,有时厚达尺余。
观雾山半山腰,有明代中期建成的极乐寺,殿宇恢宏,佛像庄严,是川西北久负盛名的佛教圣地。
从极乐寺山门口笔直地看过去,远处东边几公里处,就是李白访道求仙时经过的窦圌山。在这里,他写下了“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的诗句。
在南北朝以前,窦圌山因山上猿猴较多、两山形状如门,故称“猿门山”。南北朝萧梁时期,有僧人上山建庙,加之山形如圆形粮囤,改称“圌山”。唐代,彰明县主簿窦子明弃官隐居于此修道,后修炼成仙,白昼飞升,后人遂将此山冠以“窦”姓,更名为“窦圌山”。
从窦圌山往北,沿着龙门山脉的东北走向,依次还有藏王寨、老君山、养马峡、大龙池山、云罗山。龙池山最高峰名轿子顶,海拔二千三百五十六米,是江油海拔最高的地方。
江油素有“西海”之称。
如果“江油是西海”的传说不假的话,那么《封神演义》中哪咤在江油出生的事情也就有了来由。一直被人看成志怪奇异小说的 《封神演义》第十二回、十三回、十四回,有关于哪吒的故事,包括“陈塘关哪吒出世”“太乙真人收石矶”“哪吒现莲花化身”等。至今,江油境内还找得到跟哪吒相关的地名和他的传说故事,比如陈塘关、翠屏山、金光洞、乾元山、九湾河、白龙宫、东海口、界尺垭、石矶山等等。
相传哪吒师傅太乙真人修道的地方叫金光洞,哪吒也是在这里拜太乙真人为师的。金光洞就在乾元山的峭壁上。光绪二十九年武丕文、欧培槐等人纂修的《江油县志》卷三《山川志》载:“天仓山,一名乾元山,上有天仓洞,太乙真人祠。又名金光洞,亦谓太乙洞……太乙真人所尝居,名碧云宫。”乾元山是川西北道教的主要发祥地,被誉为太乙真人炼丹圣地、哪吒太子成长摇篮、道家弟子朝圣仙山。
乾元山东北与大匡山相接。清代《江油县志》:“大匡山,在县西三十里,一名大康山,又名戴天山。匡山寺,唐贞观中,僧法云开堂于此,僖宗幸蜀,敕赐中和寺,寺右有李白祠。”宋人杨天惠《彰明逸事》载:“李白本邑人,隐居戴天大匡山。”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匡山碑文记载:“本寺原是古迹,唐李白读书所在。”现存江油李白纪念馆内的宋碑《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载:“玄宗朝翰林学士李白,字太白,少为当县小吏,后于此山读书,于乔松滴翠之坪,有十载。”
“十载”之后的李白已经24岁了,此时的他,决心离开故乡去实现自己“济苍生、安社稷”的宏伟抱负。临别匡山时,他写下了 《别匡山》:“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摇风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莫谓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怀着 “许明时”的远大理想和“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人生抱负,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从此开始了他“诗剑飘零酒一杯”的诡异旅程,在“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人生辉煌中,书写了一代诗仙“大鹏飞兮振八裔”的心路历程。
由此看来,“李白是江油人”所言非虚也。因此,江油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也经由李白而更加密切。
最早因为李白而来江油的人是谁呢?我想,应该是与李白同时同享诗歌盛名的杜甫。一个诗仙,一个诗圣,唐代诗歌的双子座,就这样将中国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推上了巅峰。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这是杜甫在蜀期间写的《不见》。有人认为,此处的匡山,不是指江油的戴天山,而是济南的匡山。孰是孰非呢?我们可以从此诗的写作时间上来进行一些判断。
根据杜甫年谱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不见》作于杜甫在蜀期间,也就是公元759年到766年之间。具体哪一年,我们可以从该诗本身上来推测。原诗题下作者自注:“近无李白消息。”说明与他保持紧密联系的李白,此时“失踪”了。查阅李白生平,我们发现这段时间正是李白因永王事而流放夜郎被赦的那段时间。那么,基本可以推断,此诗应该作于公元761年,即唐肃宗上元二年。
在今天看来,杜甫是李白的忠实粉丝和拥趸者。在成都寓居几年,而且成都距江油不过百四十公里,杜甫没有任何理由,不去李白的老家走一走、瞧一瞧的。
公元1099年,宋代元丰间进士杨天惠调任彰明县令。在彰明期间,他写了《彰明逸事》一书,这是较早记录李白青少年时期在彰明一些传闻逸事的文章。他也是明确记载李白是彰明的人:“闻唐李白,本邑人。”
近代,因慕李白名而前来江油的名人当属著名书家、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和谢无量。1942年,于、谢二人和当时的社会名流、书画家林少和、杨孝慈、严谷声、林君墨、张采芹、吴一峰等人,一同登顶窦圌山。于右任手书了李白 “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的诗句,并请人镌刻于巨石上。谢无量留下了《江油纪游诗》十首。吴一峰自此爱上窦圌山,以后多次来此写生作画,人送“吴窦圌”之雅号。
1962年,经四川省政协提议,江油开始筹建李白纪念馆。1981年,傍依昌明河建设的李白纪念馆竣工。1982年,李白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自此,慕李白大名而来江油的名人或非名人,文人或非文人,简直多如过江之鲫,不可胜数。
江油人习惯将李白纪念馆和太白公园分开来说,其实二者是一体的。所以,李白纪念馆应该包括两部分,即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区和李白文化主题休闲公园区,占地200多亩,据说,这也是当今全世界最大的李白纪念馆了。
高山仰止。李白是我们后人需仰望才能一睹真容的一座高山。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他就是江油的“仙”。江油因为有了他这样一位“仙”而益发仙气氤氲,令人心悦臣服地满怀憧憬之心,谦卑而又执恭敬之礼,埋首膜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