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教育中的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培养

2019-11-11尹旸

知识文库 2019年21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数学知识思维能力

尹旸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小学数学教育逐步向创新教育、素质教育转变,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着重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为日后数学领域的深造奠定基础。

1 小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培养的意义分析

普遍而言,我国小学院校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常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和“题海”战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为死记硬背,通过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进行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点教学,对思维能力尚未发育完全的小学生而言是种挑战,很难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阻碍其数学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培养。而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理论概念,建立相应的思维认识,调动并重新组织以往的知识经验,迅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发掘更多的解决方案,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可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与兴趣,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大有裨益,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与小学生的共同努力。

2 小学教育中数学思维方式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思维能力薄弱,教学安排不合理

受年龄和生长发展规律的影响,小学生普遍比较贪玩,且思维能力尚处在发育中,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相较薄弱。而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与施教者,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上侧重于教学质量,通常会依据考试题型着重培养小学生的做题速度与准确率,忽略对小学生数学理解与思考的培养,导致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缺乏条理性,难以招架扑面而来的“题海”,出现在数学运算上不仅速度慢而且容易出错等屡屡碰壁的现象,进而打消了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产生抵触心理,阻碍小学数学教育的开展及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

2.2 忽略学生主体地位 缺乏有效师生互动

不少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存在认知偏差,没有意识到小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体,认为严师出高徒以自我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总摆出一种威严的姿态营造紧张的师生关系,缺乏与小学生的有效互动使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导致小学生课堂参与度低数学思维拓展乏力的现象。

2.3 教师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吸引力不足

小学数学知识本身就抽象复杂枯燥,这对好奇心重的小学生而言是种挑战,然而,不少小学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惯用单一的口头传授的教学方法,既不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又营造枯燥、乏味、紧张的教学氛围,导致小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失去数学学习的信心与动力,不愿独立自主的开展数学思维练习。

3 小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培养的策略

3.1 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应多与小学生接触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从他们的兴趣角度出发结合其身心发展规律,以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为教学重点制定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数学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数学教育与学生兴趣相结合可有效激发小学生参与课堂数学学习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可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向数学知识好奇、探讨、思索方面转变,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现更广阔的数学知识,增强小学生教学参与度与成就感,进而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应实时观察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深入分析原因并及时调整教学难度与教学方案。譬如,在进行数学“等量代换”单元教学时,这个数学概念过于抽象单纯进行知识讲解会超出小学生的理解范畴,打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小学数学教师可结合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看动画片的兴趣爱好,通过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或者采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曹冲称象”动画片,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小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小学生亲眼目睹当放置一定数量的石头后装载石头的船与装载大象的船下层的深度一样来建立“等量代换”的概念,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小学生数学知识探讨的兴趣,再通过相同系列的教学案例强化小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认知,引导其结合生活实际举一反三锻炼其发散性数学思维能力。

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可通过加强与小学生的情感交流来拉近与小学生的心理距离,建立和谐轻松的师生关系,从情感角度出发营造温馨又充满激情的数学教学氛围,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与思维。

3.2 重视思维能力培养,合理运用直观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的重要前提是小学数学教师要意识到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并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积累更多的教学素材、手段与方法。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合理安排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比例,科学选择教学素材来拉近小学生思维水平与数学学科知识之间的距离,适当采用直观的教学道具进行数学知识点的演示启迪学生抽象与发散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借助化外的教学展示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3.3 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生习惯用形象思维思考与解决问题,而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对小学生理解和吸收有难度,在教学难度设置上稍有不慎就会超出小学生的接受范畴,让其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抵触心理,小学数学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动手操作的形式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其动手能力,同时适当使用应用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数学知识学习与运用的方式和途径,加深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小学生数学思考潜在能力,促进其发散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譬如,在进行平面图形对称性数学知识教学时,“对称”这个数学知识概念很抽象,用语言很难将这个知识点讲解通透,小学生在理解上就会吃力很难把握“对称”的内涵,通常会采用背诵记忆法来“掌握”这个知识点。小学数学教师可通过组织剪纸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剪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几何图形,然后指导小学生进行纸张折叠,这样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感受长方形、圆形等几何图形的对称性,加深小学生对对称性的认识与理解,也可组织学生利用课间时间进行其他规则与不规则几何图形的剪纸与折叠,锻炼小学生发散性思维激发其数学探索的好奇心。

3.4 联系实际以拓展学生思维

小学数学中很多知识点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源于生活的数学知识教学时可采用联系实际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其数学观察能力与思维方式,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譬如在进行比例尺教学时,小学数学老师可先向学生提问“谁知道北京至南京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再拿出一张地图问“谁能通过地图和比例尺测出北京与南京之间的距离”调动学生对比例尺的好奇心,引发其观察、探索比例尺知识的奥秘。此时教师再对比例尺的概念、来源及用法进行讲解与演示,加深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拓宽学生知识面与思维模式,掌握运用课堂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互动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并通过一系列教学方式与手段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结合教学知识要求与生活实践培养其动手能力拓展其思维模式,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全面发展,为小学生日后深造奠定堅实基础。

(作者单位:大连市甘井子区辛寨子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数学知识思维能力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