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防范青少年掉入手游网络支付“无底洞”

2019-11-11车国燕

知识文库 2019年21期
关键词:手游群体消费

车国燕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手机正在多个方面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 ,青少年成为手机网络的一大用户群体,并出现了一批手游忠实用户,而青少年用手机网络支付为手游消费买单也屡见不鲜。那么在当前网络支付大行其道,缺乏明确而严谨的监管的情况下,如何防范青少年陷入手游网络支付的陷阱,减少经济损失成为摆在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立足青少年手游网络支付的现状,对青少年的网络消费心理进行剖析,以期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和途径。

智能手机的出现能为人们提供了多种工作和娱乐方式,大大改变了人们的休闲生活和娱乐消费方式,而我国的手机网络游戏没有具体的分级制度,许多游戏并不设定年龄准入门槛,青少年玩家可以没有限制地进入,这就导致青少年则成为手机游戏主要的用户群体之一,但青少年群体消费安全意识差、网络安全意识薄弱、自控能力较差、缺乏一定的经济实力,因此近年来关于青少年手游网络支付陷入无底洞的深渊的报道屡见报端。

1 网络游戏支付的亚文化传播

网络游戏支付简单而言就是手游玩家通过网络支付的方式购买游戏道具、人物和配备 ,以进一步提升游戏层级和段位,加强游戏中的成就感和收获感。当前随着手机游戏的盛行,手游网络支付不仅大行其道,更是发展成为一种亚文化,在手游玩家中广泛传播。其中青少年去群体由于缺乏严格而科学的手游准入管理制度, 成为手游的重要玩家群体。相对而言,手游网络支付的亚文化对青少年群体伤害更大。

这是因为,从本质上讲,手游网络支付是充满经济利益和商业性的,它通过游戏升级的方式刺激玩家充值、转账,以金钱支付交换更高级的游戏玩家体验。但是青少年群体没有经济基础,在游戏升级的刺激下,青少年会通过多种措施来达到游戏升级的目的,甚至出现了部分青少年过度以来这种亚文化,陷入手游网络支付的无底洞,给家庭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和财产损失的事件。

1.1 青少年价值观不够成熟

健康、正确的价值观能对个人行为产生约束,教会人如何辨别是非、对错,如何管理控制自身行为。而青少年群体由于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自控能力弱,对自身行为的辨析和认知不足,容易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缺乏正确全面的金钱观,更由于网络文化、奢靡文化和享乐思潮的影响,刻意追求网络虚拟环境中的优越感和虚荣感,为融入同龄群体或游戏圈子而模仿、跟风,出现盲目攀比的现象。

1.2 网络平台、手游厂家缺乏嚴格规范的限制

计算机、智能手机为人们提供了虚拟、多元的网络世界,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更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逻辑方式。而当前我国关于网络、智能手机等虚拟空间的管理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更缺乏完善的法律条文、政府政令进行严格、规范和严密的管理控制,导致网络空间准入门槛较低。其中相当一部分游戏运营商利用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以及管理上的难度,对手游的玩家不进行或者不执行严格的年龄准入制度,如,不要求手游玩家提供身份证明或者对身份证明审核不严,游戏后台也对游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大额、多量消费不进行甄别和提醒,导致青少年群体越陷越深,不了解自己消费的总额、次数,更无法对自身的消费行为产生正确认识和严格约束。

1.3 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不足

青少年手游网络支付的无限制行为首先要从教育方面寻找根源。一般而言,手游网络充值是需要绑定银行卡,进行一系列网络支付,如,提供交易密码、身份证明、指纹等信息和数据,即,手游网络支付本身是存在一定限制的。如果学校或家庭对青少年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和纠正,严格管理青少年的网络消费行为,在一定 程度上可以减少甚至消除手游网络无限制消费现象。但是当前部分家庭对孩子的网络教育缺乏认知,部分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疏于管理,缺乏亲子沟通和交流,对孩子玩手机游戏的情况一无所知,对孩子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不加限制,往往出现是在大量的经济损失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2 防范青少年群体深陷手游网络支付无底洞的有效措施

2.1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加强对青少年的管理和约束

根据有关的手机使用调查情况报告,游戏类APP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将近八成的手游爱好者表示愿意为手游付费,而这其中就有不少青少年。面对这种情况,应当尽量减少和防范青少年陷入手游高额消费和无限制消费的恶性循环中成为摆在学校和家庭教育面前的一道难题。

首先,学校应当对青少年的智能手机使用情况进行一定限制,尤其是在学校期间,将手机的使用限制在通话交流以及网络学习层面上,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生使用手机准则。当然,为了减少青少年沉溺手游,学校可以适当地开展多种学校文化、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兴趣爱好,让青少年更多地将时间用在学习和兴趣爱好方面,减少对手机的依赖,避免手游成瘾,从根本上杜绝手游网络支付的产生。

其次,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注重关心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适当为学习负担减重,给青少年营造宽松、健康、愉悦的生活空间,营造和谐、自由的家庭氛围。当然更重要的是,家长要关注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和变化,尤其要对青少年的消费行为、消费心理进行精准把控,对青少年的交友、娱乐和人际环境等形成一定的了解和认知,针对部分心理不够成熟、自控能力不强的青少年,家长可以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如,青少年手机上不绑定银行卡,家长自己的手机不轻易让孩子使用,微信、支付宝或银行卡交易密码不告知孩子等。

2.2 政府部门加强对游戏运营商的监管

针对当前我国网络监管不到位、不具体、不规范的现象。国家相关部门可以联合教育部门共同制定青少年手游网络支付的相关措施和文件,并加大执行力度,对游戏运营商和支付平台建立全方位监管。

如,规定游戏运营商发布游戏年龄注入制度,要求玩家提供真实准确的身份信息并进行仔细核对和验证,不符合年龄限制的青少年不准玩游戏或出现消费行为。

必要的情况下,游戏运营商也可以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交易次数、交易总金额进行提醒,让游戏玩家明确知道自己的总消费额和消费次数。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当对支付网络平台进行监管,网络消费具有虚拟性,青少年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自由购买所需的游戏服务和商品,如购买游戏道具的方式直接而且比较个人,青少年的这种消费行为几乎不受到限制,很容易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并且对花费金额无法产生内心认知和感受。基于网络消费的这种特点,政府可以在支付密码和指纹等方式之外增加相应的 监管机制,加强网络支付安全以及对消费者身份的认知管理制度。

2.3 青少年对自身行为的管理和控制

青少年处在特定的年龄阶段,性格界于成熟和不成熟之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在我国,青少年阶段学习压力加大,面对社会和家庭的双重施压,很容易投向于网络虚拟环境宣泄情绪。但是过度的依赖是扭曲和病症,青少年应当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加强对自身的管理和控制,加强与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交往,并积极发展多种健康的兴趣爱好,主动和老师、同学以及家长沟通交流,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辩证看待网络以及手机网游的利弊。

总之,青少年沉迷手游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热点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的多方合力,一方面限制和约束青少年的手机游戏行为,另一方面对青少年的手游网络支付进行监管和限制,学校和家庭要注重对青少年的交流和沟通,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青少年心理、精神健康,并加强金钱教育、是非教育。而政府和社会则要加强对网络支付平台、游戏运营商的监管,以严格、健康的监管制度规范手游网络支付行为。

(作者单位:陕西省商业学校)

猜你喜欢

手游群体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调查
中间群体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休闲手游荣光不再,该杀回马枪了
评出来的“S级手游”,水太深