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下文艺评论需要强化现实观照的几个维度

2019-11-12袁正领

长江文艺评论 2019年6期
关键词:观照文艺时代

◆袁正领

一般来说,文艺评论需要理论支撑,但决不能离开现实观照。清代著名美学家叶燮曾提出,审美要观照“事、理、情”,其中就含有丰富的“现实美”理论。既有的文艺理论是一般艺术规律的反映,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要使评论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接地气,还需要遵循“特殊”的艺术规律。所谓特殊的艺术规律,就是具有时代特色的“事、理、情”。遵循这一规律,就是要在观照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对有关作品做出具有时代意蕴的、合乎事理情理的解读和阐释,在感通创作者旨趣、作品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批评。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僵化的,而是鲜活的。这是品评文艺作品思想性、艺术性的重要依据,也是秉持现实主义精神开展文艺评论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当前文艺评论领域有一些不太好的现象,有的是一味拿文艺理论、美学概念去“框”文艺作品和现象,甚至说得烟笼雾绕、云里雾里;有的满足于文本解读、就事论事;还有的即便是对专业性很强的文本,也只是做些“共性”评说,所见不过众人之所知,难以做出专业性的深度品评。从本质上说,这都是现实观照不足的产物,也是文艺评论标准模糊的反映。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精神气象,文艺评论当以何种视角观照时代、观照现实,从宏观上看有三点值得关注。

一、观照奋发向上的时代氛围

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精神气质,从而为文艺作品烙下深刻的时代印记。因而,艺术家、美学家们都特别强调文艺创作和评论要心系时代,特别要观照时代的社会氛围,通常也称为“时代氛围”。“因为这种‘社会氛围’能集中表现社会的潮流、时代的气息、生活的本质,它和人们的命运、需要、期待交织在一起……从而具有深刻的人生意味。”可以看出,这里所强调的“社会氛围”,是宏观的、总体的精神格调和气象,是整个社会所展现出的精气神,而不是局部的、某个方面的。就当下来说,它是人民大众在实践活动中共同形成的,与每个人气息相通,文艺创作和评论只有充分反映它,才能引起广大受众的共鸣,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与以往不同的是,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感知往往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文艺创作可以靠直觉捕捉时代的气息,表现更敏锐些。文艺评论是理性的,需要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反应要迟钝些,这就是文艺评论面临的更为严峻的挑战。比如,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相当长一个时期,由于我国经济社会还不够发达,文化自信普遍不足,一说起主旋律电影,不少人会持一种逆反心理。再看看近几年的影视剧,已大不一样。就拿近期来说吧,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烈火英雄》,电视剧《大江大河》《特赦1959》等,都是既叫好又叫座。这里有影视剧本身表达方式和能力的问题,而更重要的则是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增强、社会精神面貌的变化。有的影视公司十分敏锐,迅速抓住这一变化,很快崛起;有的原本发展很好,但因对这种变化茫然不觉,则很快陷入困境。面对时代精神风貌的变化,文艺评论工作者更要以高度的自觉性,深入理解新时代的精神气质,才能牢牢把握事业发展的主动权。

这是一个人心思进、昂扬向上的时代。这一特点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存在,近年表现更为突出。当下国内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城市化进程仍在进行;科学技术“迭代”创新,新领域、新业态不断涌现,新机遇不断产生;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减费降税,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社会保障,鼓励创业创新的措施陆续出台等,无不使人们心中充满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预期,从而使整个社会表现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中全国人民的反映可见一斑。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艺术创作和评论也不例外,上述影视剧受欢迎已在情理之中。事实也一再证明,格调低沉、与当下社会精神气质相左的作品,即便是艺术手法上可圈可点,也难以得到广大受众的认可。

这是一个主流价值日益彰显的时代。市场经济建立之初,创业空间广大,法制尚不健全,不少人凭关系、搞投机成了暴发户。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也使一些人的价值观念出现扭曲。投机取巧、蔑视规则、颠覆“三观”似乎成了时尚。反映在文艺领域,泛娱乐化风行一时,甚至达到歪曲经典、调侃伟大、以丑为美的程度。某卫视相亲节目中“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不要坐在自行车上笑”的“经典”台词,可谓是这种状况的生动写照。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法律法规日益健全、社会治理持续加强,人们越发感受到主流价值观念对社会发展、生活幸福的重大意义,强烈呼唤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重塑。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致力于思想文化建设上的“正本清源”,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使靠勤劳、勇敢、智慧实现人生目标成为社会共识,使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风尚。比如反映在文艺作品中,《鸡毛飞上天》《大江大河》中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坚守与忠贞,都是拨动观众心弦的亮点,为人们所乐道。相反,观众对一些剧目被生硬地加入“三角恋”则表现出强烈反感。这都反映了主流价值的日益彰显。

这是一个国民由自卑走向自信的时代。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并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内政外交成绩显著,“一带一路”倡议取得实质性进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并得到广泛响应等,都说明中国正在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这一切的一切也有力地荡涤着自鸦片战争以来国人的自卑心理,激发着中华儿女自信心的强力回归,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战狼2》《红海行动》《流浪地球》超乎想象的成功,从根本上说,正是呼应了中国人民的这种心理变化,引起了广泛的精神共鸣。

总之,时代面貌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当然,这种变化可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也决不仅仅是以上几点,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启发人们从宏观上感受社会整体氛围的变化和特质,抓住文艺事业创新发展的战略机遇,提高文艺评论的站位,更好地发时代之先声、育时代之“新人”,发挥好引领创作和鉴赏的作用,否则就不会有俯察一切、一眼见底的评论。

二、观照张力满满的世态人情

文艺是表达人们情感的,世态人情是它观照的重要对象,特别是影视、戏剧等综合艺术,更是如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世态人情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丰富、复杂,为文艺创作和评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这个问题,从整体上看可以聚焦到三个字来认识,即“干”“变”“苦”。

“干”,就是刚健有为的精神写照,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精神在中国源远流长,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一,在现实中表现为改变落后面貌、追求美好生活的高度自觉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没有止境,这种刚健有为的精神之火就不会熄灭。改革开放以来,这种自觉已不限于“君子”,而是延展到全民,并且表现出日益增强的主体意识。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就引起了大众共鸣。民族复兴、美好生活不是敲锣打鼓能实现的,“干”,就要付出辛劳和代价,就要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就要进行各种必要的斗争。实践的波澜壮阔必然带来人们情感上的波澜起伏,而人们的精神则必须承受一切冲击、震荡和煎熬,并且成为一种常态,这是何等的伟大与崇高。

“变”,就是正在经历的各种变化。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创新求变的民族。往近追溯40年,往远追溯200年,中国的变化均可说是天翻地覆。这种变化渗透到生产方式、社会体系、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方面面。这种变化既来自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势,也来自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追求,所以这种变化还将以人们预想不到的速度持续下去。同时,“变”不是径情直遂的过程,与之相伴的必然是各种矛盾和冲突,包括观念的冲突、利益的冲突、情感的冲突等。就观念冲突来说,就有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保守与激进、主流与偏狭等冲突。这必然使世态人情呈现出多变性、复杂性和矛盾性。电视剧《都挺好》,不少观众觉得是“都不好”,反映的就是这种充满矛盾张力的世态人情。

“苦”,这个“苦”不是不可抗力压迫下“无奈”的苦楚,而是指“干”和“变”的过程产生的苦,是时代前进的律动不可或缺的音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前进中的身心疲惫是苦,矛盾缠身是苦,选择时的纠结与徬徨也是苦,北漂、上漂的“蜗居”是苦,快递小哥的风雨无阻是苦,留守老人、儿童相依度日也是苦,等等。但这种苦中没有消极的怨天尤人、哭天喊地,而是孕育着希望、浸润着快乐,映射的正是坚韧、定力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苦与乐、生与死、得与失、当前与长远等相互矛盾的范畴,从来都是崇高美感的源泉。当今时代,这种美感无处不在。正如歌曲《天耀中华》的一句歌词,“风雨压不垮,苦难中开花”。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均是如此。

总之,当今是世态人情张力满满的时代。我们的评论家应该用更深邃的思想、更广阔的视野去体察它、观照它,作为评价作品的重要依据。用更多饱含现实温度的评论把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揭示出来,把推动时代前进的力量和智慧呈现出来,把蕴含的伟大和崇高展示出来,让英雄们得到颂扬,让进取者获得力量,让徬徨者看到方向,让失意者获得慰藉,让成功者受到警诫,让失德者受到谴责,真正发挥好引领创作、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比如,最近有位评论家在《中国文艺评论》写了一篇名为《中日当代文艺对城市化进程的书写探析》的文章,他在中日文艺作品中选取了《啊,香雪》(小说,铁凝著)、《远雷》(小说,日本当代作家立松和平著)、《岁月的童话》(动漫电影,日本动漫艺术家高畑勋作品)三部作品作为评论的对象。其中,《啊,香雪》是铁凝的成名作,讲的是城市化初露端倪、尚未展开时人们对城市生活的向往;《远雷》讲的是城市化进程中一部分人因某种机缘突然暴富,但因对城市生活精神准备不足而陷入行为错乱,最后以悲剧结束;《岁月的童话》讲的是城市化进程已经完成,城乡差距已经消弥,一些城里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该文从选题上看正是源于对中国当下城市化进程的关切,并且选取了已经完成城市化的日本的两部作品,可谓另有考量。由于中国发展不平衡,有些地区城市化已经完成,多数地区尚在进行之中,个别地方可能才刚刚开始,评论中谈到的问题基本都可以“对号入座”,具有很强的引导和警示作用,对创作和鉴赏的启发性不言而喻,只是当前这样的评论文章太少了。

三、观照纷繁多姿的文化生态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迅速由农业社会向工业、信息社会过渡。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社会分工由简单走向复杂,科技创新及应用突飞猛进,催生了很多新兴事物,产生了很多新兴领域和业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层面还只有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领域,到党的十八大已发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随着工业发展,环境保护问题逐步提上日程,生态文明、生态文化逐渐成为热词。反映生态建设与保护的电影《狼图腾》、电视剧《最美的青春》深受人们喜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感觉到恪守责任、诚信经营等先进商业理念的可贵,意识到指导创业、应对竞争的智慧和勇气的重要,从而推动着先进商业文化建设砥砺前行。比如《鸡毛飞上天》就是一部典型的商业剧、先进商业文化建构剧。依法治国方针的确立、司法体制改革等,则推动着法治文化建设不断前行,目前“法治文化”已成为一些高校的二级学科。2019年上半年播出的电视剧《因法之名》,就很好地反映了新的司法理念和不断进步的法治观念。科教、医疗、军事等领域的文化建设,也都出现了全新的面貌。以上所说还只是纵向上大的方面,往下延伸还有更细的专业领域,如金融、贸易、教学、科研、民事诉讼等,每个领域都有独特的规律性,都有独具特色的生动故事。从横向说,社会阶层、群体构成日益复杂,不同阶层、不同群体都有着不同的审美理想和趣味、不同的文化诉求,有的可能更需要娱乐,有的更喜欢益智,有的更希望增长知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也是各有所好。

总之,无论是行业文化建设,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建构,还是不同群体各具特色的文化需求,都会对创作和评论的专业性、深入性提出要求。不少文艺创作者已敏锐地察觉到这一趋势,已在自觉朝专业化、类型化、分众化方向发展,有的创作主题甚至已延伸到“猎头”这类小众话题。如著名编剧阿耐,本身就是民企高管,写起创业剧、职场剧可谓得心应手。即便是非专业出身的创作者,也会深入一线掌握专业知识、现场体验生活。如赵冬苓创作的《因法之名》、申捷创作的《鸡毛飞上天》,都是如此。评论家如何顺应纷繁多姿的文化发展势头,如何适应文艺创作生态的变化,是摆在面前的最为现实的问题。文艺评论的水平取决于知识结构、生活阅历、思想观念、鉴赏能力等多个方面。没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就无法进行相应的评论。不少评论文章浅尝辄止,新的思想文化内涵解读不出来,存在的问题也看不出来。比如对电视剧《大江大河》,从精神、感情层面解读的多,对其中蕴含的创业智慧做出评论的少,“启迪智慧”的作用发挥明显不足。这都是缺少专业素养造成的,也是脱离具体生活造成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文艺评论工作者就要走“1+N”的路线。这个“1”是指观照大势,从总体上把握时代精神,同时掌握通用的文艺、美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N”是指了解若干专业领域的生态和面貌,同时掌握其基本规律和话语体系。至于“N”代表的具体数量多少、领域大小,就要视评论工作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到,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变化,文化生态在变化,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在变化,文艺评论要想有所作为,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必须自觉顺应这种变化,开展有情怀、有担当、有力量、有温度的批评,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从主观上说,应着力增强观照时代、观照现实的自觉性,广泛摄取各方面信息,深入洞察时代脉动,把握其精神实质,而不能闷在象牙塔里自说自话;应不断强化宏观思维能力,培养以全局的视野、长远的眼光观察、感知事物的能力,用著名导演李前宽的话说就是要培育“大将军”的气度和胸襟;应学会站在历史的高度观照现实,努力把握时代精神更深厚的意蕴,发掘历史进步更深层的动因,达到仰观俯察皆文章的妙境;应利用一切机会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理论只有与实际相结合,才能产生强大的力量,这对文艺评论工作同样适用。总之,只有自觉立足时代前沿、强化现实观照,文艺评论才能切实发挥好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为新时代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注释: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97页。

[2]李泽厚:《华夏美学、美学四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405页。

猜你喜欢

观照文艺时代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1942,文艺之春
关照与观照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浪漫雅痞文艺
节日畅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