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大学图书馆员职业发展的历程、特点及启示

2019-11-12

图书馆界 2019年2期
关键词:美国大学图书馆员馆员

(金陵科技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1 引 言

图书馆在美国大学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Charles W.Eliot)曾将图书馆比喻为“大学的心脏”。图书馆员是美国大学图书馆管理与运行的重要支撑力量,承担着馆藏发展、教学咨询、编目标引、文摘编制、流通管理以及资源共享等诸多职能。图书馆员的职业发展一般是指图书馆员在专业知识、从业技能、职业归属等综合素养的提升过程,是这一群体胜任并投身图书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条件。

美国图书馆员的职业发展始发于17世纪30年代,其历史演进阶段与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大学图书馆发展理念、价值取向等维度的时代变迁。较为系统地考察和科学地借鉴美国大学图书馆员队伍职业发展的做法、成效与经验,有利于提升我国大学图书馆员队伍的职业素养和岗位胜任力,从而更好地推动大学图书馆的运行、改革与转型。

2 美国大学图书馆员职业发展的历史阶段

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建立与美国大学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但图书馆员的职业发展则远滞后于图书馆本身的发展。围绕选聘、管理、培训、晋升、评价等职业发展环节,美国大学图书馆员的职业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2.1 始发期(17世纪30年代—19世纪50年代)

作为办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图书馆随着美国大学的建立应运而生。哈佛(创建于1636年)、威廉玛丽(创建于1693年)、耶鲁(创建于1701年)等九所美国殖民时期的学院在建校初期都成立了图书馆。这一时期的馆藏量很小,每周仅开放数小时,且仅供教师在馆内阅读。图书馆馆长一般都由院长兼任,馆员一般由教师兼任,主要负责开放维护、值班看守等辅助性工作。为更好地管理数量日益增长的藏书,部分图书馆员自发尝试对书籍进行编目,如耶鲁学院院长克莱普博士与一位助教在1742年开始对所藏 2 500 册书籍分别按照作者姓名字母、上架顺序、主题标目等三种方式进行编目,极大方便了读者对书籍的使用。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大学图书馆发展十分缓慢,针对图书馆员(主要是兼职人员)的职业定位、资格认证、日常培训、绩效评价等都十分匮乏,图书馆员的工作也仅能做到保证图书馆的基本运行。由于管理能力有限,书籍的补充、保存、流通等受到很大限制,例如威廉玛丽学院、哈佛学院的图书馆还分别于1705年和1764年发生过火灾,馆藏遭受重大损失。

2.2 探索期(19世纪60年代—20世纪30年代)

在南北战争期间及之后的一个时期,美国大学获得了快速发展。1862年,美国国会颁布《莫利尔法》(Morrill Act),规定联邦政府通过拨赠公用土地的方式支持高等教育发展。其间,不管是殖民时期建立的学院、通过合并形成的综合性大学,还是新成立的“赠地学院”,都对图书馆发展给予较大支持。尤其是偏重于系科的各类专门图书馆得以建立并获得发展,这不仅丰富了图书馆馆藏资源和优化了运行方式,也对图书馆员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馆员队伍建设方面,多数大学已经意识到图书馆员的职业愿望、技术水平等正日益成为影响图书馆组织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并在日常运行中逐步加大了对图书馆员的全面培训。1876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成立,该协会长期将各行业馆员培训、交流等作为重要活动领域,对大学图书馆员的职业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879年,杜威(Melvil Dewey)提出开展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并于4年后向哥伦比亚大学董事会提交了创建图书馆学院的方案。1887年,哥伦比亚大学成立图书馆服务学院,首开美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先河,初步确立了图书馆教育的理念和服务标准,为各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培养了一大批业务骨干。此后,美国多个大学创立图书馆学系,尤其是1923年至1929年间,在卡内基基金会的大力资助下,美国图书馆学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

2.3 稳固期(20世纪40年代—20世纪末)

随着职业理念、职责分工、教师身份以及管理制度等得到进一步确立,美国大学图书馆员的职业发展在20世纪40年代后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职业理念基本形成,即明确大学图书馆员的职业宗旨就是服务读者及读者至上,馆员根据读者的阅读需要采购资料、编目并为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服务。至此,大学图书馆员的职业发展定位于既相对独立又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其他教师队伍以及广大学生构成了一个紧密的学术共同体。二是馆员分工相对清晰。这一时期的美国大学图书馆普遍将馆员分为专业馆员和非专业馆员,前者约占全馆工作人员的三分之一。按照承担事务的不同,又将馆员分为行政(administration)、馆藏策划与发展(collection development)、技术服务(technical services)、公众服务(public services)等四类。为了提高馆员在读者服务方面的专业性和匹配度,部分大学图书馆自1946年开始依据不同的学科需求设立学科馆员,此举在1960年得到普遍推广。三是专业馆员获得明确的教师身份。随着图书馆在美国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加之经过不断争取,大学图书馆的专业馆员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具有明确的教师身份,享有与教学人员同等的地位,成为大学这一学术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针对馆员的人事管理日臻完善。绝大多数大学对图书馆员的入职选拔、岗位培训、业绩考核、职称晋升等建立了相应的运行制度,为馆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提供了制度保证。例如,多数大学对馆员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定和任命往往采取每年一次、评聘合一的方式进行,同时还对履职成效突出的馆员建立了破格晋升机制。这一时期,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也于1943年成立,它通过颁布各种标准、指南以及为会员单位搭建各类交流平台来引领大学图书馆的发展。

2.4 转型期(21世纪以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兴起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兴起,基于信息手段的编目、检索、查阅、共享等服务呈现“井喷”态势,促使美国大学图书馆员的职业发展在21世纪进入了转型变革期。从馆员队伍人数来看,具有自主工作能力的智能化技术和其他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运用直接导致美国大学图书馆员岗位数量的减少,其中专业馆员占美国大学图书馆职工总数的平均比例由之前的33%下降为28%左右。这些促使美国大学针对图书馆员的职业发展更加趋向于高品质和复合型。一是注重图书馆员信息技术的专题化培训,促进馆员在利用数据库、移动网络终端等开展阅读推广、资源库建设以及日常管理运行方面的能力提升,以满足信息时代的师生对更权威的信源、更快捷的服务的期待。二是提升图书馆员对广大师生的教育培训能力,使图书馆员能够通过专题讲座、咨询(包括线上与线下)等方式,“推荐师生使用何种信息源并为他们提供这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从而培养他们在信息获取与分析方面的良好素养。三是倡导图书馆员在职业意愿、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发展,例如主张为图书馆用户提供最佳服务的“为师生服务”理念,要求图书馆员保持平和公正的良好态度,提出图书馆员与图书馆用户、图书馆员之间的相互合作。从现状来看,美国大学图书馆员发展的转型仍在进行中,目的就是要多措并举促使图书馆员积极适应信息社会在信息传播、知识创造、成果分享等方面的趋势,确保他们在持续变化的环境中能够做到完美并成功地运作,进而展现大学图书馆职能由重在保存知识向重在引领知识创新的转变,从“馆藏建设”为主转向“用户服务”为主。

3 美国大学图书馆员职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通过简要回顾美国大学图书馆员发展的历史进程、核心关切与阶段性成效,可以看出其在选聘入职、专业提升、评价激励、文化凝塑等方面逐渐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3.1 注重选聘标准,严格图书馆员的准入条件

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般分为管理人员、专业馆员、辅助人员和勤杂人员四类,人员的选聘、岗位职责、职称晋升、考核评价、福利待遇等均有所差别。从整体上看,美国大学基于图书馆“作为公正的情报源提供服务”的独特属性,在选聘馆员时强调“需要最有能力且最忠诚的工作人员”,即突出申请者对图书馆职业的高度热爱与强烈使命。在此基础上,着重考察申请者学历、经验、知识与技能、能力等四大类职业能力。就专业馆员的具体选聘环节而言,其准入条件一般分为必备条件和附加条件。必备条件是指美国联邦政府规定申请入职美国大学图书馆的人员必须具有由美国图书馆协会认可的56所大学授予的图书馆学硕士学位及以上学位,申请者如果拥有图书馆学位以外的其他硕士、博士学位也不能获得申请资格。附件条件则是不同大学的图书馆及其下设部门根据岗位性质和用户需求提出的非普遍性条件。例如,美国大学图书馆一般要求从事学科服务的学科馆员在具有图书馆学硕士学位及以上学位的同时,还需要具有与服务的学科领域相关的第二硕士及以上学位,以确保相应学科馆员的服务质量以及他们在对应院系中能获得充分的尊重。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管理与运行越来越依靠信息技术,学科馆员也越来越多地选择在职进修信息技术相关的第二学位。尽管美国大学图书馆界对学科馆员是否有必要获得图书馆学之外的第二个高等学位存在争论,但这一附加准入条件无疑增强了学科馆员队伍的综合素养。

3.2 注重进修培训,促进图书馆员的专业提升

由于用户对图书馆使用需求的不断转变和升级,开展在职进修几乎成为了美国大学图书馆员履行职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些大学图书馆甚至设立专门机构来负责馆员的进修培训事务。美国大学图书馆员的在职进修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继续攻读学位。但由于时间精力所限,工作之余再去修完相关学位课程并非易事,故这类进修方式比较少见。二是具体实践锻炼。图书馆员根据自身的岗位职责,逐渐熟悉、积累并掌握日常业务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岗位胜任力。美国大学要求学科馆员对所负责的学科业务有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如要求文学学科的馆员必须了解各时期的知名作家和经典作品,关注学界对这些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与讨论,熟悉最新的出版发行情况;要求书志学科的馆员了解书志概况,等等。近年来,随着电子文献资源的馆藏量和使用量不断增大,美国大学十分重视图书馆员信息素养的培养,要求图书馆员密切关注每期电子出版物的研究动向,确保能向受众提供最新的咨询服务。此外,还注重图书馆员在馆内不同部门间的多岗位实践,以增强其对其他部门业务以及交叉学科的了解。三是日常的在职培训。美国大学十分注重对图书馆员的常态化培训,且方式灵活多样。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帮助馆员了解和掌握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信念与态度(如基本的职业道德、法治观念等),必需的专业知识以及服务受众进行有效沟通的理念与技巧等。在具体形式上,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一方面,外请专家学者为图书馆员进行专题辅导或现场培训;另一方面,鼓励图书馆员外出参加培训或相关学术会议,开阔视野。近年来,基于网络的虚拟课堂变得愈加普遍,逐渐成为图书馆员进行在职学习、培训的主要途径。

3.3 注重评价导向,激发图书馆员的履职活力

图书馆的服务与馆藏是评价美国大学办学优劣的重要参考,而其服务质量主要通过图书馆员的履职行为加以呈现。美国大学图书馆十分重视对馆员履职情况的评价,以此发现馆员职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为下一阶段制订馆员职业发展的目标、计划、措施等提供依据。美国大学对图书馆员的工作评价一般按年度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图书馆日常职责履行情况、学术交流情况以及为学术组织或图书馆系统提供的服务情况,评价方式包括馆员提交书面总结报告、评价组与馆员面谈、听取部门负责人意见并最终由馆长或图书馆理事会审定结果。在评价实施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一是注重对图书馆员进行分类评价。例如,美国大学在衡量负责参考咨询业务的馆员能力时,主要考察其为民服务、平易近人、专业知识、进修学习和相互合作等五个方面,在评价学科馆员履职成效时侧重于学科专业知识、报告和教学的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灵活性、视野开阔等方面。在职称晋升时,根据研究馆员(Librarian)、副研究馆员(Associate Librarian)、助理馆员(Assistant Librarian)、附属馆员(Affiliate Librarian)四个等级分别考察申请晋升者的业务能力、进取心、科研能力和服务能力等。此外,根据新的发展趋势对不同类别的馆员进行评价指导,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在实施“重新构想图书馆”改革时专门成立图书馆员角色小组,评价并发现学科、采编、行政等不同图书馆员当前的职业能力和潜在的新职能。二是突出读者在图书馆员评价中的作用。一方面,发挥读者在量化评价中的作用,通过纸质的或在线的调查问卷、测评表格等对图书馆员整体及个人进行评价,评价事项包括服务态度、专业水平、工作效能以及改进建议等。这些评价结果一般不会公开发布,而是作为图书馆方面了解馆员履职情况、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以及进一步制订职业发展政策举措的重要参考。另一方面,发挥读者在日常运行中的“软评价”功能,倡导“馆员与读者的交流也是一种合作”,经常组织馆员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在常态化的对话交流中听取读者在借阅、信息检索、数据服务、设施利用等方面的感受,通过这种间接方式帮助馆员了解读者评价,进而改进相应的服务。三是注重对图书馆员进行评价反馈,如在综合量化指标完成情况、专业能力提升情况、学术交流开展情况以及日常服务态度情况等基础上对图书馆员拟定阶段性工作评价结果,并将初步结果及时反馈至馆员本人,充分听取馆员本人对拟定评价结果的意见建议,帮助馆员分析履职情况、发现存在不足的原因,鼓励其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3.4 注重身份认同,强化图书馆员的组织归属

提高对图书馆员的身份认同以及增强图书馆员对自身身份的自我认同,以此强化馆员的组织归属,是美国大学图书馆员职业发展工作的重要维度。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大学图书馆员重要地位的确立是与图书馆在大学办学中重要地位的逐步提升同步实现的,通过200多年的实践探索,美国大学图书馆员的身份才逐步从“图书看护者”向“图书馆采编者”再向“阅读指导者”“信息服务者”转变。一是经过长期的拉锯式谈判协商,美国大学承认图书馆的专业馆员是大学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他们与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具有同等地位和机会。美国大学与学术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颁布的《美国高校图书馆标准(1986年)》明确规定,“图书馆员享受与校内任课教师同等的待遇”。由此可见,专业馆员具有教师身份这一原则已经成为美国大学图书馆的行业标准之一。在实际操作中,图书馆员享受与教师相同的医疗、养老金、保险等生活待遇以及参加大学有关学术委员会、学术性休假等学术待遇。在最新版的《美国高校图书馆标准(2011年)》中对图书馆员在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中的职责作了明确规定,即“作为实现大学教育使命的共同参与者,培育与支持有信息素养的学习者,使其能有效地发现、获取和使用信息以获得学术成就、进行研究和终身学习”。二是重视为图书馆员创造良好的从业文化环境,帮助图书馆员持续保持较为饱满的履职状态投入到服务工作中,使其获得良好的事业获得感。美国大学图书馆根据图书馆员的职业生涯周期的“倒U型”演进规律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培训、进修等职业发展工作,帮助图书馆员在职业初期能尽快进入角色、适应职责要求,在职业中期能适应新变化自主能动地提升自身能力素养,在职业后期能继续保持职业使命意识、必要的精力投入以及履职的激情。其中,鼓励年长的图书馆员担任新入职馆员的职业发展顾问,通过为经验不足的同事作顾问来“有效地增强其自我成就感”以及“应付多样性的要求”“减少功能失常的压力”。

4 对我国大学图书馆员职业发展的有益启示

我国大学图书馆员的职业发展伴随着大学的成长发展而逐步提升,正朝着使命型、专业化、高素质的目标迈进,是推动我国大学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在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科学高效的图书馆员职业发展体系的进程中,我国大学图书馆有必要本着“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借鉴包括美国大学图书馆在内的国外大学图书馆员职业发展的成功做法与经验,助力我国大学图书馆员队伍的高质量发展。

4.1 强化从业信念教育,永葆图书馆员的职业理想

从业信念是指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具有清晰的认知并对其使命、责任与价值秉持坚信不疑的态度。大学图书馆员的从业信念是其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劳动自觉与行为自律的重要前提。美国大学的图书馆员之所以具有良好的工作投入度和较高的工作绩效,与大学和图书馆的管理方常态化地帮助图书馆员确立强烈的职业理想是分不开的。我国大学正处于迈向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期,迫切需要包括图书馆员在内的全体教师葆有执著的从业信念,为实现大学的理想、建设理想的大学而坚守初心、矢志付出。在促进图书馆员职业发展的过程中,一是要通过经常性的思想灌输和价值传递,帮助图书馆员确立“事业为本”的理念,摒弃将从事图书馆员工作视为“一种谋取饭碗的手段”的狭隘思想,促使他们努力站在高位、心存敬畏、干在实处,把从事图书馆员工作作为自身一辈子无比热爱和全情投入的崇高事业。二是要引导图书馆馆员把对事业的追求转化为高质量的服务,始终把服从大学的发展和服务师生的需求放在自身履职尽责的第一位,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应对图书采编、阅读推广、学科服务过程中出现的新趋势新任务,确保图书馆始终处于有序、高效、前沿的运行状态。三是要激励图书馆员保持饱满的从业精神面貌,积极开展与职业理想相关的主题征文、社会实践、典型示范等教育活动,帮助他们克服安于现状、简单维持等职业倦怠思想,在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以及不同岗位上都能够充满干事创业的激情与韧劲。

4.2 推进多样立体培养,提升图书馆员的职业技能

提升职业技能,使图书馆员能够不断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并相应地增强职业胜任力,是大学图书馆员职业发展的核心维度。经过近400年的探索与积淀,美国大学在提升图书馆员职业技能方面形成了较为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模式。由于在一段时期内我国大学对图书馆员队伍建设存在着入职条件设置过低、在职培训不够系统、发展阶段覆盖不全面等不足,导致现有馆员队伍数量足但质量不够高,尤其是馆员的整体职业技能与承担新时代大学图书馆的新使命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大学图书馆应当聚焦馆员的职业技能提升,打造堪当时代重任的高技能馆员队伍。一方面,我国大学应做好图书馆员职业技能发展的宏观布局与系统实施,促使职业技能提升贯穿于馆员职业生涯发展的全周期、全链条。在具体实践中,不仅要注重对新入职馆员的职业技能培养,而且要关注处于职业中期和职业后期馆员的职业技能提升。对于新入职馆员,要严格岗前培训与考核,确保其具备从事图书馆员工作的必要资质,同时通过建立“导师制”指定经验丰富的馆员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实岗指导,使其尽快进入馆员角色、履行馆员职责。对于入职时间较长的馆员,大学图书馆应当规范在职培训制度,明确其参加在职培训的频次、在一定范围内分享培训收获等要求,使学习与分享成为图书馆员的必修环节。同时组织开展面向全体馆员的前沿讲座、操作指导、经验分享、技能比赛等活动,使馆员能及时了解前沿动态、掌握最新技能,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另一方面,我国大学应当在微观层面做好图书馆员职业技能发展的组织与服务工作,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岗位的馆员制定个性化的职业技能提升方案,定期研究每一位馆员的职业技能状况,及时跟进做好职业技能提升方案的实施、评估与反馈,形成有利于馆员职业技能螺旋式上升的正循环。

4.3 创设良好文化生态,增进图书馆员的职业幸福

图书馆员的职业幸福是指馆员在职业生涯中发展需要得到满足、个人潜能得到激发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是其职业发展的一种极佳境界。美国大学在促进图书馆员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浓厚的人本倾向。我国大学应当不断优化内部治理体系,把馆员视为现代大学图书馆的建设发展过程中的第一资源,努力为馆员的职业发展创设良好的文化生态。一是要确立受人尊敬的职业地位。在大学章程中明确图书馆功能定位和图书馆员的职业地位,夯实图书馆在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重点发展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中的不可替代地位,确保图书馆员在申请教学任务、承担科研项目和晋升高一级职务时与其他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具有同等机会,通过这些措施防止图书馆员在大学治理中被边缘化而弱化自身的职业理想与职业认同。二是要给予较为可观的职业待遇。例如,根据岗位职责和履职情况确定的工资、津贴、奖金等物质待遇,赴境内外开展学术交流的机会、必要的学术假期等,以及校方按相关规定应当给予的政策性待遇和福利等,通过这些良好的职业待遇为图书馆员提供较高水平的生活保障和事业平台。三是要建立和谐互进的职业关系。发挥图书馆党群组织在倾听诉求、救助帮扶、活动组织等方面的作用,提高馆员对所在图书馆的组织归属,增进馆员之间的信任度与融洽度。加大读者协会建设,鼓励馆员积极参加以读者协会为平台组织开展的对话交流、座谈分享等活动,无障碍地了解用户需求与用户反馈,从而与用户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5 结 语

长期以来,美国大学图书馆根据大学使命、办学环境、管理政策等因素探索形成了人本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图书馆员职业发展体系,为馆员队伍保持职业追求、提升职业技能与强化职业归属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受思想认识、物质条件、治理经验等局限,我国大学图书馆员的职业发展尚未完全建构完成,这就需要聚焦图书馆员的职业初心、职业技能和职业幸福,在立足本国实情的基础上对异域优秀经验加以合理地借鉴吸收与转化创新,从而形成具有中国话语、中国风格的图书馆员职业发展体系,成为实现中国大学图书馆内部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猜你喜欢

美国大学图书馆员馆员
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员服务能力评价研究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浅析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阅读经典: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
试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素质构建
关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体系构建
论图书馆员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